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0321)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姚春敏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艺术更多>>
- 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迎神赛社——以清代上党碑刻与民间文本为中心被引量:1
- 2013年
- 迎神赛社是山西乃至整个华北传统社会中流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民间活动。《山西通志》中有"秋获后飨赛最盛,弦管之声盈于四境"②,近年来伴随着《礼节传簿》等新的民间赛社演剧文本以及大量民间碑刻的整理出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戏剧戏曲学在此方面研究成果斐然,学者对赛社演剧的源流、仪节、乐艺建构以及赛文化向戏曲演进。
- 姚春敏
- 关键词:区域社会史社神
- 清代泽州村社“社费”问题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村社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最普遍,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民间组织。社费,是其日常运转所需经费。从泽州民间碑刻来看,社费最早来源于捐赠,随着村社不断发展,其来源也变得纷繁芜杂。有清一代,泽州各村社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征收当地高产作物的收成税,或放社仓及社费为贷,抑或出卖社界内的树木以充资。清中期以后,社费的征收日渐形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有序模式,村社开始按地亩和人丁征收,二者杂糅,折为社分,每年定期收缴。祭祀费用是社费中最重要的支出,几乎占去了社费的半数以上。除此之外,村社公共集会中的娱乐费用也占用了社费中的相当一部分,剩余部分用以应对村落的公共设施维修等公益事业。清末民初,伴随着时局的动荡,社费矛盾层出不穷,征收举步维艰。民国三十年之后,随着村社的消失,社费也远离泽州乡土社会。
- 姚春敏
- 明清以降山西村落与庙宇——以山西泽州府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作为传统"乡土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村落是研究明清社会的关节点。"无庙不成村"是明清以降华北农村的基本特点,是理解中国古代乡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切入点。本文以清代山西泽州府为例,以田野调查所获碑刻和村志为基本史料,深入研究华北村落的发展及其与庙宇的关系,把实体存在的庙宇放入村落自身的时间和空间中去认识,并尝试揭示其与村落历史发展、空间环境、社群宗族以及自然资源之间的复杂关系。
- 姚春敏
- 关键词:明清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