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195)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孙铁珩李英华李海波王鑫胡筱敏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地下渗滤
  • 8篇渗滤
  • 7篇地下渗滤系统
  • 7篇渗滤系统
  • 7篇污水
  • 6篇生活污水
  • 4篇脱氮
  • 2篇脱氮效果
  • 2篇处理生活污水
  • 1篇地表水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过程
  • 1篇有机物
  • 1篇在校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态处理
  • 1篇生态功能
  • 1篇水回用
  • 1篇水力负荷
  • 1篇水污染

机构

  • 9篇沈阳大学
  • 5篇东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李海波
  • 9篇李英华
  • 9篇孙铁珩
  • 4篇王鑫
  • 3篇胡筱敏
  • 2篇邹轶
  • 2篇王洪
  • 1篇徐新阳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改进型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脱氮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为缩短启动时间,提高脱氮效果,通过添加自制生物制剂(由原土、活性污泥、草炭、鸡粪、炉渣等按比例配成)的方法对地下渗滤工艺加以改进,并对改进型地下渗滤系统的启动、微生物种群分布、脱氮效果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水力负荷6.5cm·d^(-1)、COD的污染负荷300 ng·L^(-1)时,改进型地下渗滤系统22~25d即可完成启动过程;氨化、硝化以及反硝化细菌在进、出水口分布均匀,活性强;水力负荷4.0~8.1 cm·d^(-1),进水NH_3-N、TN质量浓度分别为92~103 mg·L^(-1)、108~122 mg·L^(-1)时,NH_3-N的去除率96.3%~97.4%,总氮的去除率88.5%~89.8%,改进后系统处理污水的最佳水力负荷为8.1 cm·d^(-1)。
李英华孙铁珩李海波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工程地下渗滤脱氮
改良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添加自制的生物基质来改进污水地下渗滤系统(SWIS),并考察了改良污水地下渗滤系统(MSWIS)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活性,其理化条件也有明显的改善;与SWIS相比,MSWIS的启动周期缩短了20~30d;当进水COD为300mg/L、水力负荷为4~8cm/d时,MSWIS对COD的去除率比SWIS的提高了6.2%~8.8%;当水力负荷为4cm/d、进水COD为320~650mg/L时,MSWIS对COD的去除率比SWIS的提高了5.3%~8.9%。MSWIS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和抗污染负荷能力。
李海波李英华孙铁珩胡筱敏
关键词:地下渗滤系统生活污水COD水力负荷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及动力学过程被引量:8
2011年
建立了模拟污水地下渗滤过程的中试系统,重点考察了水力负荷对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情况,建立了描述地下渗滤系统微生物脱氮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好,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强,处理最佳水力负荷0.125m.3m-.2d-1,出水中氮浓度低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地下渗滤系统硝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NE=N0e-0.4812t,温度是影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两者的关系是KT=0.2218×1.035(T-20);出水硝态氮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之间呈负指数关系,可描述为C=16.3475e-0.2548t,碳源是引起反硝化速率变化的主要因子。在基质层垂直深度65 cm处二次补加生活污水,反硝化速率常数由0.0355提高到0.0488。强调地下渗滤系统的污水净化功能而忽视其生态服务功能,是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过高的水力负荷不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地下渗滤系统运行应采取适宜的水力负荷方式,促进硝化-反硝化作用。
李海波李英华孙铁珩王鑫
关键词:地下渗滤脱氮动力学生态功能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难点及对策被引量:15
2009年
以土地处理系统为代表的污水自然处理技术,遵循循环再生、和谐共存、整体优化、区域分异等原理,不仅对各种污染物有极高的去除效率,并可实现污水的处理与利用相结合。本文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工艺原理、技术特征,并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应用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和解决途径,包括选配基质、缓解土壤堵塞以及提高系统氮的去除效果和水力负荷的方法等,指出地下渗滤系统应在强化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合理调配土壤组成以提高水力负荷的运行方式。
李英华孙铁珩李海波胡筱敏
关键词:地下渗滤生活污水
干湿交替运行对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室内模拟系统,在进水铵氮(NH4+-N)浓度30~37.5mg·L-1、水力负荷0.08m3.m-2.d-1的条件下,考察了干湿交替运行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干湿比对基质理化性质、脱氮微生物数量以及基质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渗透率和硝化细菌的数量随干湿比的增加而增加,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则随干湿比的增加而减少,比容积和氨化细菌的数量受干湿比的影响较小,各深度基质层ORP均随干湿交替运行而高低起伏。推荐地下渗滤系统启动期的干湿比3∶1,启动周期为20d;稳定运行期干湿比1∶1,NH4+-N及T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6.9%和79.1%,同时,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出水水质满足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
李英华李海波孙铁珩王鑫
关键词:地下渗滤系统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干湿交替
地下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地下渗滤系统基于循环再生等生态学原理,在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时,出水可二次回用,但脱氮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促进地下渗滤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地下渗滤系统的特征、除污原理以及地下渗滤系统脱氮作用的强化措施(如改善系统的氧化还原环境及二次布水等)进行了综述.建议采取适当的基质改良措施,科学改善系统内部的氧化还原环境,同时采用二次补水等技术强化系统脱氮.
李英华孙铁珩李海波胡筱敏
关键词:地下渗滤生活污水脱氮
接触氧化-地下渗滤工艺在校园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结合沈阳大学新校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实例,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地下渗滤联合工艺深度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处理效果,并对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基质组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该联合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具有运行稳定,管理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出水各项水质指标均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
李英华李海波孙铁珩王鑫邹轶王洪
关键词:校园生活污水中水回用
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固定Flavobacterium sp.对地表水的修复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从河流底泥、河水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Oil 56).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Na.Alg)为包埋载体,以五硼酸铵和氯酸铁溶液为交联剂,固定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Oil 56得到固定化球形颗粒.对比研究了固定化颗粒与游离菌对地表水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COD初始质量浓度为77~205 mg/L时,用固定化Flavobacteriumsp.Oil 56修复48h的COD去除率为48.2%~50.6%,比游离菌的降解效率提高了42.7%~45.8%.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固定化球形颗粒在降解过程中的微环境变化.
李海波李英华王洪王鑫邹轶孙铁珩
关键词:固定化微生物地表水黄杆菌微环境
地下渗滤系统不同基质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被引量:12
2010年
以草甸棕壤为介质构建了污水地下渗滤模拟系统SWIS,监测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的浓度变化,研究不同深度基质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削减规律.结果表明:进水负荷0.04m3.(m2.d)-1,散水深度55cm时,地下渗滤系统对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随时间延长趋向稳定,不同基质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依次为Q(100)>Q(80)>Q(20)>Q(40)>Q(60);20~40cm基质层是有机物去除的主要范围,除污机制是物化吸附与生物降解;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0~60cm的基质层,80cm以下区域反硝化作用为主导;基于Langmuir吸附模式的草甸棕壤磷最大吸附量为545.6mg.kg-1.
李英华孙铁珩李海波徐新阳
关键词:生态处理生活污水地下渗滤有机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