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191110028)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英民韩军罗文文陈伟贤刘流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教育部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破坏模式
  • 2篇混凝土
  • 2篇钢筋
  • 2篇钢筋混凝
  • 2篇钢筋混凝土
  • 1篇低周
  • 1篇低周疲劳
  • 1篇地震损伤
  • 1篇地震损伤模型
  • 1篇动力分析
  • 1篇有效性
  • 1篇滞回
  • 1篇滞回耗能
  • 1篇设计基准期
  • 1篇墙结构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楼面
  • 1篇楼面活荷载
  • 1篇抗震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李英民
  • 3篇罗文文
  • 3篇韩军
  • 1篇周小龙
  • 1篇陈伟贤
  • 1篇刘流

传媒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震破坏模式的控制被引量:19
2013年
强烈地震下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是保证结构抗震能力和实现抗震设防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汶川地震中规范倡导的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破坏模式几乎未能实现。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在基于震害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系数等破坏模式控制措施进行了调整。从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现象出发分析了未出现预期破坏模式的原因,并对新版抗震规范采用的改进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考察,探讨了结构合理破坏模式的评价标准及控制设计方法,可供结构抗震设计参考。
李英民罗文文韩军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汶川地震破坏模式
剪力墙抗震能力设计措施有效性的校验与改进被引量:3
2011年
为研究有效的剪力墙抗震能力设计措施,引导其在强震中实现可控的预期破坏模式,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目前剪力墙能力设计措施存在的问题,通过精细有限元动力时程算例分析,校验了中国规范剪力墙能力调整措施的有效性;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在刚性地基假定下中国2001版抗震规范抗弯能力调整措施使得剪力墙底截面在大震下弯曲延性需求过大、竖向承载力丧失,而底部延性加强区其他部位不易屈服,现行规范采用的抗剪能力措施不能有效避免底部加强区以上楼层剪力墙剪切失效;提出的抗弯和抗剪能力设计措施经算例验证是有效的。
韩军李英民陈伟贤
关键词:破坏模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动力分析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既有结构楼面活荷载取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既有结构鉴定加固中楼面活荷载概率模型中统计参数取值变化较大的现状,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基于剩余寿命的既有结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通过对比我国与美国住宅楼面活荷载统计参数的区别,分别建立了楼面持久性活荷载和临时性活荷载统计参数与人均占有建筑面积之间的关系式;以等超越概率为原则,建立了不同后续服役期内活荷载标准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活荷载概率分布函数中不同分位值与保证率系数的数值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本文方法确定的结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准确可靠,能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李英民周小龙罗文文刘流
关键词:可靠性设计基准期活荷载
考虑加载路径影响的改进Park-Ang损伤模型被引量:15
2014年
合理准确地评价结构和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是地震工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Park-Ang损伤模型具有良好的试验基础,近似考虑了首次超越和塑性累积损伤综合作用的破坏机理,在地震工程研究领域应用广泛。该文针对Park-Ang损伤模型不能考虑加载路径的影响、单调加载时损伤指标大于1等问题,根据低周疲劳理论和Miner准则,结合国内外相关试验结果,提出了能考虑加载路径影响的改进模型。利用Kunnath完成的尺寸和配筋构造完全相同仅加载路径不同的系列试验的结果对改进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比较准确地评价加载位移幅值较小时试件产生的低周疲劳损伤破坏,且对于不同的加载路径,改进模型减小了构件破坏时损伤指标的离散性,提高了损伤评估的准确性。
罗文文李英民韩军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地震损伤模型滞回耗能低周疲劳加载路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