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512002)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洪葵胡金柱王擎程晓曙李菊香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力衰竭
  • 5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5篇衰竭
  • 4篇心肌
  • 4篇心室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血管病
  • 4篇心血管病学
  • 4篇心脏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病
  • 4篇血管病学
  • 4篇综合征
  • 4篇慢性
  • 3篇心室肌
  • 3篇基因
  • 2篇电生理
  • 2篇电生理学
  • 2篇电图

机构

  • 11篇南昌大学第二...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1篇洪葵
  • 5篇胡金柱
  • 3篇李菊香
  • 3篇王擎
  • 3篇程晓曙
  • 3篇黄从新
  • 3篇江洪
  • 3篇吴钢
  • 2篇杨东辉
  • 2篇尹晓盟
  • 2篇蒋学俊
  • 2篇杨延宗
  • 2篇程冕
  • 2篇陈静
  • 2篇俞建华
  • 2篇高连君
  • 2篇夏云龙
  • 2篇胡大一
  • 2篇黄鹤
  • 2篇杨波

传媒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中心肌病基因检测介绍被引量:3
2012年
最近,美国节律学会和欧洲心脏节律学会联合颁布了国际首个《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该共识首次系统评估基因检测在遗传性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重点阐述基因检测对13种不同心脏疾病的作用,及每种疾病的基因检测结果对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响。该共识对心脏科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心肌病基因检测部分进行单独介绍。
洪葵胡金柱
关键词:心肌病基因检测
线粒体对iPSC再程序化的影响
2013年
iPS技术的出现为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以及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尽管iPS技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对于iPS重编程过程目前仍不清楚。线粒体是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而其与iPS再程序化过程有什么联系,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仍有待研究。
贺文凤曹青洪葵
关键词:IPS线粒体再程序化
心脏钙离子通道疾病被引量:4
2011年
钙通道相关心脏病因高发心源性猝死和严重的临床表现而倍受关注。目前所知与钙相关的遗传性钙通道病包括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Brugada综合征和短QT综合征;非遗传性钙通道病包括心肌病,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钙通道在致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可因触发早期后除极和晚后除极引起。钙通道依赖的心律失常治疗主要是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但临床试验却不尽人意。目前研究者正在探索和研究针对钙离子操纵蛋白的新一代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针对兰尼丁受体滑面内质网Ca2+-ATP敏感的ATP酶和Na+/Ca2+交换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一旦成功,必将给临床治疗领域带来新的希望。
洪葵刘欣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钙离子
心脏钙离子通道疾病
钙通道相关心脏病因高发心源性猝死和严重的临床表现而倍受关注。目前所知与钙相关的遗传性钙通道病包括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Brugada综合征和短QT综合征;非遗传性钙通道病包括心肌病,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
洪葵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钙离子
文献传递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遗传性心脏病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建立是目前最重要的科技进展之一。近年来,iPS细胞应用于遗传性心脏病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iPS细胞治疗动物心梗模型成功,为探索遗传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带来了光明前景。
周云国曹玲玲洪葵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心肌细胞遗传性心脏病
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心电图特征波新认识——附罕见粗大Epsilon波二例被引量:3
2011年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是主要累及右心室的非缺血性心肌病。90%的ARVD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其中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为V1~V3导联T波倒置,大约25%-35%的患者存在特征性的Epsilon波。随着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心电图特征的识别,
陈静俞建华邬涛杨人强李菊香黄慧萍胡金柱胡建新吴延庆吴清华程晓曙洪葵
关键词:EPSILON波心电图特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ARVDT波倒置
压力超负荷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钾电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室肌钾电流的变化,探讨CHF时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大鼠CHF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短暂外向钾电流(Ito)、延迟整流性钾电流(IK)及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HF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压(LVS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及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提示CHF模型制作成功。假手术组Ito的电流密度为(7.41±0.51)pA/pF,CHF组为(5.22±0.61)pA/pF,后者显著小于前者(P<0.01),Ⅰ~Ⅴ曲线显著下移;假手术组IK-tail的电流密度为(0.63±0.05)pA/pF,CHF组为(0.48±0.04)pA/pF,后者显著小于前者(P<0.01),Ⅰ~Ⅴ曲线显著下移;假手术组IK1内向电流密度为-(9.61±1.04)pA/pF,CHF组为-(6.33±0.71)pA/pF,后者显著小于前者(P<0.01),CHF组Ⅰ~Ⅴ曲线较假手术组显著上移。结论:CHF时,Ito、IK与IK1电流密度均显著减小,而IK和IK1减小可能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吴钢程冕黄从新江洪黄鹤杨波蒋学俊
关键词:心室肌钾电流动物模型
心力衰竭分子治疗机制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过去的20余年中,由于人们对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理解,并相应制订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使心衰逐渐转变成一种慢性病。但是,心衰尤其是慢性心衰仍然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熊琴梅洪葵
关键词:细胞分子机制心力衰竭治疗机慢性心衰心源性死亡
短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早在1993年,Algra提出了短QT间期与心原性猝死(SCD)的相关性。尽管较长时间内未引起临床的重视,但随着1999年JosephBrugada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报道1例与短QT间期有关(QT〈266ms)的突发SCD的儿童及Gussak等于2000年在Cardiology杂志发表的“特发性短QT间期是否为新的临床综合征”一文,短QT间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洪葵胡金柱
关键词:短QT间期综合征临床综合征心原性猝死特发性SCD
肌球蛋白调节性轻链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肌球蛋白调节性轻链(MYL2)在慢性心衰大鼠心室肌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慢性心衰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集成光学密度(IOD)定量观测MYL2在心室肌的表达及其表达程度,并与假手术组对照分析。结果:心衰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免疫组化染色示心衰组心室肌MYL2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心衰组染色标本的平均IOD为(47.12±12.08)×106,假手术组为(97.77±36.21)×106,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心室肌MYL2表达的显著降低可能是慢性心衰发生的重要机制。
吴钢黄从新江洪陈静茹凃欣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