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5)

作品数:12 被引量:578H指数:7
相关作者:刘丹江杨明慧兰朝利王志坤廖保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滩海
  • 3篇储层
  • 2篇盐岩
  • 2篇优化设计
  • 2篇油藏
  • 2篇油田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南堡凹陷
  • 2篇南堡油田
  • 2篇凹陷
  • 1篇地应力
  • 1篇地应力场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模型
  • 1篇点坝
  • 1篇断块
  • 1篇多层砂岩油藏
  • 1篇压裂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冀东...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3篇王志坤
  • 3篇兰朝利
  • 3篇杨明慧
  • 3篇廖保方
  • 3篇刘丹江
  • 2篇王腾飞
  • 2篇胥云
  • 2篇徐波
  • 2篇曾诚
  • 1篇金娟
  • 1篇史玉才
  • 1篇陈明
  • 1篇丁云宏
  • 1篇刘建东
  • 1篇潘毅
  • 1篇董卫军
  • 1篇唐怀轶
  • 1篇李晓革
  • 1篇熊春明
  • 1篇刘玉章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堡滩海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厘定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钻井、测井、录井、岩心描述和化验分析资料,认识到潜山储层主要发育在深水碳酸盐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岩性单一,以泥晶灰岩为主.由于缺乏抗压的颗粒组分,压实甚至压溶导致原始粒间孔隙损失殆尽.后期破裂作用和古岩溶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起决定性作用,形成以裂缝+溶蚀孔洞为主的储集空间.荧光薄片含油显示特征、泥浆漏失、钻井放空、岩心与成像缝洞显示进一步表明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与溶蚀孔洞.相比之下,白云石化作用程度有限,其形成的晶间孔隙仅占次要地位.潜山油井普遍高产、稳产,是裂缝与溶蚀孔洞型储集空间的间接表现.
刘丹江兰朝利于忠良王志坤段彬杨明慧董福国
关键词:奥陶系马家沟组
南堡凹陷曲流河点坝储层内部构型解剖与剩余油挖潜被引量:6
2013年
以南堡凹陷柳赞南区明化镇组(Nm)曲流河沉积为例,应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方法,通过标志识别确定单河道、点坝及其内部构型分布,重点对点坝内部各构型要素进行定量描述,建立点坝内部构型模型,分析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柳赞南区L25-26井区NmⅢ11-2单层发育的点坝长度为587.7m,由13个侧积体叠加而成,侧积层水平间距约29m,侧积层倾角为8°,倾向指向废弃河道外法线的北东方向。由于泥岩侧积层的影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点坝侧积体的上部,可通过水井卡封无效注水循环层、在油水井之间点坝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挖潜剩余油。研究结果有效地指导了柳赞南区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展的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
李国永李华君轩玲玲霍丽丽郑佳佳赵颖左虎
关键词:点坝剩余油南堡凹陷
南堡油田储层构型分级方案建议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现有储层构型分级方案中命名混乱、级别不对应的现状,充分调研国内外构型分级方案,分析了各分级方案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南堡油田,提出了界-系-统-组-段-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砂层-单成因砂体-单一河道砂体-砂体内部大型底形-大型底形内部的增生体-层系组-层系-纹层的储层构型分级方案。依据南堡油田目前开发现状,重点阐述了单砂层、单一成因砂体、单一河道砂体的沉积成因及其相互关系。据此分级方案,可将以往认为大面积连续发育的河道砂体细分为多个单一河道砂体,为储层精细研究指明了方向。
徐波廖保方张帆曾诚李丹张旭光杨建平
关键词:构型
南堡滩海潜山古岩溶发育特征及模式被引量:3
2016年
南堡滩海潜山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古岩溶对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根据岩心描述、录井显示、成像测井显示与露头考察,精细研究了南堡滩海潜山古岩溶特征及其岩溶发育模式。研究区潜山寒武系—奥陶系以泥晶含量较高的泥晶灰岩、泥质泥晶灰岩、含粒泥晶灰岩和含泥泥晶灰岩为主。岩心描述发现古岩溶作用形成灰质砂砾岩、灰质角砾岩、铝土质泥岩与塌积角砾岩;录井显示大量泥浆漏失与钻具放空现象;成像测井资料显示大量溶蚀孔洞与裂缝;露头考察发现可以形成岩溶系统。这些证据表明,南堡滩海潜山地层发生过古岩溶作用,大量发育的垂直溶洞与大量发育的水平溶洞形成了垂直渗流带与水平潜流带。断层及其伴生裂缝则对古岩溶的发育具有积极贡献。根据露头岩溶发育模式与南堡滩海潜山古岩溶发育特征建立的潜山古岩溶发育模式能够形象表征目的层储层分布,对后续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兰朝利廖保方王志坤刘丹江杨明慧
关键词:古岩溶作用碳酸盐岩
大庆油田储层研究做法及对南堡油田的启示被引量:1
2015年
