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D034)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7
相关作者:项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音乐
  • 5篇中国音乐
  • 5篇国音
  • 4篇礼乐
  • 4篇礼俗
  • 3篇仪式
  • 3篇音乐学
  • 3篇文化
  • 3篇历史语境
  • 3篇乐学
  • 3篇传统音乐
  • 2篇当下
  • 2篇音乐本体
  • 2篇音乐文化
  • 2篇中国传统音乐
  • 2篇中国音乐学
  • 2篇俗乐
  • 2篇诉求
  • 2篇乐籍
  • 2篇乐籍制度

机构

  • 16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16篇项阳

传媒

  • 5篇中国音乐学
  • 5篇音乐研究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中国音乐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艺术探索
  • 1篇人民音乐
  • 1篇乐府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音乐会社文化内涵被引量:5
2015年
陕西西安和河北冀中的音乐会社在律调谱器曲等音乐本体中心特征的意义上具有相通一致性,在用乐的功能性上亦有一致性,因此需要从文化的深层把握这其中的内涵。本文侧重于冀中音乐会社,辨析两者之间从吉礼承祀对象以及凶礼为用的同一性,音乐本体的相通性、保持传承相对稳定的内因,以及何以产生变异的诸种要素。认定其为中国音乐文化大传统当下存在的意义。
项阳
理念回归——历史语境下的中国传统乐学与乐本体学被引量:5
2018年
回归历史语境,中国传统乐学理念与当下学界认知的乐学理念有较大差异。传统乐学涵盖乐本体之学,却有学科门类的整体意义,即围绕乐所产生的系列文化现象都属乐学范畴,当下乐学则仅为乐本体之学,如此大的差距值得反思。如果我们的着力点侧重当下而回溯历史,由于学科类分过细,则可能在认知上产生局限。学界应该从传统音乐文化的逻辑起点进行有效梳理,把握中国乐文化坐标,辨析内涵与边界,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整体意义上看,中国乐学显然不应等同于乐本体之学。
项阳
关键词:逻辑起点
从仪式和非仪式视角看国家用乐机构之承载被引量:2
2018年
回归历史语境,把握周公制礼作乐与礼乐俗乐类分,礼乐为仪式用乐,俗乐为非仪式用乐,如此形成中国音乐文化两条主导脉络,以表达国人情感的用乐诉求。周代国家用乐机构由春官统辖,侧重礼乐,礼俗兼具,诸侯国以"有司"承载。秦汉时期太常掌礼,乐府掌乐,其乐同样礼俗兼具。从乐的视角把握,乐府是乐之府,乐府之"乐"涵盖了"诗",我们可侧重诗的研讨,但研究乐府应充分考虑乐的整体存在。哪些属于仪式为用,哪些属于非仪式为用;乐涵盖了哪些体裁、题材和技艺形式,以辨析国家用乐理念和机构乐人承载之变迁的深层内涵。在这种意义上《乐府诗集》是仪式用乐和非仪式用乐之乐语的集合体。
项阳
关键词:历史语境
“礼乐文明”的困惑被引量:11
2015年
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有礼乐文化、礼乐文明之论,但对礼乐文化、礼乐文明的内涵却见仁见智,有以文化模式论,有以文化体系论,不论何种认知,都不能脱离两个基本概念,这就是礼和乐。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于国家意义上乐与礼制仪式相须固化为用,具有体系化、等级化、多类型、多风格的特征,以礼仪用乐的诸种形态诠释礼乐观念、礼乐思想、礼乐制度的内涵和意义。言说礼乐,首先是依礼制有仪式诉求,据礼制仪式类型设计乐制类型形成整体意义,以彰显乐之多功能性存在。当礼制仪式用乐理念固化,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时段不同会有所差异,但三千载一以贯之存在当无疑义。探讨礼乐思想、礼乐观念、礼乐制度、礼乐文明,我们既要从礼、礼制、礼制仪式的整体进行把握,又要从礼制仪式类型与乐制类型的对应,从礼乐形态、礼乐本体、与礼乐相关的制度等层面进行认知。在礼乐意义上,这礼与乐为并置互融关系,不如此会导致礼乐概念的泛化,甚至以礼代乐。中华文化传统中历朝历代均有依不同仪式类型用乐的理念,从国家到民间都有仪式用乐诉求,周公开创的国家礼乐制度与礼乐文明,成为后世圭臬并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项阳
关键词:礼乐文化礼乐文明
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理念拓展的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一、西方音乐史研究模式对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影响 学界认知20世纪20年代川人叶伯和撰写的《中国音乐史》是在西方音乐史学理念影响下开中国音乐史学之先河。西方音乐史学秉持了探究西方专业音乐发展脉络的治史理念,恒定音乐艺术,重在研究音乐本体以及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重音乐技巧、技能,
