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4426)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元新朱振新韩志锋刘付众张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输注
  • 3篇嵌合
  • 3篇免疫耐受
  • 3篇骨髓输注
  • 2篇耐受
  • 2篇共刺激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信号
  • 1篇移植免疫
  • 1篇移植免疫耐受
  • 1篇移植嵌合体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存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诱导免疫
  • 1篇诱导免疫耐受
  • 1篇植物抗宿主病
  • 1篇阻断

机构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李元新
  • 3篇韩志锋
  • 3篇朱振新
  • 1篇李幼生
  • 1篇黎介寿
  • 1篇朱振新
  • 1篇李秋荣
  • 1篇李秋荣
  • 1篇张强
  • 1篇刘付众

传媒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鼠骨髓输注诱导小肠移植免疫耐受模型的建立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输注异基因特异性供鼠骨髓细胞后再行异位小肠移植的大鼠模型。方法:选取近交系Brown-Noway(BN)大鼠30只为供鼠;Lewis(LEW)大鼠15只为受鼠,2∶1随机配对。于术前麻醉处死BN大鼠,在无菌条件下提取股骨、胫骨的骨髓细胞,经LEWIS大鼠尾静脉输入,同时于术前经尾静脉,术后2、4、6 d经受鼠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CTLA-4Ig及抗CD154单克隆抗体,第8天行BN→LEW大鼠异位小肠移植。小肠移植术后第7天经内眦静脉采血0.5 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嵌合率,并观察大鼠超急性排斥反应(GVHD)、生存期、体质量和一般状况。结果:小肠移植后15只大鼠均未观察到GVHD。小肠移植后存活>5 d为86.7%,>7 d为80.0%,>14 d为60.0%,最长存活>50 d。结论:输注异基因特异性供鼠骨髓细胞后再行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是进一步研究小肠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机制的模型之一。
韩志锋李元新朱振新李秋荣
关键词:小肠移植骨髓细胞输注嵌合动物模型
环磷酰胺诱导嵌合形成和免疫耐受产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环磷酰胺诱导大鼠嵌合及免疫耐受的产生,并初步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Lewis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于实验前一天腹腔注射150mg/kg环磷酰胺,第1天经尾静脉输注2×108个供鼠骨髓细胞;B组于实验前一天腹腔注射等渗盐水2mL,第1天经尾静脉输注2×108个供鼠骨髓细胞;C组于实验前一天腹腔注射150mg/kg环磷酰胺,第1天经尾静脉注射等渗盐水2mL。观察各组大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于输注骨髓细胞后第14天及移植皮肤出现排斥反应时,取外周血检查供鼠来源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于第15天取供鼠腹部皮肤,进行皮肤移植,观察各组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A组可观察到明显的GVHD,第14天和移植皮肤被排斥时,供鼠来源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25.49%和0.06%。A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为29.3d,显著长于B组(8.7d)和C组(8.4d)。结论:环磷酰胺可诱导嵌合免疫耐受的产生,在嵌合状态下可检测到供鼠来源的T细胞。当移植皮肤被排斥时,供鼠来源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
朱振新李元新韩志锋刘付众
关键词:免疫耐受嵌合移植物抗宿主病
骨髓输注联合阻断共刺激通路延长大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输注联合阻断共刺激通路对大鼠移植皮肤存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Lewis大鼠为受者,皮肤移植前经尾静脉输注供者(BN大鼠)骨髓细胞2×10^8个,并于骨髓输注当天、输注后第2、4、6及8天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同时按照分组要求腹腔注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组)、抗CDl54单克隆抗体(抗CDl54单抗组)以及CTLA4Ig和抗CDl54单克隆抗体(联合处理组),于骨髓输注后第8天移植BN大鼠的皮肤。另以仅行皮肤移植者为对照(对照组)。观察各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外周血中供者细胞嵌合率、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果各组均未观察到GVHD的发生。骨髓输注后第7天即可在CTLA4Ig组、抗CDl54单抗组及联合处理组观察到嵌合现象,至第21天时,嵌合率仍维持于一定水平,联合处理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骨髓输注后第7及21天,CTLA4Ig组、抗CDl54单抗组及联合处理组间两两比较,T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CTLA4Ig组、抗CDl54单抗组及联合处理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联合处理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为(16.7±3.1)d,明显长于CTLA4Ig组和抗CDl54单抗组(P〈0.05)。结论骨髓输注联合阻断共刺激通路能够延长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其机理可能与诱导嵌合和T淋巴细胞凋亡有关。
朱振新李元新韩志锋李秋荣张强李幼生黎介寿
关键词:移植嵌合体CD80移植物存活
骨髓输注联合共刺激阻断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诱导移植器官受者特异性免疫耐受是解决目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其对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反应最终的手段。骨髓输注诱导嵌合体的形成和共刺激信号的阻断,是目前诱导免疫耐受最为看好的途径。现就骨髓输注与共刺激信号阻断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策略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朱振新李元新
关键词:免疫耐受嵌合共刺激信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