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J08B03)

作品数:39 被引量:893H指数:17
相关作者:潘瑜春刘彦随郝晋珉陈玉福顾晓鹤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5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土地利用
  • 8篇农村
  • 6篇城市
  • 5篇农村居民
  • 5篇农村居民点
  • 5篇居民点
  • 5篇村居
  • 4篇农村居民点用...
  • 4篇居民点用地
  • 4篇城乡
  • 3篇遥感
  • 3篇玉米
  • 3篇统筹
  • 3篇农用
  • 3篇农用地
  • 3篇耕地
  • 3篇村庄
  • 2篇动力机制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机构

  • 13篇国家农业信息...
  • 1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土地勘测...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土地矿产...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山东建筑大学
  • 2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北京城市系统...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鸟取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潘瑜春
  • 8篇郝晋珉
  • 7篇刘彦随
  • 6篇陈玉福
  • 5篇顾晓鹤
  • 4篇陆洲
  • 4篇杨立
  • 4篇黄文江
  • 3篇王慧芳
  • 3篇倪维秋
  • 3篇双文元
  • 3篇张富刚
  • 3篇吴启焰
  • 3篇周宁
  • 3篇类淑霞
  • 3篇王丽敏
  • 2篇洪舒蔓
  • 2篇赵春江
  • 2篇游娟
  • 2篇周艳兵

传媒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中国土地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理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年份

  • 6篇2012
  • 19篇2011
  • 13篇2010
  • 4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乡镇企业用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我国乡镇企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转折期,当前我国乡镇企业用地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布局分散等问题,影响到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土地利用秩序,只有适时调整和坚持正确的乡镇企业用地管理对策方向,才能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乡镇企业用地管理的3个对策方向:(1)加强对乡镇企业用地布局的空间管制;(2)引入市场机制来促进企业用地的集约化;(3)建立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体制。
陈玉福谢庆恒
关键词:乡镇企业土地利用土地管理
城乡统筹背景下黑龙江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城乡统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城乡统筹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及城乡贸易差距等数据反映出黑龙江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比较明显,而土地流转的现状也反映出城乡统筹对黑龙江农村土地流转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黑龙江应该从加强宣传力度、规范化管理、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倪维秋俞滨洋
关键词:城乡统筹土地流转
大城市边缘区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战略探讨——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被引量:14
2010年
研究目的:系统诊断大城市边缘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大城市边缘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变化急剧,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域功能紊乱、土地配置失调、非农就业困难、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生态开发战略及相关保障措施构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体系,推动土地宏观调控更加系统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张衍毓刘彦随
关键词:土地利用战略大城市边缘区统筹城乡
“生态省”目标导向下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评估——以海南省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发展是承载力体系演变的脉络。将生态承载力问题与区域城乡发展研究相结合,可为统筹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战略决策提供直接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作用机理分析,构建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1996~2007年海南省的国民统计数据和典型调研资料,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海南省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实证评价。结果表明:1996年、1997~1999年和2000~2007年3个时期海南省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差异显著,1996年最高,1998年最低。这是区域发展政策、人口增长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综合驱动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因素是主导驱动力,其与生态承载力演变规律具有高度一致性。强化特区理念、深化"生态省"建设力度,倡导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模式,是未来海南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张富刚王业侨张潆文刘彦随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被引量:30
2012年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徐保根赵建强薛继斌顾慧娜方爱军董传德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
基于DEA模型的江苏省204国道样带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被引量:25
2010年
进行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区域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204国道样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运用DEA模型方法开展了农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1980年综合效率平均值最高,达0.9679,1990年最低,为0.9322;②除如皋市外,中部其他地区农业经济效率普遍较高,南部和北部地区农业综合效率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综合效率的高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因素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灌南、滨海、东台3个地区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有效状态;响水县一直处于纯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效率无效状态;常熟市农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无效状态;其他地区都在不断变化中。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过去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导向、管理与技术进步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张潆文张富刚陈玉福
关键词:农业生产效率DEA模型样带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型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法]首先对大同市中心城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根据《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目标年的城市规模和扩展模式,将新增城市用地和弹性空间用地进行空间布局,确定大同市2020年城市发展边界。[结果]大同市评价区域内适宜建设用地较少,面积66.18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0.40%;较适宜建设地区面积为117.5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8.47%;一般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9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3.49%;不可建设用地分布面积较小(89.3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4.04%。新增建设用地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73.58%,没有不适宜级别的用地;有条件建设区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66.85%,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合理。[结论]该研究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类淑霞郝晋珉双文元
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用地供需研究
2011年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分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土地供需关系,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是否能够满足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通过使用联合国法、时间序列模型法、灰色系统模型和"S"型曲线模型法预测2020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并利用人均用地指标法、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测算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结果表明,测算出的现实潜力能够满足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张军民侯艳玉季楠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
新自由主义城市空间重构的批判视角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与区域空间就已经在具有自我特色的新自由主义实践中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研究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在介绍国际自由主义城市研究基础上,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和内地两种城市与区域地带内新自由主义的实践纳入中国新自由主义之城市批判研究:①城市场所内管制环境和权力结构;②阶层结构重构的原因、过程、特征;③未来区域发展导向与全球化相伴随的地理分异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研究假设和相关方法论上的尝试,期盼给予国内新自由主义城市研究一些启示。
吴启焰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城市空间重构
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2011年
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一般步骤——选择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单元→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大同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其分为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类用地区,大同市城区以一般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为主。
杨淋郝晋珉类淑霞双文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