项阳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学史学研究西方音乐音乐史研究史学理念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辨析——兼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被引量:8
2016年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孔夫子这句经典话语,数千年来论者见仁见智,矛盾之处在于人们将该话语分割开来,脱离周代社会崇尚的礼乐制度整体,将诗、礼、乐仅以三个独立事项加以认知,未对前后言语进行综合考虑。在下以为,如将两句话加以整体认知,可能更接近孔子本意。两个“子曰”是讲同一事项的不同层面。
项阳
关键词:成于乐礼乐制度周代社会话语论语
中国音乐学史论并举学术道路的开创及当下发展被引量:1
2017年
20世纪中叶以来,"音研所"杨荫浏、黄翔鹏等学术前辈将中国音乐史学与传统音乐活态深层挖掘并举的研究理念,引领了群体性的研究实践,使得中国音乐学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建构中国音乐学需既把握历史,又梳理活态,厘清当下活态存在与历史传统的关系,如此方能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质性内涵。当下学界应沿着这种史论并举的学术传统在继续开拓前行,更好地认知和把握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层内涵。
项阳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
由钟律而雅乐,国乐之“基因”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中国当下所见能够相对完整演奏五声和七声音阶的乐器应从贾湖骨笛开始,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挖掘出数批、计数十支新石器时代早期6—8音孔骨笛后的认知。先民们的乐器实践,必有乐律理念生发。
项阳
关键词:雅乐基因国乐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七声音阶
宗教信仰的“痴迷者”与木卡姆之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维吾尔族阿希克为了信仰传习技艺,技艺与信仰仪式融为一体,这些仪式既有宗教性也有礼俗性,渗透在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社会生活中代代传承,技艺与信仰相须。只有在这种功能性的传承中,那些依附于信仰而存在,抑或为信仰而生发,将某些社会上本已存在的艺术形态采取拿来主义纳入仪式固化为用,无论是存在或称融入,都已成为这种信仰文化整体性的有机构成。在具有宗教信仰的社会形态中,这艺术样态绝非是文化上的一贴膏药,而是具有文化的整体性意义。在维吾尔族聚居区,阿希克与伊斯兰教信仰依附共生。围绕宗教信仰所存在的种种社会礼俗形态都有这个群体的参与。他们承载的技艺在宗教信仰仪式中不可或缺,在与宗教信仰相关社会生活中整体显现。音声技艺既融入仪式也融入生活,这是宗教信仰——多种礼俗——阿希克——木卡姆形成链环的意义。阿希克掌握了音声技艺之后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必须到场赞颂真主、赞颂生活,向真主虔诚倾诉,他们所唱既代表了仪式之必须,又在向真主真诚告白中代表当地伊斯兰教众的心声——既显现宗教崇拜又净化心灵,这心声就是维吾尔族聚居区木卡姆存在的意义。
项阳
关键词:信仰痴迷者
中国传统音乐多声思维之存在被引量:6
2020年
以西方音乐为参照系,回到本原界定多声音乐。中国多声思维的音乐伴随国家用乐存续三千载,无论礼乐和俗乐都如此。由于缺乏有意识以多声理念提升并刻意创制,未使多声音乐形态独立成脉,但不等于中国音乐没有多声思维观念。对礼乐和俗乐形态及中国特有乐器辨析和整体把握,可认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多声形态"道法自然"的存在,具丰富性意义,却提升不足,多声思维下的相关技术理论难以达到西方音乐那样的高度。应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多声思维观念进行深入探讨,强化本土意识,有意识提升,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定有促进作用。
项阳
关键词:礼乐俗乐打击乐道法自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