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985)
-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郑敏王健邓小兰袁莉张兴秀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GABA促进成年小鼠SVZ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增殖
- 2014年
- 通过Alamar blue、BrdU掺入免疫荧光双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γ-aminobutyric acid)对成年小鼠脑室下区(sub ventricular zone,SVZ)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成体NSCs被不同浓度的GABA和BICC干预后,GABA组增殖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BICC组的增殖则减弱;GABA组作用后增殖活跃期的NSCs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BICC组增殖活跃期的NSCs比例明显降低(P<0.05);GABA作用组的处于S-G2期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该研究表明,GABA能促进成年小鼠SVZ区来源的NSCs进入增殖活跃期从而促进其增殖。
- 晋贞超邓小兰王健郑敏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增殖Γ-氨基丁酸
- ERK途径可能参与抗坏血酸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细胞分化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从12.5 d胚胎大鼠中脑获得NSCs,培养扩增后分为对照组和分别加入1、10、50、100、200 μmol/L AA处理组,比较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结果;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对NSCs以及分化后神经元进行鉴定和检测,RT-PCR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多巴胺转运子(dopamine transporter,DAT)、SHH、Nurr1、Ptx3 mRNA表达;在AA诱导分化中加入ERK阻断剂 PD98059,以探讨ERK通路在分化中的作用。结果获得大量的神经球并且表达nestin强阳性;AA处理组比对照组表现出较强的多巴胺能分化,其中100 μmol/L AA诱导组表达TH和DAT阳性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增加30~50倍;AA诱导增加了Nurr1、TH、DAT、SHH mRNA的表达,ERK抑制剂PD98059能抑制AA诱导后Nurr1、TH、DAT mRNA的表达而不影响SHH mRNA表达(P〈0.05 )。结论抗坏血酸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ERK途径可能是AA诱导过程中参与多巴胺能分化的途径之一,Nurr1基因可能参与到ERK途径中或者是其下游基因。
- 邓小兰晋贞超王健郑敏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信号转导
- 骨髓源性神经组织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2012年
-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SD大鼠骨髓中神经组织干细胞(Neural tissue committed stem cells,NTCSCs)。方法采用DMEM/F12(1∶1)无血清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克隆生长的NTCSCs,采用免疫组化法对骨髓NTCSCs及其分化进行鉴定,RT-PCR法检测骨髓NTCSCs中Nestin、CXCR4、CD31、βⅢ-Tubulin、GFAP基因mRNA的转录。结果分离培养获得悬浮生长的细胞球,该细胞球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Nestin及CXCR4,分化后表达神经元标志βⅢ-Tubulin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GFAP;该细胞中有Nestin、CXCR4、CD31、βⅢ-Tubulin、GFAP基因mRNA转录。结论在骨髓中成功分离到NTCSCs,其具有神经生物学特征,可作为种子细胞,在临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创伤的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李琳张兴秀王健姜容郑敏
- 关键词:骨髓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 丹参注射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丹参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 120 mg·kg-1·d-1D-半乳糖注射6 w建立衰老小鼠模型,第15天随机分组后,丹参组注射丹参注射液0.1 ml/d连续28 d,空白对照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试剂盒测定血清和脑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单胺氧化酶(MAO)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清和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MAO活性升高(P<0.05);腹腔注射丹参后小鼠认知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血清和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减少(P<0.05),海马中MAO活性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和脑组织中SOD、GSH-Px活力,降低血液和脑组织中MAO活性、MDA含量有关。
- 刘品月晋贞超邓小兰袁莉郑敏
- 关键词:丹参衰老学习记忆
-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骨髓干细胞的动员和神经修复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卒中后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与血管再生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成功造模大鼠(60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G-CSF治疗组。治疗组皮下注射G-CSF[2、10、50、250μg/(kg.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处理。治疗1、3、5、7 d后,进行行为学评分并取外周血计数单个核细胞,提取RNA进行RT-PCR检测单个核细胞CD31、CXCR4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动物灌注固定后取脑组织切片检测G-CSF作用后脑组织中CD31、CD133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G-CSF治疗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P<0.05);G-CSF作用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G-CSF低剂量作用组[2、10μg/(kg.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1及CXCR4 mRNA表达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高剂量[50、250μg/(kg.d)]在短时间内(1、3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1、CXCR4 mRNA随着用药剂量的升高而增强,250μg/(kg.d)最强,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5、7 d),G-CSF作用逐渐减弱;G-CSF作用后脑组织内皮细胞标志CD31、CD133及SDF-1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G-CSF能改善MCAO后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在于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外周血并促进脑组织SDF-1表达以趋化干细胞,继而促进脑组织的血管再生和神经修复。
