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C0044M)

作品数:21 被引量:367H指数:12
相关作者:陆梅田昆常凤来莫剑锋杨永兴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重点实验室开放科研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土壤
  • 4篇土壤退化
  • 4篇微生物
  • 3篇岩溶
  • 3篇原状
  • 3篇生态
  • 3篇湿地
  • 3篇土壤特性
  • 3篇土壤微生物
  • 2篇滇西
  • 2篇岩溶山区
  • 2篇养分
  • 2篇有机质
  • 2篇原状土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土壤养分

机构

  • 20篇西南林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同济大学
  • 1篇湖北农学院
  • 1篇云南省林业调...
  • 1篇昆明有色冶金...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18篇陆梅
  • 17篇田昆
  • 13篇常凤来
  • 11篇莫剑锋
  • 9篇杨永兴
  • 3篇张仕艳
  • 3篇李宁云
  • 3篇左智天
  • 2篇罗开华
  • 2篇贝荣塔
  • 1篇李吉玉
  • 1篇莫剑峰
  • 1篇杨宇明
  • 1篇付小勇
  • 1篇黎良才
  • 1篇胡慧蓉
  • 1篇徐柳斌
  • 1篇和世钧
  • 1篇陈宝昆
  • 1篇王有位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西南林学院学...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土壤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贵州林业科技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帕海退化湿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对云南省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生态系统受不同强度人为活动干扰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特征值和土壤退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水平空间分异为沼泽>沼泽化草甸>垦后湿地>草甸,变异程度为44.68%,垂直空间分异上差异显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亚表层,变异程度沼泽化草甸63.32%,草甸54.95%,垦后湿地49.93%,土壤退化指数定量反映了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湿地土壤有机质的退化程度,即原生沼泽随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加剧而退化程度加深.
莫剑锋田昆陆梅常凤来李宁云
关键词:退化湿地土壤有机质
In-situ方法在研究退化土壤氮库时空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03年
利用原状土连续就地取样(sequentialcoringandin-situexposure)方法研究了澜沧江流域典型退化土壤的氮库营养动态变化过程,监测了矿质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释放与固定、淋失与植物吸收消耗。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影响土壤氮矿质化,导致氮固定、淋失,引起养分衰减退化。从阔叶林转变为果园、坡耕地、桉树林和针叶林,矿质氮60d内平均衰减分别为51.51,29.64,26.84,16.40mg·kg-1,变异程度依次为21.5%、11.0%、14.2%、8.3%,氮固定分别为15.45,8.51,13.90,0.00mg·kg-1,淋失量则坡耕地最大,达44.50mg·kg-1,其次是针叶林和桉树林地,分别为38.41和25.30mg·kg-1。植物对土壤氮的吸收消耗为果园>坡耕地作物>桉树林>针叶林>阔叶林,利用形态以硝态氮为主。
田昆陈宝昆贝荣塔罗开华王有位杨永兴
关键词:原状土土壤退化
原状土就地培养取样法定位研究田间土壤氮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04年
本文介绍了原状土就地培养取样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应用,并对森林破坏后的次生演替、人工林种植和农业耕作等不同方式下氮素营养在时间进程及空间结构上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就地培养取样法结构简单,方便易行,对土壤几乎没有扰动,也没有区域土壤类型的限制,弥补了其他方法的不足和研究的单一性,可定量化监测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氮库动态变化中的氮释放与固定、吸收和淋失等氮素营养随时间和季节变化的整个过程以及人为活动干扰后土壤氮营养的空间变异,为田间条件下土壤氮库动态变化定位研究的有效方法。
田昆常凤来莫剑锋陆梅杨永兴
关键词:原状土
退化山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生化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不同土壤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退化程度。[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选取人为干扰较小的旱冬瓜林作为对照,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状况及生化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土壤有机质、氮素、速效钾均以旱冬瓜林最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各种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含量和数量具有很大的差异。旱冬瓜林的微生物数量是最丰富的。6种利用类型林地土壤生化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旱冬瓜林地土壤呼吸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纤维素分解作用均高于其他利用类型土壤。[结论]旱冬瓜林土壤性状较好,其他5种利用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左智天向仕敏王有位陆梅李娟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退化
