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1034)

作品数:12 被引量:222H指数:8
相关作者:王超王红张淑文付小萌石秋萍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休克
  • 2篇预后
  • 2篇评分系统
  • 2篇综合征
  • 2篇晚期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发热
  • 2篇感染性
  • 2篇病例
  • 2篇病情
  • 2篇病情严重度
  • 2篇不明原因发热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导管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超
  • 5篇王红
  • 4篇张淑文
  • 3篇付小萌
  • 3篇石秋萍
  • 2篇伊敏
  • 2篇李世荣
  • 2篇么改琦
  • 2篇赵鹏飞
  • 2篇徐定华
  • 2篇杜琨
  • 1篇陈炜
  • 1篇史清泉
  • 1篇古旭云
  • 1篇李秦
  • 1篇郭向阳
  • 1篇王锁柱
  • 1篇白宇
  • 1篇赵磊
  • 1篇盛博

传媒

  • 7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评分系统对MODS患者病情评估价值的比较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评价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四种评分系统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搜集MODS患者191例,选取资料完整的MODS患者141例,分别进行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评分,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各种评分以及同一组不同时间段的分值差异;以及四种评分不同分数段患者病死率。然后分别绘制患者入组第1天的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评分预测MODS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141例患者中,存活84例(59.6%),死亡44例(32.2%),放弃治疗12例(8.5%),其他1例(0.7%)。总住院病死率为31.2%,ICU病死率为29.1%。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入组第1天APACHE Ⅱ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J-MODS、SOFA、Marshall-MO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第7天的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四种评分在两个时间段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BJ-MODS和Marshall-MODS评分随着病死率增加而增加,入组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PACHE Ⅱ和SOFA入组第1天评分随着病死率增加而有所下降,入组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JMODS评分入组第1天、入组第7天及第1天与第7天差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0.865、0.835,APACHE Ⅱ评分为0.618、0.869、0.821,SOFA评分为0.556、0.872、0.893,Marshall-MODS评分为0.551、0.870、0.871。BJ-MODS入组第1天评分随着器官障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J-MODS入组第7天、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评分增加不明显。ICU病死率随着器官障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对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后评估能力最好,BJ-MODS与SOFA、Marshall评分相当。
王超付小萌赵鹏飞史清泉李秦王红任爱民张淑文
关键词:SOFA
不明原因发热病例报告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外不明原因发热相关病例报道,为临床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fever of unknown origin"为检索词,检索到PubMed数据库内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的相关文献190篇,对其中资料完善的107篇文献共127例患者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107篇文献中的127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49例(38.6%),非感染性炎性疾病40例(31.5%),肿瘤性疾病23例(18.1%),其他原因14例(11.0%)。49例感染性疾病中,以细菌感染14例(28.6%)最多见;40例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以血管炎14例(35%)最多见;23例肿瘤性疾病中以淋巴瘤14例(60.9%)最多见;14例其他原因中以药物热4例(28.6%)最多见。结论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众多,可分为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及其他。本组资料显示,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相关病例报道中最常见的病因,血管炎和淋巴瘤分别占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中的首位。
徐定华石秋萍王超王红张淑文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病例报告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及评分系统现状被引量:58
2013年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等损害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花费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目前,国内外有多个诊断MODS的评分标准及评分系统,
赵鹏飞付小萌王超王红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系统病情严重度预后
轻症甲型流感患者不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单独应用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轻症甲型流感患者不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单独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1—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轻症甲型流感病毒感染201例患者资料,均为白细胞水平正常患者,根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将其分为中性粒细胞正常/降低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71例)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5%,130例)。所有患者均予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口服治疗5 d,通过电话随访,了解2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患者体温高于、发热天数少于正常/降低组[(38.4±0.6)℃比(38.1±0.7)℃、1(1,2) d比2(1,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 <0.001)。中性粒细胞正常/降低组体温恢复时间为1(1,2) d,中性粒细胞升高组体温恢复时间为2(1,2)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结论在轻症甲型流感患者中,无论中性粒细胞是否升高,单独应用抗病毒药物均可较快治愈,因此中性粒细胞升高并不能作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李佳佳齐文杰王超李世荣
关键词:甲型流感抗病毒药物
PBMCs生成IL-10、IL-12的水平与晚期NSCLC患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明确合并严重感染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生成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是否为NSCLC患者发生感染或感染后恢复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45例的晚期NSCLC患者,其中合并初发感染NSCLC患者组(IIG组)15例、感染恢复1月后的NSCLC患者(RIG组)15例、初次化疗前无感染的NSCLC患者(NIG组)15例,另选同期体检者15例设为健康对照组(HC组)。四组均抽取经肝素抗凝的外周血3 ml,测定PBMCs产生细胞因子IL-10与IL-12的含量。PBMCs培养基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0与IL-12浓度通过ELISA的方法测定。结果四组PBMCs产生的IL-10的水平中位数无显著差异(P>0.05)。IL-12的表达水平在IIG、RIG和NIG组均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RIG组的IL-12水平低于IIG组,但仍高于H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MCs生成的IL-12水平不仅是肿瘤负荷存在的标志,也是一个NSCLC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或感染后恢复的预测因素。
