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08901000112)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邓美海姚志成钟跃思李明亮许瑞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干细胞
  • 6篇细胞
  • 5篇间质干细胞
  • 5篇骨髓
  • 5篇骨髓间质
  • 5篇骨髓间质干细...
  • 4篇星状细胞
  • 4篇纤维化
  • 4篇肝星状细胞
  • 3篇增殖
  • 3篇肝纤维化
  • 2篇脐带
  • 2篇脐带间质干细...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质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邓美海
  • 5篇钟跃思
  • 5篇姚志成
  • 4篇李明亮
  • 3篇许瑞云
  • 2篇徐见亮
  • 2篇林楠
  • 2篇胡昆鹏
  • 2篇陈思
  • 2篇方和平
  • 1篇汤照峰
  • 1篇颜见
  • 1篇林继宗
  • 1篇潘卫东
  • 1篇柯应平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下调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新的种子细胞,但目前相关的体外实验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将肝星状细胞以1.0×108L-1接种于六孔板内,无血清培养24h后,加入2mL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肝星状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处理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中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表达的下调程度亦随之增强(实验组72h>实验组48h>对照组);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同时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实验组48h>实验组72h,P<0.05)。提示脐带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的生物学活性,并可能是通过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靶点及其下游基因产物起作用。
李明亮姚志成钟跃思林楠许瑞云邓美海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脐带间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体外实验
骨髓间质干细胞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在体外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如何调控肝星状细胞(HSCs)的增殖。方法实验组将MSCs/HSCs按2×10^4/2×10^4(细膨孔)的比例接种于TransweH共培养板上下层,建立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对照组为HSCs(2×10^4细胞/孔)单独培养;阳性对照组为加入抑制剂LY294002(20μmol/m1)观察抑制效果。共培养24、48、72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HSCs的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结果共培养2,4、48、72h后HSCs的S期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且抑制程度呈时间依赖性(11.24±0.34〈15.73±0.76〈19.14±0.91〈23.16±1.80,P〈0.05);加入LY294002后可明显增加共培养组抑制效果,与单独使用抑制剂比较s期细胞减少更加明显(8.2±0.8〈11.7±1.6,P〈0.05);共培养组及共培养+抑制剂组p-Akt蛋白表达较单独培养组均显著下调,而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抑制剂组较共培养组p-Akt蛋白表达下调。结论MSCs可明显抑制HSCs的增殖,可能是通过影响P13K/Akt信号通路达到这一作用,磷酸化的Akt蛋白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姚志成胡昆鹏陈思钟跃思方和平潘卫东许瑞云邓美海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共培养
不同来源间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脐带间质干细胞(UMSCs)和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S0%CCl4橄榄油皮下注射10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平均分为UMSCs组、BMSCs组及空白对照组,UMSCs组经尾静脉输注1mlUMSCs(2×10^9/L),BMSCs组输注1mlBMSCs(2×10^9/L),空白对照组输注1ml生理盐水,移植处理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抽取血液检测移植处理前后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取肝脏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行病理检查及量化计分。结果(1)移植处理3周后,与空白对照组大鼠AIJT、AST、TBIL指标[(637.60±42.38)U/L、(525.80±40.20)U/L、(17.26±0.68)μmol/L]比较,BMSCs组[(168.80±8.35)U/L、(352.00±33.64)U/L、(14.12±0.34)μmol/L]和UMSCs组[(163.60±7.30)U/L、(339.00±44.94)U/L、(13.96±0.29)μmol/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s组比较,UMSCs组大鼠ATJT、AST、TBIL及ALB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移植处理前各组AlJT、AST、TBIL指标[空白对照组:(337.80±13.97)U/L、(436.40±23.27)U/L、(15.20±0.57)μmol/L;BMSCs组:(337.40±14.10)U/L、(439.40±15.27)U/L、(15.52±0.47)μmol/L;UMSCs组:(337.40±16.21)U/L、(437.20±25.15)U/L、(15.54±0.72)μmol/L]比较,处理3周后BMSCs组和UMSCs组相应指标均降低,空白对照组相应指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处理前后各组大鼠AL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MSCs组和UMSCs组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减轻,量化计分(空白对照组:13.20�
李明亮钟跃思徐见亮姚志成颜见邓美海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肝纤维化细胞移植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菲立磁标记
2010年
背景:常规干细胞示踪的检测方法,需取实验动物组织进行检查,缺乏示踪的动态检测和无创性。目的:通过体外菲立磁标记骨髓间质干细胞并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明确不同浓度菲立磁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活性的影响和检测菲立磁标记的最佳浓度,并筛选出适合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磁共振成像扫描的成像序列。方法:使用不同质量浓度菲立磁(100,50,25,12.5mg/L)与生长状态良好第3代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孵育24~48h,另设未进行标记的第3代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细胞进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增殖生长情况并描绘生长曲线。细胞普鲁士蓝染色鉴定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标记情况。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确定最佳磁共振成像序列。结果与结论:质量浓度≤25mg/L的菲立磁标记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不会产生影响,并且以25mg/L的标记效果最佳。而≥50mg/L的菲立磁标记则明显抑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菲立磁标记24,48h或子代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标本T1WI、T2WI以及T2*WI3个序列上均可见信号降低,以T2*WI变化最为明显。证实菲立磁可用于体外标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连续性研究。菲立磁标记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存在浓度相关性,25mg/L为最佳标记浓度。磁共振成像T2*WI序列更适合追踪菲立磁标记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钟跃思林继宗柯应平汤照峰徐见亮林楠许瑞云邓美海
关键词:菲立磁骨髓间质干细胞磁共振成像增殖
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2010年
间质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相关研究发现人骨髓中含有间质干细胞,并在体内、体外均可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将其诱导分化成为肝细胞。通过对其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方面的研究,给肝纤维化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姚志成邓美海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基因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在于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抑制肝组织纤维化,但目前单独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不明显,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外源基因的良好载体,相关研究发现,通过体内、体外将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抑制肝组织纤维化的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加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这为肝纤维化的治疗带来新的策略。
李明亮邓美海
关键词: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细胞因子
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研究其培养液上清治疗肝纤维化的并不多。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组1,2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加入6孔板内处理肝星状细胞,分别为2mL培养液上清/孔,1mL培养液上清+1mL完全培养基/孔;对照组为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2mL完全培养基/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观察抑制效果,RT-PCR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胶原蛋白Ⅰ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加入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后,实验组1中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受到抑制,且抑制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处理72h>处理48h>处理24h,P<0.05);实验组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胶原蛋白Ⅰ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下调,且下调程度随培养液上清增多而增大(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
姚志成钟跃思胡昆鹏陈思李明亮方和平邓美海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细胞周期RT-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