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3SF006)

作品数:5 被引量:100H指数:4
相关作者:徐宁吴创任天龙徐鹏王帅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民营
  • 2篇技术创新
  • 2篇股权
  • 2篇股权激励
  • 2篇高管
  • 1篇动态能力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企业
  • 1篇契约
  • 1篇权力
  • 1篇权力博弈
  • 1篇中小企业
  • 1篇中小企业成长
  • 1篇主体间
  • 1篇小企业成长
  • 1篇激励契约
  • 1篇技术创新动力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徐宁
  • 3篇吴创
  • 2篇任天龙
  • 1篇王帅
  • 1篇徐鹏

传媒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财经论丛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经济评论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管激励契约、技术创新动力与路径选择——来自民营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6
2015年
根据创新经济学及其衍生理论相关观点,高管创新动机与创新战略决策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线性与非线性分析整合视角,运用中国民营中小上市公司2007-2012年平衡面板数据,对高管激励契约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及路径选择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能够对民营中小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动力产生正向影响;两类激励契约对于公司技术创新路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但两者激励强度与内部自主研发途径的选择倾向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对于外部技术引进路径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对高管激励契约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是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自主创新动力的重要途径。
徐宁吴创
关键词:技术创新动力
高管股权激励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基于双重代理成本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6
2014年
基于内部因素成长理论与双重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以2007-2011年中国民营中小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高管股权激励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抑制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但对于由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而形成的第二类代理成本并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第一类代理成本在高管股权激励与民营中小企业成长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即股权激励以抑制第一类代理成本为影响路径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产生促进效应,但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并未显现。
徐宁任天龙
关键词:高管股权激励
治理主体间的权力博弈影响了股权激励双重效应吗?--以民营中小上市公司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框架,构建了公司治理主体的权力博弈对股权激励的影响路径分析模型,并运用2007-2012年中国民营中小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作为民营中小上市公司的核心治理主体,经营层与终极控制人的权力博弈对股权激励强度及其双重效应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经营层权力对股权激励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终极控制人权力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两者在对股权激励强度作用的过程中存在冲突,终极控制人权力对股权激励强度的负向作用更为强烈;股权激励对第一类代理成本具有抑制效应,而在经营层权力与终极控制权力的双重调节效应下,这种抑制效应更为凸显;股权激励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作用并不显著,但这种作用过程同样受到来自两类权力双重调节效应的显著影响。
徐宁任天龙吴创
关键词:股权激励权力博弈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建构及其价值创造效应——来自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9
2014年
面对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基于静态视角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已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实践的需要。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技术创新的动态整合模型,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理论阐释,继而运用我国中小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及其价值创造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与转化能力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动态能力;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小上市公司,其公司绩效与成长性要明显高于一般公司;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越强,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及成长性越好,即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于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
徐宁徐鹏吴创
公司高管声誉的三重激励效用及其实现途径被引量:3
2016年
现代公司普遍以薪酬、股权等显性契约对其高管进行激励,但随着该类契约的局限性逐步凸现,深入探究如何发挥声誉的激励效用,是实现不同高管激励契约配置与协同的前提与基础。本文承续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对声誉提出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了声誉的三重激励效用,即信号效用、工具效用和心理效用。并从实践层面归纳新的研究发现,阐释了激励效用的实现途径,构建了以声誉为激励物和强化物的循环性声誉激励机制,以期通过深化声誉激励的研究为公司高管激励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王帅徐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