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X003)

作品数:30 被引量:188H指数:8
相关作者:洪晓楠林丹郭丽丽邱金英李琳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文化
  • 5篇软实力
  • 4篇文化软实力
  • 3篇哲学
  • 2篇知识
  • 2篇知识观
  • 2篇主义
  • 2篇科学文化
  • 2篇科学文化哲学
  • 2篇家文化
  • 2篇价值体系
  • 2篇国家文化
  • 2篇国家文化软实...
  • 2篇哈拉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文化
  • 1篇大学文化建设
  • 1篇雅斯贝尔斯
  • 1篇雅斯贝斯
  • 1篇研究纲领

机构

  • 18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16篇洪晓楠
  • 3篇林丹
  • 3篇郭丽丽
  • 2篇孙巍
  • 2篇李文娟
  • 1篇王爱玲
  • 1篇邱金英
  • 1篇李琳
  • 1篇何美子
  • 1篇刁铭玉
  • 1篇李岩
  • 1篇周克刚

传媒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自然辩证法通...
  • 2篇高校辅导员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受其影响,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酷"文化。文章在论述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言语表达、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这三个方面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出中国大学生"酷"文化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动因是后现代主义和大学生文化性格的契合,其本质是世俗化了的后现代主义。中国大学生"酷"文化对大学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应该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进行正确引导。
洪晓楠李岩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大学生
洋务派科学观之反思
2011年
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清政府开始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引进并发展近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近代工业。反思洋务派的科学观,具有时代发展的特殊烙印:渐进性、表层化、功利性,科技人员工匠化,科研活动断层化。尽管存在诸多不足,洋务派的科学观仍然在科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泛传播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以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李文娟洪晓楠
关键词:洋务派科学观
唐娜·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观解析被引量:7
2012年
情境化的知识概念是女性主义认识论的中心概念,对此,女性主义认识论者已经在认识论传统内的三个方面发展了知识的情境的三种进路: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唐娜·哈拉维作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代表对知识也进行了独特的解析。基于对一般情境化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对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作出剖析,可以发现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区别于一般情境化知识的特点以及与传统的科学知识观的异同。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分析对奠定女性主义科学批判和女性主义科学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洪晓楠郭丽丽
科学文化哲学的现代性思考
2012年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福祉,也催生了现代文明的危机,同时对原有的科学哲学形成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对科学进行文化反思,寻求现代科学及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出路。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要做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同时实现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向。
李文娟
关键词:科学文化哲学人文
科技时代的精神困境及其解除被引量:1
2013年
时代精神体现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关涉范围之广和问题的复杂性,历来被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所关注。精神状况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决定着时代的进程与走向。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性日趋增强,其影响可谓无处不在。科技决定论虽不可轻言,但其无疑在时代精神形成的众多因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于西方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精神作为批判视角,以科学技术为精神困境的切入点,通过对时代精神困境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分析,以雅斯贝尔斯追求"纯粹科学"之"大学之理念"(die Idee der Universitt)和追求"纯粹哲学"之"哲学式生活"(philosophische Lebensführung)的视阈解除当今科技时代的精神困境。
洪晓楠孙巍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被引量:31
2013年
约瑟夫·奈最早提出了软实力概念并将之发展成为软实力理论。从约瑟夫.奈提出该理论的初衷来看,这一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陷阱,因而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特别是"美国性"。中国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并上升到国家层面,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分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五元并举"的战略思想。
洪晓楠邱金英林丹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文化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被引量:14
2013年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24个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12个词简明扼要、简洁通俗地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要求,并兼顾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者的价值目标,把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有效统一,层次鲜明且内涵丰富,充分体现出这一理论的延续性和现实针对性。
洪晓楠何美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理论探析被引量:2
2011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现代性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现代性的文化和社会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加拿大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查尔斯.泰勒从多重现代性的视角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他通过理性、系统地分析现代性的三个隐忧,认为现代性可以自我孕育出批判性力量,并立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对话本性,致力于探究一种承认的政治模式,为现代性寻求拯救之路,为自我寻找出境。
洪晓楠刁铭玉
关键词:文化认同
存在哲学视野下的科学-哲学划界——雅斯贝斯对“哲学危机”的拯救之道被引量:1
2013年
在存在哲学的视域下,雅斯贝斯致力于明晰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他从起源、对象、任务/目标、方法、确定性、公认性、进展性、交流方式、系统九个方面为科学与哲学划界,提出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工具,而哲学的力量于"世界指向"(Weltorientierung)下科学的界限之处彰显,从而将哲学在"自我遗忘"中找回。对于应对所谓"第四次哲学危机",这是一条值得探讨的思路。
孙巍洪晓楠
关键词:雅斯贝斯存在哲学哲学哲学危机
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27
2010年
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文化软实力有着迫切而深远的重大意义。要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有效整合和开发中国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就需要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挖掘有吸引力、影响力、仿效力的文化软实力资源,有的放矢地制定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和战略。在建立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和分析模型时,需要同时兼顾指标筛选的原则、确立指标权重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等。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将文化软实力分为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文化创新力、文化整合力和文化辐射力等五个组成部分。
林丹洪晓楠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