- 张兴秀郭慧娟李琳王健郑敏
- 关键词: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血管再生神经修复
- 小鼠脑梗死后骨髓极小胚胎样干细胞的动员
- 2011年
- 目的探讨G-CSF和AMD3100对小鼠脑梗死后骨髓来源的极小胚胎样干细胞(VSEL-SCs)的动员和募集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腹腔内分别注射G-CSF、AMD3100及G-CSF联合AMD3100,观察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法计数外周血中VSEL-SCs数量;ELISA检测血浆及脑组织中SDF-1水平,免疫组化检测SDF-l阳性细胞。结果 G-CSF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各组动员到外周的VSEL-SCs含量高于对照组(0.17%±0.01%)(P<0.05);G-CSF组在72和108 h时血浆SDF-1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AMD3100组和G-CSF+AMD3100组(P<0.05),血浆SDF-1水平与动员到外周血的VSELs数量成正相关(P<0.05);G-CSF组、G-CSF+AMD3100组脑组织的SDF-1浓度及SDF-1阳性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CSF的脑保护作用是通过CXCR4/SDF-1轴的趋化作用使募集到梗死区的CXCR4+细胞增多来实现的。
- 郭慧娟王健张兴秀郑敏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动员脑梗死
- 脑缺血后移植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的分布与分化
- 2012年
- 目的观察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NTCSCs)经静脉移植后在脑缺血大鼠脑内的分布和分化情况。方法采用DMEM/F12(1:1)无血清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NTCSCs,应用免疫组化法对所获细胞及其分化情况进行鉴定,RT-PCR检测Nestin、CXCR4、CD31、βⅢ-tubulin及GFAP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造模成功24h后经尾静脉注射1ml DAPI标记的NTCSCs。移植后第1、3、5、7d处死大鼠,制备脑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NTCSCs在脑组织的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TCSCs的分化情况。结果分离培养获得的NTCSCs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形成神经球,并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及SDF-1受体CXCR4,可分化成βⅢ-tubulin、GFAP阳性细胞;RT-PCR检测结果显示NTCSCs表达Nestin、CXCR4、CD31、βⅢ-tubulin、GFAP mRNA。静脉移植后NTCSCs能够进入大鼠脑内,移植后第3天观察到DAPI标记的NTCSCs主要分布在缺血损伤部位,第7天时有少量NTCSCs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结论分离培养的NTCSCs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移植后可能进入缺血脑组织,部分细胞表达GFAP。
- 李琳张兴秀王健姜容郑敏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移植颅内栓塞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动态测定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并探讨其可能的动员机制。方法发病后12 h入院的71例AIS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EPCs含量,以CD133/KDR作为EPCs表面标记。时间点分别为病后第1、7、14、21天。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erum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浓度。对照组包括42例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结果 AIS患者基线EPCs水平低于对照组[(0.022±0.013)vs(0.051±0.020),P<0.01]。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与EPCs水平呈负性相关(P<0.01)。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是EPCs基线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AIS后第7天循环EPCs数量增加,第14天达高峰,第21天开始下降。血浆SDF-1浓度呈类似变化。此外,EPCs变化值(EPCs14d-EPCs1d)与脑梗死体积(r=0.708,P<0.01)或第14天的SDF-1浓度相关(r=0.774,P<0.01)。结论 AIS患者的EPCs基线水平可能反映累积的血管内皮损伤,而AIS后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来自于EPCs动员,其机制可能与SDF-1表达上调有关。
- 王妮陈慧郭慧娟王健郑敏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内皮祖细胞动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 小鼠海马结构氧化/抗氧化相关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增龄性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年龄增长过程中海马氧化/抗氧化相关因子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的变化,探讨海马内抗氧化损伤能力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与海马老化的关系。方法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测青年组(2-3月)、中年组(6-8月)、老年组(18-20月)雄性C57小鼠海马细胞衰老程度。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GSH、GSH-PX、MDA、BDNF、GDNF在各组小鼠海马内的水平。结果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海马组织衰老程度逐渐增加,而抗氧化的GSH含量减少、GSH-PX活性降低;氧化损伤产物MDA含量增加;海马组织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水平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海马结构的老化可能与海马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损伤程度增加和BDNF、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降低有关。
- 袁莉晋贞超刘品月吴宏郑敏
- 关键词:衰老神经营养
-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脑血管性疾病被引量:1
- 2012年
-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是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也称为成血管细胞,来源于骨髓,可以特异性地归巢于血管新生组织,且分化和增生为成熟内皮细胞的一群干细胞群体。EPCs可以通过特定方式分离,现已发现多种表面标志物,但均缺乏特异性。影响EPCs功能和数量的因素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如药物、某些疾病和烟酒史等)。随着EPCs的深入研究,已证实EPCs是血管内皮功能的生物学标志,与某些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偏头痛和脑白质病变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 苗巧巧陈慧王健郑敏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脑卒中偏头痛脑白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