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229)

作品数:7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魏建兵吴志峰曾辉郭冠华陈颖彪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北京大学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遥感
  • 3篇湿地
  • 3篇城市
  • 2篇影像融合
  • 2篇污染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变换
  • 2篇景观
  • 2篇波变换
  • 1篇稻田
  • 1篇稻田生态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信息提取
  • 1篇信息提取方法
  • 1篇遥感图像
  • 1篇遥感图像融合
  • 1篇遥感影像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沟渠

机构

  • 6篇广东省生态环...
  • 3篇广州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天津市国土资...

作者

  • 5篇魏建兵
  • 4篇吴志峰
  • 3篇曾辉
  • 2篇陈颖彪
  • 2篇郭冠华
  • 1篇李超骕
  • 1篇王斐斐
  • 1篇白钰
  • 1篇胡远安
  • 1篇刘平
  • 1篇王俊坚
  • 1篇刘晓南
  • 1篇张文娟
  • 1篇程炯
  • 1篇马振邦
  • 1篇何元庆
  • 1篇庞海燕
  • 1篇高梅
  • 1篇贾慧慧
  • 1篇程兰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珠三角典型稻田生态沟渠型人工湿地的非点源污染削减功能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削减功能,本研究以珠海市斗门区上洲村典型稻田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沟渠型人工湿地构建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工程建设和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生态沟渠利用农田既有的排灌系统,经过适当改建而成;在满足原有排灌功能的前提下,对稻田排水径流中固体悬浮物(SS)、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Cr)、铵态氮(NH4+-N)、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71.7%、63.4%、49.9%、26.6%、14.5%和11.6%;对营养型和颗粒态污染物质净化作用效果较好,对有机型污染物净化作用有限;其中对SS和TP的作用最为明显。该技术和工程成本效益良好,既减轻了稻田排水对附近水体的污染负荷,又增加了农田的景观效果。在珠三角及类似的经济发达而人地关系紧张的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何元庆魏建兵胡远安吴志峰程炯刘平刘晓南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生态沟渠珠江三角洲
快速城市化地区小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降雨径流污染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水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在对深圳市石岩水库6条入库支流的4次降雨径流事件进行水文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选择CODCr、NH3-N、TN、TP、SS和BOD56种常见水质测试指标对该区域的降雨径流污染的水质状况、空间差异和初始冲刷效应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径流中耗氧性污染物尤其是固体悬浮物污染严重;城镇用地占较大比例的流域,污染物以颗粒态输出为主;城中村比例较大的子流域降雨径流污染严重;初始冲刷强度随着子流域不透水面积比例和雨强的增大而增强。
马振邦李超骕曾辉
关键词:降雨径流事件平均浓度初始冲刷效应快速城市化地区
不同景观特征遥感图像融合的最佳分解层数选取分析
2011年
IHS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融合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融合算法。影响该算法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分解层数的选取对融合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故针对不同景观特征影像选取最佳分解层数的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SPOT全色影像和TM多光谱影像,选取信息熵、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3个质量指标,就不同景观特征影像对小波分解层数的响应问题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图像质量与原影像地物景观特征有密切关系;不同景观融合图像信息熵在分解层数下表现出较强的变异,相关系数变异较弱,就单一景观影像而言,林地景观对分解层数更为敏感;各质量指标的变异规律差异明显,不同景观影像临界层数也各异,可根据其变异曲线特征针对不同景观特征影像确定最佳分解层数。
郭冠华陈颖彪吴志峰魏建兵
关键词:影像融合景观特征小波变换
遥感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评述
湿地作为水陆交界处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专家学者的关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湿地的研究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利用不同的遥感数据源,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湿地信...
王斐斐魏建兵文雅吴志峰
关键词:遥感湿地信息提取空间数据挖掘
文献传递
城市景观遥感影像融合质量对小波基选取的响应被引量:1
2011年
应用IHS和小波变换结合的融合算法时,小波基的选取是影响融合图像质量的关键,而且包含不同地物信息的影像融合质量对小波基的响应特征有待深入探讨。该文以SPOT全色和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大量高、低密度建筑城市景观影像样本,用信息量、平均梯度和偏差指数3个指标定量评价融合质量,分析不同小波簇下两类融合图像之间的质量差异。研究表明:融合质量与影像所含地物特征密切相关;相对于其它小波簇,rbioNr.Nd表现出较强的变异性;两类融合图像在各小波簇上的波动性差异明显,并呈分段特征;根据质量需求和具体景观特征影像,可以在分解层数固定的情况下选取最佳小波基,以获取高质量融合图像。
陈颖彪郭冠华吴志峰魏建兵
关键词:影像融合小波变换小波基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类型的空间识别及其意义被引量:23
2009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镇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对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形成了巨大压力。有效识别与定量评定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和空间格局是城市集约、节约用地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东莞市为例,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一种基于空间拓扑运算的简便方法,将该市1979—2005年间不同阶段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类型进行定量识别。结果表明:1979—2005年,东莞市建设用地扩展类型的变化反映出该市的扩张经历了"跳跃式分散-外延式集聚-混合式扩散-外延式集聚"的一般过程;外延式扩展是研究时期内主要的扩展类型,但在城市扩展早期跳跃式扩展占主导地位;城市扩展后期,在有限土地资源及城市地域空间限制的影响下,跳跃式扩展比例下降而填充式扩展比例增大。
程兰吴志峰魏建兵庞海燕
关键词:城市用地扩展紧凑城市
湿地水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的影响因子被引量:8
2011年
湿地生态系统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是湿地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并构建了湿地水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的影响因子分类体系,并对不同因子的湿地水环境效应研究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结果显示,自然因子是湿地水环境演化的背景约束因子,人为活动主导下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湿地水环境劣化的主导因子。采用工程和管理措施,遏制湿地水环境劣化趋势,是湿地管理的核心任务,但其衍生的负面效应应当引起关注。现阶段湿地生态系统水环境时空演化特征及成因研究工作缺乏整体性和集成性,综合影响因子构建和景观生态特征的湿地水环境效应研究是该领域研究工作逐步走向综合和集成的重要环节。
贾慧慧王俊坚高梅魏建兵曾辉
关键词:湿地水环境质量时空分异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模式的不足与改进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基于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发展历程的回顾,结合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评价研究的现实要求,重点剖析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现状评价模式在研究定位、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建设几个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和方案。认为评价模式的改进应当以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面向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方向补充评价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强调人为活动干扰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反馈分析,重视人类社会对服务功能需求的评价,并详细阐述干扰评价、需求评价和服务功能供需平衡分析的主要内容、方法和难点,总结湿地管理的意识和手段在服务功能评价各环节的体现。
张文娟白钰曾辉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