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471073)

作品数:29 被引量:554H指数:12
相关作者:范金胡汉辉万兴袁小慧包振强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行政学院东南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居民消费
  • 7篇实证
  • 4篇社会核算
  • 4篇社会核算矩阵
  • 4篇实证研究
  • 4篇居民消费行为
  • 4篇核算矩阵
  • 4篇AIDS模型
  • 3篇调度
  • 3篇多AGENT
  • 3篇要素生产率
  • 3篇知识
  • 3篇生产率
  • 3篇收入差距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城乡
  • 3篇城乡居民
  • 2篇动态调度
  • 2篇中国城
  • 2篇中国城乡

机构

  • 19篇江苏省行政学...
  • 11篇东南大学
  • 7篇扬州大学
  • 6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共江苏省委...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

  • 20篇范金
  • 6篇胡汉辉
  • 4篇袁小慧
  • 4篇包振强
  • 4篇王艳
  • 4篇万兴
  • 3篇谭清美
  • 2篇许箫迪
  • 2篇李长仪
  • 2篇严斌剑
  • 2篇王子龙
  • 1篇张敏
  • 1篇张惠秋
  • 1篇李相清
  • 1篇梁俊伟
  • 1篇周应恒
  • 1篇马莉
  • 1篇王芳芳
  • 1篇朱佳翔
  • 1篇朱从伟

传媒

  • 4篇统计研究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消费经济
  • 1篇软科学
  • 1篇系统工程学报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预测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开发研究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福建行政学院...
  • 1篇管理工程学报
  • 1篇技术经济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01
2006年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产业1994-2003年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医药制造行业存在下降趋势以外,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我们评价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
关键词:产业集聚
1997—2002年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研究——基于社会核算矩阵更新的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本文首先编制了1997年和2002年中国细分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然后利用广义交叉熵法更新SAM系数。基于SAM及SAM更新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水平及其变化。研究发现:第一,总体而言,各产业的中间投入比例降低,增加值占总投入比例上升,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其他产业中间投入的比例上升;第二,2002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不熟练劳动力,资本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的比例有所增加;第三,城镇中等偏上收入分组及以上居民所有六大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比例均得到提高,而其他低收入分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则不能兼顾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万兴范金胡汉辉
关键词:社会核算矩阵
上海城市居民消费行为演化的动态研究——基于几乎完美的需求系统的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本文通过建立上海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AIDS模型,从动态角度研究了上海城市居民消费行为演化的动态特征。主要研究结论:第一,上海居民对食品消费缺乏弹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价格对上海城市居民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趋于减小;第二,居民衣着消费的价格弹性非常规的为正值,而且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体现出上海居民爱赶时髦、标新立异、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第三,耐用消费品虽然仍然是奢侈品,但“奢侈度”随时间推移而呈下降态势。“高、精、贵”应该是上海居民未来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方向;第四,上海居民非常注重医疗保健消费,消费占总支出比重随时间增加,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却不断下降;第五,上海居民将文教娱乐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消费,对其消费缺乏价格弹性;第六,上海居民对住房的消费经历了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动态发展历程。
范金袁小慧
关键词:消费结构AIDS模型
我国城市居民轿车消费研究综述被引量:10
2004年
近年来,轿车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引擎”,已引起国内许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在影响我国城市居民轿车消费的因素、轿车消费的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进展。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目前影响轿车消费的因素除了消费者内部因素以外,还包括消费环境等外部因素;第二,轿车消费市场中私家车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并且消费层次在不断升级;第三,随着国家信贷政策的完善,贷款购车将继续成为我国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购车方式之一。
殷志扬范金
关键词:轿车经济增长
中国CGE模型宏观闭合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7
2009年
CGE模型中的宏观闭合选择本质上是对宏观经济理论的选择。本文采用Lofgren et al.(2002)的标准CGE模型进行建模,研究了中国CGE模型在不同宏观闭合下的模拟情景。论文以中国加入WTO为例,比较出与现实最接近的宏观闭合选择结果,进而检验不同宏观经济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研究显示:基于劳动力不完全就业的约翰森闭合的结果更符合中国的短期现实,凯恩斯经济理论更能解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现象。
严斌剑范金
关键词:WTO
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差异和结构分析——基于AIDS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通过建立福建农村居民AIDS模型,研究了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显示:农村居民在食品消费、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等消费上因地区收入差异而显著不同,在居住消费上表现出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呈中性;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类的消费趋向上地区间差别不大,说明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提高;农村居民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的价格弹性基本上为异常的正值,反映出农村居民注重人居生活质量的突出特点。
梁俊伟范金
关键词:农民消费AIDS模型
省域内多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更新:江苏案例被引量:4
2008年
运用地区投入产出表解释区域内经济的空间关联特征及演化规律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我国省域内多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研究尚少见。本文以《江苏投入产出表》(1987年和2002年)、1987年江苏部分地级市地区投入产出表和《江苏统计年鉴》等数据为基础,编制和更新了1987年和2002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30个部门的省域内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论文的关键技术包括:通过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形式的差异推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过引力模型来推算区域间流入流出的贸易系数矩阵;通过交叉熵(CE)技术,使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更新在已有信息条件下信息损失最小化。
张敏范金周应恒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分布式混合优化调度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在敏捷制造环境下车间组织模型不再只是物理上集中在一起的生产作业车间,其制造资源分散在不同地域的企业联盟中。引入了部分全局优化调度的概念,将作业按其紧迫程度进行分组并完成优化;针对分布式调度中优化与动态响应的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优化调度和分布式动态调度相结合的混合调度控制方法;设计了多Agent的动态调度系统结构,描述了处于不同角色Agent的运作过程;详细阐述了系统中可能遭遇的随机干扰事件及其动态应对策略。给出了算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包振强李长仪周鑫
关键词:分布式调度混合调度多AGENT
地区工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用1980-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因素。发现经济开放、市场容量、城市化、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工业集聚,沿海地区具有工业集聚的地理优势。因此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提供了来自于中国的证据;同时也发现,历史条件是导致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而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对工业集聚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
周明李宗植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面板数据
江苏经济社会关联性的SAM乘数分析
2006年
通过江苏社会核算矩阵(SAM)乘数分解,研究了江苏经济社会关联联系.主要研究结论:第一,要素和部门账户受到外生冲击时,对其它账户产生的交叉影响大于经过系统循环后对自身的影响;第二,作为基础性产业的农业、建筑业等对江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以旅游业、餐饮业以及一些社会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正发挥着龙头拉动作用;第三,农业产出、土地外资本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对非技术人员要素收入的依赖性较强;第四,技术人员要素初始投入的增加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正向效应.
袁小慧范金
关键词:SAM乘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