木兰科濒危植物华盖木的生境脆弱性被引量:24
2003年
华盖木 (ManglietiastrumsinicumLaw)为原始类群木兰科单种属植物 ,仅残存 7株于中国三大特有中心之一的滇东南古特有中心的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生境条件 ,更新能力等的研究表明华盖木外围生境恶化 ,周边喀斯特型土壤利用过度 ,形成“孤岛” ,使靠鸟类传播的华盖木失去了向四周扩散的机会 ,种子难于萌发生长 ,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同时通过对华盖木的濒危机制及生境脆弱性探讨 。
田昆张国学程小放和世钧杨宇明杨永兴
关键词:木兰科濒危植物华盖木生境脆弱性迁地保护
5种林分类型林地土壤氮含量与其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对地处澜沧江上游滇西北山区大理洱源炼铁乡的云南松林,旱冬瓜林,梨树果园,桉树林,桤木+圣诞树混交林5种主要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氮含量与微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含氮量与微生物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林地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数量对其土壤氮含量的贡献大于氨化细菌的数量,但氨化作用对其土壤氮含量的贡献大于硝化作用的强弱;林地土壤氮含量的高低与其土壤的微生物学性质强弱一致,而受不同林分类型影响,两者间的关系是显著或极显著的,且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随林地土层的加深,其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土壤氮含量均逐渐减少。5种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氮含量的排序为:旱冬瓜林>桤木+圣诞树混交林>梨树果园>桉树林>云南松林。
向仕敏陆梅徐柳斌张仕艳左智天蒋翠芬
关键词:林分类型
洱源县山区典型地带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的时空动态变化
2008年
利用IN—SITU技术,以洱源县山区典型地带保存较好的旱冬瓜阔叶林为参照,选择自然植被破坏后形成的坡耕地、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性质变化的样地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研究其水平空间变化、垂直空间变化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罗开华田昆
关键词: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
云南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机制被引量:83
2004年
利用原状土就地取样野外定位研究方法,对云南西北高原的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的2年定位研究表明,纳帕海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表现为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沼泽类型改变,沼泽旱化、沙化,中旱生植物侵入,沼泽发生逆向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养分衰减退化,土壤酶活性降低,水质变劣.分析了引起纳帕海湿地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表明人为活动干扰是引起其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田昆陆梅常凤来莫剑锋黎良才杨永兴
关键词:生态环境沙化
人为活动对云南纳帕海湿地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3
2004年
以纳帕海湿地原生沼泽作为参照 ,选择人为干扰下的沼泽化草甸 ,草甸和排干湿地开垦的耕地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人为干扰对纳帕海湿地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两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沼泽土壤C/N值较高 ;人为干扰下纳帕海湿地土壤空间结构上土壤有机质 0~ 2 0cm表层与 2 0~ 4 0cm下层相差 4倍 ,水平分布上则随人为干扰加强、沼泽化过程减弱而降低 ,下降幅度高达 2 2 .92 %~ 6 9.6 4 %;土壤全氮及其空间分布呈现与有机质相同趋势 ,两者相关系数r=0 .98;NH+ 4 N、NO-3 N与全氮和水解氮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74、r=- 0 .6 5 ,r=- 0 .81、r=- 0 .76。表明了纳帕海湿地沼泽土壤较低的矿化量和对碳的固定及较大的氮累积量 ,以及人为活动干扰后湿地土壤碳氮养分的释放变化。
田昆常凤来陆梅莫剑锋杨永兴
关键词:湿地土壤
澜沧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选取原生植被旱冬瓜林地作为对照,对澜沧江上游山区不同植被类型云南松林、桉树纯林、生态混交林(桤木+圣诞树)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3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及总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大类微生物分布均表现为A层大于B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均为旱冬瓜林>生态混交林>桉树林>云南松林,且A、B层消长趋势一致;不同植被类型A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为云南松林>桉树林>生态混交林>旱冬瓜林,B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则为生态混交林>云南松林>桉树林>旱冬瓜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总数变化趋势为旱冬瓜林>生态混交林>桉树林>云南松林,A、B层消长趋势一致。
张仕艳原海红陆梅杨国仲向仕敏
关键词:不同植被类型细菌真菌放线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