借鉴大庆油田储层研究成熟的做法对指导南堡油田储层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调研大庆油田资料,将大庆油田储层研究分为五个不同阶段,总结不同阶段储层研究的主要做法及认识结论;对比南堡油田沉积环境、井距条件、研究基础等方面与大庆油田的差异,参考大庆油田储层研究的做法,对南堡油田目前的储层研究给出三点建议:1建立全凹陷范围内储层格架以指导小层级别之下的储层精细研究;2加强表外储层的针对性研究以指导河流-三角洲体系开发中期注采完善与调整;3构型研究应与开发阶段相对应,目前南堡油田处于开发早-中期,受井距条件及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不宜强求构型研究的大规模开展。
徐波曾诚李丹李晓革赵崇志张梁
关键词:大庆油田南堡油田储层研究表外储层
美国页岩气体积改造技术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234
2011年
概述了美国页岩气改造技术发展历程,对微地震技术推动页岩气改造技术的进步进行了综述,对国外提出的油藏改造体积概念进行了技术定义,分析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内涵及作用。对实现体积改造的储层条件、天然裂缝的影响及起裂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实现体积改造的关键技术以及对我国页岩气改造技术发展的启示。对比了火山岩、碳酸盐岩等天然裂缝发育储层的常规改造与体积改造的不同理念,并提出了页岩气储层改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吴奇胥云刘玉章丁云宏王晓泉王腾飞
关键词:页岩气微地震水平井
多层砂岩油藏可视化模型水驱油物模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该模型具有设计尺寸大、模拟程度高及直观可视等特点,较其他模型更具代表性。通过模拟NP油田某区块砂岩地层,根据几何相似、井型相同、层序韵律相同、流体黏度相同的原则,更加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及注水速度对模型的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油井数多,单井控制面积小,采收率略高;而注水速度低,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特征曲线拟合表明,该实验过程符合水驱特征,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潘毅董卫军冯靓唐怀轶陈莹莹
关键词:多层砂岩油藏注水速度采收率预测水驱特征曲线
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技术——内涵、优化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76
2012年
系统阐述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基本内涵、优化设计及实现方法。其内涵包括5个方面:①可"打碎"储集层,形成复杂缝网,"创造"人造渗透率;②裂缝起裂不是单一张开型破坏,而是剪切破坏及错断和滑移等;③"突破"传统压裂裂缝渗流理论模式,大幅度缩短流体有效渗流距离;④适用于较高脆性岩层的改造;⑤采用"分段多簇射孔"。分析表明:流体穿过100 m渗透率为0.000 001×10 3μm2的基质向裂缝渗流需要的时间超过100×104a,只有体积改造形成裂缝网络才能使流体从基质向裂缝实现"最短距离"渗流。簇间距优化、非均匀布段(簇)、优化支撑剂铺置模式等是实现体积改造的关键理念;加密分簇技术、多次停泵注入模式及多次端部脱砂压裂技术是低脆性指数地层实现体积改造的技术关键。体积改造技术在致密砂岩(油、气)、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改造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多层多分支井技术对储集层实施"立体式"体积改造是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的未来发展方向。
吴奇胥云王晓泉王腾飞张守良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藏优化设计
煤矿井下控制水力压裂煤层增透关键技术及应用被引量:44
2015年
为了减少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工程量和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对低透气性煤层增透理论及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煤层控制水力压裂概念,开发了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软件,提出了高承压上向孔和近水平孔的封堵方法,形成了压裂水分布范围探测关键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定点定向定区域压裂实现了目标区域煤层的增透,控制水力压裂前后相比单孔瓦斯抽采量提高了5倍以上,部分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工程量减少了1/3,采掘工作面单产单进大幅提高,煤矿井下控制水力压裂是对常规水力压裂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能有效促进目标区域煤层增透、提高瓦斯治理效果。
郭臣业沈大富张翠兰王书琪郭晨
关键词:封堵技术
大型丛式井组平台位置优化方法被引量:25
2011年
丛式井组钻井平台位置优选是丛式井钻井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地质靶点的分布情况,将"控制靶点位移之和最小",或"控制井眼长度之和最小",或"控制钻井成本之和最小"等条件作为优选平台位置的指标(目标函数),建立了丛式井钻井平台位置优化数学规划模型,并根据遗传算法的理论原理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及遗传求解方法能够在综合考虑地面限制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前提下,优选出钻井平台位置,并满足现场安全钻井施工的要求,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钻井综合成本,发挥出了丛式井钻井技术的优势。
李文飞朱宽亮管志川陈明刘云鹏史玉才
关键词:丛式井优化设计遗传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