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HITNSRIF2011101)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博一王伟李秋稷董莉王伟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弹簧隔振
  • 2篇电机
  • 2篇动力特性
  • 2篇动力特性试验
  • 2篇特性试验
  • 2篇汽轮
  • 2篇汽轮发电
  • 2篇汽轮发电机
  • 2篇力特性
  • 2篇发电机
  • 1篇弹簧隔振基础
  • 1篇地下室
  • 1篇动力响应
  • 1篇锈蚀
  • 1篇压杆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汽轮发电机基...
  • 1篇汽轮发电机组
  • 1篇汽轮机
  • 1篇瓦斯

机构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张博一
  • 3篇王伟
  • 2篇李秋稷
  • 2篇董莉
  • 1篇王伟
  • 1篇武高辉

传媒

  • 2篇低温建筑技术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爆炸与冲击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矿用救生舱瓦斯爆炸动力响应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3年
为确保煤矿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合理设计和安全使用,基于瓦斯爆炸原理,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采用ALE流固耦合算法,对体积分数为9.5%,体积为200 m3的瓦斯/空气混合气体在井下巷道内爆炸产生的爆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类典型救生舱舱体在入射冲击波峰值超压0.6 MPa,历经400 ms时间作用下的压力场分布、塑性应变及各重点部位位移时程等动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改变舱体截面尺寸对舱体的抗爆性能影响显著,采用瓦楞型侧壁的舱体结构能有效增大舱壁的抗弯刚度,而改变舱体长度对于舱体的抗爆性能影响不大.
张博一李秋稷王伟
关键词:瓦斯爆炸流固耦合动力响应矿用救生舱
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基础模型动力特性试验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考察汽轮发电机组采用弹簧隔振基础的振动特性,基于模型模态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2×1 000 MW)汽轮发电机弹簧隔振基础的8∶1缩尺模型,采用激振法对模型的动力特性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基础模型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等自振特性;通过以上测试结果进行强迫响应的振动分析,得到机组运行状态下的基础振动线位移结果.试验结果证明,通过弹簧隔振器的设计,使结构自振频率的分布在工作频率25 Hz附近比较稀疏,半速机采用弹簧基础优势明显;扰力点在启动过程中的最大振动线位移为23.19μm,在工作转速范围内的最大振动线位移为11.73μm,隔振效率平均为X向68.4%、Y向83.1%、Z向84.0%,均满足《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要求.
张博一李秋稷王伟王伟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基础动力特性模态分析
空心微珠/Al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和吸能特性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系统对空心微珠体积分数为0.4的空心微珠/1199Al复合泡沫在1700-2900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吸能性能进行了研究,还利用SEM扫描电镜对压缩试件断口进行微观组织分析,与准静态条件下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及压缩变形机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空心微珠/1199Al复合泡沫是一种应变率敏感材料,与准静态结果相比,在高应变率下复合材料的流动应力和塑性应变有明显的增大,应变率硬化效应对复合材料的流动应力的影响明显大于应变硬化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变形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动态载荷作用下,空心微珠/1199Al复合泡沫内部空心微珠的压缩和基体材料的充填同时发生,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协调变形能力。
张博一王伟武高辉
关键词: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空心微珠吸能特性
某楼地下室梁柱开裂安全性检测及加固被引量:1
2014年
对哈尔滨某综合楼地下室局部梁、柱出现裂缝和钢筋锈蚀等问题进行了安全性能检测和原因分析,同时,为了恢复原结构降低的承载力,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对结构受损的梁、柱提出了合理的加固处理设计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加固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董莉张博一
关键词:裂缝钢筋锈蚀
弹簧隔振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特性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以某电厂实际工程中的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基础为背景,利用相似原理建立了10:1模型,采用激励法对模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模态分析,试验得到了基础模型的固有频率、振型及阻尼比等自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弹簧隔振器的设计,使结构自振频率的分布在工作频率的25Hz附近比较稀疏,说明弹簧隔振基础克服了刚性基础自振频率接近半速机工作频率的缺点,半速机采用弹簧基础优势明显。
董莉张博一
关键词:汽轮机弹簧隔振动力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