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0663003)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6
相关作者:韦霄蒋运生李锋漆小雪陈宗游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农业办公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青蒿
  • 5篇青蒿素
  • 4篇青蒿素含量
  • 4篇黄花蒿
  • 2篇生物量
  • 2篇生物量分配
  • 2篇物量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配施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养分
  • 1篇植株养分含量
  • 1篇砂梨
  • 1篇砂梨品种
  • 1篇生态因子
  • 1篇适宜性

机构

  • 8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篇韦霄
  • 5篇蒋运生
  • 4篇李锋
  • 3篇陈宗游
  • 3篇漆小雪
  • 2篇王利红
  • 2篇黄璐琦
  • 2篇孙宇章
  • 2篇郭兰萍
  • 2篇唐辉
  • 2篇梁留科
  • 2篇张小波
  • 2篇王满莲
  • 1篇柴胜丰
  • 1篇韦记青
  • 1篇刘金磊
  • 1篇李典鹏
  • 1篇黄永林
  • 1篇吕金嵘
  • 1篇梁惠凌

传媒

  • 5篇广西植物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年份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氮磷钾配施对红壤pH值、交换性铝及丰水梨幼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刘助生李峰廖青黄东亮李宇慧
关键词:丰水梨PH值交换性铝红壤配施磷钾砂梨品种
氮对黄花蒿生长、光合特性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对不同氮处理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青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供氮量在0~0.4g.kg-1之间,黄花蒿叶片单位重量的氮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随供氮量的增大而增加,之后开始下降。在较大范围内,环境氮含量越高,黄花蒿的光合能力越强,能够利用的光强也更高;(2)黄花蒿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均随供氮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大,低氮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养分吸收器官,有利于减少氮素对生长的限制,供氮量在0.1~0.6g.kg-1之间,黄花蒿叶生物量分数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大,高氮时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碳同化器官,提高了植株的竞争能力;(3)无论以最大净光合速率、地径、叶片生物量还是以总生物量来衡量,均以0.4g.kg-1氮处理的植株生长得最好,0.2g.kg-1氮处理的青蒿素含量最高,生产中推荐使用0.2g.kg-1剂量的氮更经济。
王满莲韦霄蒋运生柴胜丰李锋漆小雪
关键词:光合特性生物量分配青蒿素含量黄花蒿
不同种源黄花蒿生长及生物量分配被引量:8
2008年
对都安、崇左、阳朔和融安县四个不同种源黄花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生物量分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生长旺盛期是在5月底至7月初,6月中旬为生长的高峰期,这段时期内应施以重肥;不同种源黄花蒿各功能构件生物量平均值具有相同的规律:茎构件>叶构件>根构件;都安种源的叶构件生物量和青蒿素含量均比其它种源的高,综合表现最优,是引种栽培的好种源。
陈宗游蒋运生韦霄唐辉王满莲李锋
关键词:黄花蒿生物量分配
青蒿素含量与土壤、植株养分含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调查和分析测定同一产区不同土壤类型的黄花蒿土壤和植株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青蒿素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与土壤Ca的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根N、茎N素含量以及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茎部和叶部的N素含量比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黄花蒿植株叶片的N含量与土壤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黄花蒿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其次是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和植株等综合因子。通过施肥、适当补充土壤中的Ca和P素营养,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等各种途径来调节植株体内的养分,降低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值,茎叶部N素含量比值,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增施K肥,有利于黄花蒿的生长。
漆小雪韦霄蒋运生陈宗游唐辉李锋
关键词:青蒿素
广西青蒿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区划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分析广西气候条件下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确定青蒿最佳种植区域。方法:测定广西各地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和各地环境信息,并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用GIS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区划。结果和结论:温度和日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降雨量次之,湿度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风速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苗期和花期的气候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花期时,日照时相对较短、温度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小的区域内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和桂西南丘陵、山地海拔较高的区域最适宜种植青蒿;而桂中和桂东南平原地区则不适宜种植青蒿;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亦是青蒿人工种植的适宜区域。
张小波郭兰萍韦霄黄璐琦梁留科孙宇章王利红吕金嵘
关键词:青蒿素气候因子
黄花蒿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被引量:2
2008年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对黄花蒿栽培生产的区划、生态环境、育苗技术、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档案、质量检测以及包装、储运等一系列过程开展研究。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最佳指标和方法,制定了黄花蒿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提高黄花蒿的产量和质量。
蒋运生韦记青梁惠凌漆小雪陈宗游李锋
关键词:黄花蒿栽培技术
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RP-HPLC法测定被引量:24
2007年
建立黄花蒿中青蒿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采用ZORBAXXDB-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甲醇-0.01mol/L醋酸钠-醋酸缓冲液(pH5.8,体积比62∶3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流速:0.8mL/min;柱温:30℃。对广西、沈阳、北京、郑州、苏州和杭州等不同产地的野生黄花蒿样品、以及同一产地不同采集时间黄花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青蒿素含量差异很大,同一地区不同采集时间黄花蒿样品的青蒿素含量也有差异。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准确地反映青蒿素含量的检测。
刘金磊李典鹏韦霄黄永林卢凤来蒋运生
关键词:RP-HPLC黄花蒿青蒿素
广西青蒿生产适宜性的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我国是青蒿素的主产国之一,全国范围内有青蒿分布的地区均在大力发展青蒿产业,但是在青蒿规范化种植过程中,青蒿人工种植基地的选取,依然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针对青蒿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种植基地选择的困惑,本课题组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青蒿素含量、青蒿的生物量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逐步回归模型。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功能,根据青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和土地利用情况对青蒿种植基地的生产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生长在冲积土上和石灰土上的青蒿比生长在红壤土上的青蒿的生物量要高,青蒿素含量与土壤类型无关,采收期的气象因子是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导因子,桂东北到西南一带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北部的青蒿生物量最高,北部的青蒿素产量较高,南部青蒿素产量较低,自然生态条件下,桂林和柳州的北部、河池东部以及百色的西部地区为青蒿人工种植的最适宜区;如果考虑通过人工种植、改良区域内的土壤条件提高青蒿生物量,南宁、柳州到桂林一线地势较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是青蒿人工种植的理想区域,而东南沿海、平原地区为青蒿人工种植的不适宜区域。
张小波郭兰萍黄璐琦韦霄梁留科孙宇章王利红
关键词:青蒿素含量生态因子区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