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270)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晓清高全贾世涛黄凯朱兴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石流
  • 2篇泥石
  • 2篇泥石流
  • 2篇溃决
  • 2篇洪峰
  • 1篇地震
  • 1篇雨洪
  • 1篇粘性泥石流
  • 1篇滞洪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效益
  • 1篇排导槽
  • 1篇小流域
  • 1篇小流域泥石流
  • 1篇计算方法
  • 1篇减灾对策
  • 1篇洪峰流量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陈晓清
  • 4篇高全
  • 3篇黄凯
  • 3篇贾世涛
  • 2篇赵万玉
  • 2篇朱兴华
  • 1篇崔鹏
  • 1篇杨东旭
  • 1篇杨宗佶
  • 1篇孔应德
  • 1篇游勇
  • 1篇李强

传媒

  • 2篇山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藏地区小流域泥石流洪峰流量计算方法与改进被引量:2
2012年
在西藏地区泥石流野外调查中发现,泥石流形成区下限下延至流域中游、流通区沟道形态复杂、沟道交汇等现象明显。因此,基于全流域特征参数的雨洪法计算难以得到准确的泥石流设计参数。针对此类泥石流沟道,采用了子流域叠加雨洪法计算的方法。以西藏山南地区某泥石流沟为例,针对支沟面积>25%的沟道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利用三角形概化泥石流流量过程线,计算了交汇后主沟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比较了全流域雨洪法和划分子流域雨洪法的计算结果,认为子流域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支沟泥石流在整个流域内的影响和作用,可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黄凯陈晓清李强杨东旭
关键词:泥石流洪峰流量小流域
交错齿槛槽排导粘性泥石流的试验被引量:1
2011年
排导槽是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用途广泛的泥石流防治措施,在总结东川槽、"V"型槽等现有排导槽槽型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一种新槽型——交错齿槛型泥石流排导槽展开试验研究。提出排导槽排导指数概念,即直接反应排导槽排泄能力的参数。利用室内水槽模型试验,通过改变交错槽纵比降、齿槛间距、夹角等参数,得出排导指数与上述参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与东川槽相比,交错齿槛槽的排导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最大增幅达74%,表明交错齿槛有较强的挑流排泄能力,能有效解决东川槽等存在的淤积难题;2.不同比降下,交错槽主要设计参数组合存在差异,其中10%与15%比降下,60°齿槛间距为30 cm时,交错槽的排导指数最大,排导能力最强;而12%比降下,60°齿槛间距为40 cm为最优组合;3.小角度齿槛(60°)齿槛挑流排导能力较大角度(80°)更强,更适合坡降较小的排导槽;齿槛角度越大,齿槛的挑流能力有限,阻流作用越明显,对需控制流速及洪峰流量的泥石流,可考虑采用大角度齿槛。
高全陈晓清贾世涛黄凯
关键词:泥石流排导槽
人工结构体控制堰塞湖溃决洪峰的试验与设计被引量:5
2011年
为检验人工结构体对堰塞湖溃决洪峰流量的调控作用,进行了室内水槽模型试验.试验主要针对四面体实体结构、四面体实体结构串、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和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串.试验结果表明:抛投人工结构体对堰塞湖溃决后期洪峰流量的控制作用非常显著,与未抛投人工结构体相比,4组抛投人工结构体的洪峰流量减小26.6%~61.7%;人工结构体的优选型式依次为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串、四面体实体结构串、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和四面体实体结构;增大人工结构体的容重能改善堰塞湖溃决洪峰流量的调控效果.
陈晓清赵万玉高全贾世涛朱兴华
关键词:溃决
交错齿槛型泥石流排导槽研究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排导槽是一种常见的泥石流防治措施,提出了交错齿槛槽定义,即该类槽是指由两束流侧墙及置于其间交错排列的梯级齿槛群构成的一种新型泥石流排导槽,根据流域面积与沟床纵比降可分为3种类型;详细分析了交错槽的结构特征,并根据泥石流的不同阶段阐述了泥石流在交错槽中的流态形式;最后从消能机制、冲刷磨蚀、生态效益等方面将交错槽与东川槽等常规阶梯深潭系统做了比较,指出交错齿槛槽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进一步研究泥石流与交错齿槛的作用机制、泥石流在其中的排导特征等打下基础。
高全陈晓清黄凯
关键词:生态效益
堰塞湖溃决人工结构体滞洪效果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小岗剑等堰塞湖的应急处置中都采用了开挖泄流槽这一措施,但出现了溃决流量超过了下游城镇防洪标准的危险情景。为控制堰塞湖排泄洪水超过下游区域的防护能力,排泄后期在泄流槽中加入人工结构体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在泄流槽排泄后期抛投不同型式的人工结构体进行流量调控,包括四面体实体结构、四面体实体结构串、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和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串4种型式。通过抛投人工结构体与未抛投人工结构体的对比实验,发现:1.前者比后者溃决洪峰流量减小了26.6%~61.7%,说明人工结构体在控制溃决洪峰流量方面有显著效果;2.通过流量综合分析,提出人工结构式优选次序为: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串、四面体实体结构串、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四面体实体结构;3.从残留体高度上看,未抛投人工结构体的坝体残留高度为原始坝高的1/3,堰塞体后部基本上是冲刷到底,而抛投了人工结构体的坝体残留高度为原始坝高的1/2,说明人工结构体控制堰塞坝下切侵蚀方面有较显著的效果。且从制作工序、制作时间和制作成本三方面,探讨了四面体实体和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的适用性,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更为理想。
陈晓清赵万玉高全贾世涛朱兴华
关键词:溃决滞洪
4·20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与减灾对策被引量:26
2013年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滚石、落石、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阻塞救援道路,延缓了救援进度。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丰富物源,将促进泥石流活跃,在后期暴雨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初步分析,提出了地震区山地灾害应急减灾对策,包括应急排查、监测预警、临时安置场所危险性评估、省道210线应急防护;并提出了地震区恢复重建中的减灾对策,包括提高山区城镇的防护能力,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加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道路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以及加强对流域漂木防治。
陈晓清崔鹏游勇杨宗佶孔应德
关键词:减灾对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