杜琨李世荣王超
关键词:外周血单核细胞白介素10白介素12
临床应用肺动脉导管对ICU患者死亡率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临床应用肺动脉导管对ICU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eMEDLINE、EMBASE、CochraneDatabase、中国Cochrane中心临床对照试验资料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学位论文汇编。收集国内外关于临床应用肺动脉导管对成年ICU患者死亡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11篇相关文献入选。8篇属于高质量文献,其他3篇文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方法学质量缺陷。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将所有入选文献分为超高血流动力学目标治疗组和基于医生经验的个体化治疗组。结果显示,临床应用肺动脉导管不能降低两组患者的死亡率(RR0.96,95%CI:0.76,1.21;RR1.02,95%CI:0.96,1.09)。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通过漏斗图观察,存在潜在文献发表偏倚的可能性不大。结论临床应用肺动脉导管并不能改善成年ICU患者的预后,因此肺动脉导管不应该在ICU患者中常规应用。我们期待更多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评价肺动脉导管在ICU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朱波李志强席修明
关键词:死亡率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动态变化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39例)和死亡组(23例),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取静脉血,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其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患者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23.2&#177;2.5比28.1&#177;2.6)、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分):7.74&#177;2.80比12.43&#177;3.00〕及入院后72 h时血流动力学指标EVLWI〔mL/kg:7.0(6.0,8.0)比9.0(7.0,12.0)〕、血乳酸(mmol/L:3.60&#177;2.30比10.40&#177;2.70)和NT-proBNP〔ng/L:945.0(228.0,1246.0)比5471.0(3308.0,11174.0)〕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心排血指数〔CI(L?min-1?m-2):4.23&#177;0.85比3.31&#177;0.74〕、全心射血分数(GEF:0.205&#177;0.054比0.149&#177;0.054)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277,P=0.010),与CI、GEF呈显著负相关(r1=-0.367,P1=0.001;r2=-0.259,P2=0.017),而与GEDVI、SVRI无明显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浆NT-proBNP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177;0.042,95%可信区间(95%CI)为0.786~0.952,以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的最大值1.695确定NT-proBNP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截断值(cut-off)为2071 ng/L,在此截断值下的敏感度为81.4%,特异度为88.1%。EVLWI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结局的AUC最大值0.690,截断值为7.5 mL/kg,在此截断值下敏感度为69.8%,特异度为66.7%。CI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结局的AUC最大值0.785,截断值为3.48 L?min-1?m-2,在此截
王锁柱李丽娟赵磊盛博古旭云陈炜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指数预后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感染内科586例住院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并对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体进行统计。另外,对其中63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PCT评分及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并计算PSI评分和CURB-65评分。结果多部位感染组PCT、PCT评分大于单一部位感染组;不同部位感染PCT、P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化系统感染PCT、PCT评分水平高于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在63例细菌性肺炎中,低危组和中高危组PCT、P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CT升高组最高体温、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阳性率、NAP积分值高于PCT正常组,而病程短于PC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作为一种新的感染性炎性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徐定华石秋萍王超王红张淑文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炎性标志物
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人372例。入选病例根据病因分组,对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3组,对共303例病例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铁蛋白(SF)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03例FUO中,感染性疾病组224例(73.9%),风湿免疫性疾病组48例(15.8%),肿瘤性疾病组31例(10.2%)。不同疾病组间WBC水平不同,风湿免疫组的WBC水平较高,而感染性疾病组的WB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疾病组的CRP水平不同,肿瘤性疾病组的CRP明显升高,且高于感染性疾病组和风湿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湿免疫组的SF水平高于其他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提示WBC(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CRP、PCT和S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581,0.550,0.728,0.769和0.648,其中,只有CR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FUO患者中,WBC、CRP、PCT、SF对其病因的经验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王超付小萌石秋萍王红张淑文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回顾性分析WBCCRPPCT
降钙素原对晚期泌尿系肿瘤患者中发热原因的评价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在鉴别晚期泌尿系肿瘤患者细菌感染性发热和非细菌感染性发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7例体温高于38℃的晚期泌尿系肿瘤住院患者,按有无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性发热组(n=32)和非细菌感染性发热组(n=45)。所有患者均在出现发热症状后立即行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PCT的检测并进行记录。结果细菌感染性发热及非细菌感染性发热两组的统计结果显示体温及WBC、CRP的差异不显著,P值均≥0.05;PCT在两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细菌感染发热组较非细菌感染发热组显著增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菌感染性发热组中,PCT水平不仅与体温的升高相关(r=0.647,P<0.001),而且与WBC密切相关(r=0.574,P=0.001)。结论 PCT水平的检测对于鉴别晚期泌尿系肿瘤的发热原因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杜琨黄光伟王超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降钙素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