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GNSW-2004-08)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朱建兰张自和刘谨王国利邓小雁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DH
  • 1篇蛋白酶
  • 1篇淀粉酶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液体培养条件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歧化酶
  • 1篇理学
  • 1篇麦蛾
  • 1篇酶活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测定
  • 1篇几丁质
  • 1篇几丁质酶
  • 1篇过氧
  • 1篇过氧化
  • 1篇过氧化氢酶

机构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4篇朱建兰
  • 2篇张自和
  • 1篇邓小雁
  • 1篇杨生伟
  • 1篇王国利
  • 1篇刘谨

传媒

  • 2篇草地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Dh菌株胞外蛋白酶及几丁质酶的活性测定被引量:11
2006年
对Dh菌株的胞外蛋白酶及几丁质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发现该菌的胞外蛋白酶足以碱性蛋白酶为主,兼含中性和酸忡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系,其中中性蛋白酶对酸碱和温度的稳定性较好,最适作用温度为45C;该茼胞外蛋白酶在虫尸培养基和明胶培养基上均可活跃地产生,不同温度下在明胶-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培养3d后用15%HgCl处理后菌落周围显示出清晰透明的环状,产酶量在33C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少;几丁质酶产酶高峰出现在4~5d。
邓小雁朱建兰
关键词: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活性
四脊裸胞壳Dh菌株液体培养条件下淀粉酶的产生及活性影响因子
2006年
对虫生真菌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Dh菌株产淀粉酶的条件及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孢子浓度为1.5×106个/mL的PD培养液中恒温(25±1)℃振荡(120 r/min)培养3.5 d,菌丝生物量最大达5.1 mg/mL,产淀粉酶量达272.42 U/mg;培养液初始pH4~6最有利淀粉酶的产生,产酶量为1 377.20~1 528.99 U/mg菌丝.淀粉酶活性在50℃,pH 6.0条件下最高.在pH4~7范围内20℃下处理20 min或在pH4~7范围内37℃下处理1 h酶活较为稳定,保持在65%以上.40℃下处理20 min酶活保持90%以上.60℃和70℃下处理20 min,酶活保持在50%以下.在70℃下处理80 min,剩余酶活仅为11.70%.一定浓度的Cu2+和Ba2+有利于酶活提高;同时Mg2+,Fe2+,Ca2+,NH4+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依次增强.
杨生伟朱建兰
关键词:淀粉酶产酶条件酶活
虫生菌四脊裸胞壳Dh菌株生理特性、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Dh菌株为虫生真菌,对沙枣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苜蓿钩麦蛾(Aproaerema anthylidella)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具较强的致病性,对控制草地和林业生态系统的害虫种群数量。
朱建兰张自和
关键词:生理学分子生物学
四脊裸胞壳Dh菌株侵染对钩麦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对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lineata)Dh菌株侵染苜蓿钩麦蛾(Aproaerema anthylidella Hübner)幼虫后其症状、体内保护酶活力进行研究,以期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用菌悬液为5×107个/mL孢子处理,幼虫校正死亡率达88.38%;感病虫体表皮发黑,保湿后体壁受害部长出大量Dh菌株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感病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POD酶活性上升程度较CAT酶活性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平稳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用Dh菌株处理后钩麦蛾幼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的趋势。
朱建兰王国利刘谨张自和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