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2014ZDKG-08)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保通李强井金学姚强赵新亮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3篇锈菌
  • 3篇条锈菌
  • 3篇小麦条锈菌
  • 2篇锈病
  • 2篇条锈病
  • 2篇小麦条锈病
  • 2篇抗条锈
  • 2篇基因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致病
  • 1篇绒毡层
  • 1篇三唑酮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理小种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6篇王保通
  • 5篇李强
  • 3篇李高宝
  • 3篇王芳
  • 2篇李佼佼
  • 2篇姚强
  • 2篇井金学
  • 2篇张改生
  • 2篇赵新亮
  • 2篇夏滔
  • 1篇侯璐
  • 1篇李亚鑫
  • 1篇王文立
  • 1篇康振生
  • 1篇侯冬媛
  • 1篇朱启迪
  • 1篇贺苗苗
  • 1篇郭一丹
  • 1篇周新力
  • 1篇宋瑜龙

传媒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T4新菌系的致病范围测定被引量:6
2011年
为研究T4新菌系对我国条锈病流行区后备及生产品种、中四后代品种(系)的致病范围,预测T4新菌系对我国未来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在苗期和成株期,用T4菌系对供试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T4新菌系对我国条锈病流行区后备品种和陕西省生产品种致病范围较窄,毒性较弱;而对含有"中四"血缘的小麦品种(系)有较强的毒性,几乎能感染所有供试的"中四"衍生系品种。在现有生产品种大面积种植下,T4新菌系暂时不会构成对现有品种的威胁;但随着"中四"后代品种大面积种植,感染"中四"条锈菌新菌系将对我国条锈病持续控制构成潜在威胁,必须加强对新菌系的监测。
李强夏滔李佼佼李高宝王芳王保通
关键词:小麦
小偃54高温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小偃54抗条锈性的遗传规律,为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温室以小偃54和感病品种铭贤169的杂交后代F1、BC1、F2和F3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Su-4、Su-11、CYR29、CYR30、CYR31、CYR32和CYR33 7个小种对供试群体进行温室苗期和成株期测试,并分析杂交后代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在苗期和成株期,小偃54在常温(夜10℃/昼18℃)条件下对7个流行小种均表现感病,而在高温(夜18℃/昼25℃)条件下则表现出较好的抗条锈性;小偃54对CYR29的抗条锈基因由2对相互抑制的基因控制,对CYR30、CYR31和CYR32的抗条锈基因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小偃54是一个典型的高温抗条锈小麦品种,并明确了其对条锈菌流行小种表现高温抗病性的基因数、显隐性和遗传方式。
周新力王保通尹军良王文立王岭岭侯冬媛侯璐姚强胡茂林井金学
关键词:小偃54小麦条锈病高温抗条锈性
2006-2010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系统监测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2006-2010年采用全国通用的19个鉴别寄主对采自陕西省8个市(区)27个县(区)的1 065份条锈菌标样以及甘肃省天水地区的100份标样进行了鉴定。共监测到已知生理小种(致病类型)30个,分别是条中17、20、21、22、23、27、28、29、30、31、32、33号,Hybrid46类群的HY-4、5、6、7、8、9,水源11类群的水11-1、2、3、4、5、6、7、8、10、11、12和13。其中,条中33号和32号分布范围广,出现频率高,致病性强,为陕西省优势流行小种。其次为水11-4、水11-5、水11-7和条中31号。条中31号之前的小种出现频率低,而且年度间不稳定,已成为次要小种或稀有小种。因此,目前陕西省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应以条中33号和32号为主要对象,兼顾水11-4、水11-5、水11-7和条中31号。
李强李高宝王保通王芳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
超声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麦籽粒中杀雄嗪酸的残留被引量:4
2012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小麦籽粒中化学杂交剂SQ-1主成分杀雄嗪酸残留的方法。以75%乙醇为提取剂,正反萃取净化;采用Diamonsil C18不锈钢柱,以甲醇-0.5%(NH4)2HPO4溶液(60∶40,V/V,pH 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0 mL/min。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Q-1主成分杀雄嗪酸在0.75~2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在3个添加水平(1.0,5.0和10.0 mg/kg)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2%~9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0%~3.3%,检出限为0.075 mg/L。
朱启迪张改生赵新亮张新钵杨书玲
关键词:小麦高效液相色谱
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被引量:11
2012年
为给三唑酮在小麦白粉菌防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测定了陕西省4个市19个乡镇的166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平均EC50为34.66mg.L-1,平均抗药性水平为16.58倍,80.72%的菌株产生了抗药性。其中,高抗菌株(抗药性水平>40倍)占9.64%,中抗菌株(10倍<抗药性水平≤40倍)占37.35%。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宝鸡市岐山县高店乡和益店镇以及眉县横渠镇小麦白粉菌抗药性高于其他地区。说明陕西省关中大部分地区的小麦白粉菌已对三唑酮产生了抗药性,且抗药性呈增加趋势,但与全国范围相比,抗药性水平相对较低。
郭一丹李强王保通付晓丽王芳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三唑酮抗药性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和孢粉素变化与RAFTIN1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研究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变化、孢粉素累积与RAFTIN1表达间的关系,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遗传型雄性不育系,正常可育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细胞荧光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绒毡层的形态变化、孢粉素的累积及RAFTIN1的表达。【结果】单核期生理型不育系花药绒毡层提前降解,分泌孢粉素的含量降低,RAFTIN1提前高表达,使大量孢粉素转运至花粉壁层;二核期和三核期,生理型不育系绒毡层完全退化,停止分泌孢粉素,RAFTIN1呈现明显的下调表达模式。【结论】杀雄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其败育机理与绒毡层的提前降解和定向转运孢粉素的RAFTIN1表达高低直接相关。
盛英张改生李亚鑫张龙雨王书平赵新亮王亮明宋瑜龙
关键词:绒毡层孢粉素实时荧光定量PCR
小麦品种贵农22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被引量:14
2011年
贵农22是由簇毛麦、硬粒小麦以及普通小麦杂交选育而成的普通小麦品种,其对我国目前所有已知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高度抗病。为了明确其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并对抗条锈基因进行分子作图,本研究选用条锈菌重要小种CYR29、CYR30、CYR32、CYR33和Su11-11,对贵农22与条锈病感病品种辉县红或铭贤169杂交F2代、BC1F1代、BC1F2代进行抗锈性遗传分析,并对贵农22控制Su11-11抗病性的1对隐性基因进行SSR标记。结果表明,贵农22至少含有3对抗条锈病基因。利用272株贵农22/铭贤169 BC1 F2群体筛选到2个与贵农22控制Su11-11抗性的隐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wmc44和Xcfa2147,遗传距离分别为5.1和7.3 cM,并将抗病基因定位于小麦1BL上,暂命名为YrGn22。基因来源、抗病性分析以及分子检测结果表明,YrGn22不同于1BL上的已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3、Yr9、Yr21和Yr29,可能是1个新基因。
李强贺苗苗董海丽姚强井金学王保通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T4新菌系的寄生适合度研究
为了预测T4新菌系在我国未来小麦条锈菌的流行趋势,本研究以高感品种铭贤169为试材,以我国条锈菌5个主要流行小种(菌系)CYR29、CYR31、CYR32、CYR33、Su11-4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了T4新菌系...
夏滔李佼佼李强李高宝王芳王保通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寄生适合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