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801)

作品数:31 被引量:345H指数:14
相关作者:刘平刘成海胡义扬张华王磊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肝硬化
  • 11篇中医
  • 7篇证候
  • 7篇纤维化
  • 7篇肝纤维化
  • 7篇肝炎
  • 6篇中医证
  • 6篇中医证候
  • 6篇甲基
  • 6篇二甲基亚硝胺
  • 6篇肝炎后
  • 6篇肝炎后肝硬化
  • 5篇虫草
  • 5篇虫草菌
  • 5篇虫草菌丝
  • 4篇鼠肝
  • 4篇提取物
  • 4篇窦内皮细胞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机构

  • 2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8篇上海中医药大...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中医药...

作者

  • 22篇刘平
  • 9篇刘成海
  • 7篇胡义扬
  • 6篇马利庄
  • 6篇王磊
  • 6篇张华
  • 5篇李风华
  • 5篇张琴
  • 4篇唐志鹏
  • 4篇徐列明
  • 4篇孙明瑜
  • 3篇褚娜
  • 3篇苏越
  • 3篇周忞
  • 3篇王宪波
  • 2篇余江维
  • 2篇胡鑫才
  • 2篇闫秀川
  • 2篇彭景华
  • 2篇陈倩

传媒

  • 7篇中西医结合学...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Chines...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草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以方测证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证型探讨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在既往发现一贯煎和下瘀血汤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模型有显著效应,并从以方测证角度提出该模型可能以"肝阴虚损、瘀血阻络"表现为特征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论证。方法采用皮下注射CCl412周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以功效相近的六味地黄丸以及功效不同的茵陈蒿汤作为参比对象,与已证实有抗肝损伤肝纤维化作用一贯煎进行同步治疗观察。在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模型组、一贯煎组、六味地黄丸组和茵陈蒿汤组,灌胃给药4周。观察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法观察肝组织α白蛋白(Afam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出现显著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较之正常组,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组织Afamin mRNA表达显著降低,α-SMA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一贯煎可显著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及肝脏胶原增生程度(P<0.05),改善肝功能;而六味地黄丸组肝组织Hyp有降低趋势(P=0.09),并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两方均可提高Afamin mRNA表达,降低α-SM AmRNA表达(P<0.05,P<0.01);茵陈蒿汤则无相关药效学效应。结论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的干预效应有一定的"趋同性",支持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证属"阴虚"的推测。
陶庆孙明瑜冯琴彭景华刘成胡义扬刘平
关键词:慢性肝损伤四氯化碳一贯煎阴虚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中医临床肝炎肝硬化主、次证候分类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临床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主证候及其兼夹证候的分类特征。方法:规范采集明确诊断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表征及生物学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PLS)对27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样本进行证候分类建模(设证候类型为因变量矩阵、相关临床信息为自变量矩阵,采用Leave-One-Out法完成建模),并以之对临床样本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和预测。结果:278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样本中,有证可辨者共计261例(93.9%)。主证候以瘀热蕴结证(108例)和湿热内蕴证(79例)最多,占71.6%;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合证候者215例,占82.38%。其中,主证候为肝郁脾虚证的45例中,兼夹1个次证的29例,包括湿热内蕴证18例,瘀热蕴结证11例。兼夹2个次证的15例,均为瘀热蕴结和湿热内蕴证;主证候为湿热内蕴证的79例中,兼夹1个次证的53例,以兼肝郁脾虚证者为最多(47例,88.7%),其次为瘀热蕴结证。兼夹2个次证的有9例,均为瘀热蕴结和肝郁脾虚证;在主证候为湿热内蕴与肝郁脾虚证的124例病例中,表现为两者复合证候的有76例(62.3%);29例肝肾阴虚主证候中,均兼夹1个次证,均为瘀热蕴结证;同样,108例主证候为瘀热蕴结者中,兼夹1个次证的78例,68例为兼肝肾阴虚证(87.2%)。结论: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复杂,以复合证候为主,且证候相兼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内蕴及瘀热蕴结4个主证候中,湿热内蕴和肝郁脾虚以及肝肾阴虚和瘀热蕴结组合是最常见的兼夹证候组合,反映了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证候多虚实夹杂的特点,也表明中医证候分类具有一定的临床科学基础。
张华王磊苏越张琴刘平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偏最小二乘法
基于均匀设计的抗肝纤维化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被引量:36
2010年
目的探索基于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抗肝纤维化有效组分复方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方法以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胶囊"中4种已知的有效组分或成分(虫草多糖、丹酚酸B盐、苦杏仁甙、绞股蓝总皂甙)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和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2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4因子8水平表"分组设计,治疗性给药;以大鼠肝组织胶原含量羟脯氨酸(Hyp)测定为筛选指标,并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最佳配方"。以上述2个不同模型研究获得的各自最佳配方为观察对象,以扶正化瘀胶囊以及四种有效组分合方(最佳配方加被筛除的有效组分)为对照,运用上述2种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肝组织Hyp含量和血清ALT活性检测和肝组织纤维化的变化,对所得配方的治疗效果再次进行比较和验证实验。结果(1)DMN模型试验筛选的A配方(虫草多糖60 mg、苦杏仁甙80 mg、绞股蓝总皂甙50 mg)和CCl_4模型试验筛选的B配方(虫草多糖20 mg、苦杏仁甙160 mg、绞股蓝总皂甙50 mg)皆提示由虫草多糖、苦杏仁甙、绞股蓝总皂甙3种有效组分配伍为最佳,但两者量比不同;(2)验证实验显示A配方和B配方均疗效显著,与扶正化瘀胶囊相当(P>0.05),而A配方和B配方添加被筛除的丹酚酸B盐后,显示疗效下降。结论(1)均匀设计在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2)基于中药传统复方的有效组分的合理配伍可以达到"重现原复方效应"的目的;(3)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有内在的量变和质变规律,有"增效"也有"拮抗"现象,不能简单堆砌。
李雪梅胡义扬段小华冯琴彭景华许丽莉赵刚刘平
关键词:扶正化瘀胶囊配伍肝纤维化均匀设计法
偏最小二乘法在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建模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PLS)在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模型建立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拟定中医四诊等生物信息采集基本要求,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27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临床实验室指标等生物信息;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各证候相关指标,设证候类型为因变量矩阵,相关临床信息为自变量矩阵,所有变量均经列最大化处理后导入PLS程序中进行计算,采用留一法(Leave-One-Out,LOO)完成建模和样本的预测。结果:逐步回归建立的5个证候类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以上;在此基础上,基于PLS建立的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识模型对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内蕴和瘀热蕴结等主证候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3.02%、68.71%、92.45%、84.17%和68.71%。结论:PLS法能提高中医临床生物信息的利用度,在中医复杂证候建模的研究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王磊苏越张琴刘平苏式兵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证候偏最小二乘法
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降低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效应的组织学基础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Cordyceps myceliaextract,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i methylnitrosamine,DMN)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防治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采用10μg/kg DMN腹腔注射持续4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并取1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即日起CME预防组大鼠(n=15)予0.74g/(kg.d)CME灌胃(按冬虫夏草菌丝生药质量计算),1次/d,预防用药持续4周;CME治疗组大鼠(n=10)于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用药4周。分别于造模后3d、2周、4周和造膜终止后2周、4周进行动态效应观察,肠系膜前静脉分支插管法检测门静脉压力(pressure of portal vein,Ppv);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窦壁CD44、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层黏连蛋白(laminin,LM)、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olⅣ)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表达。结果:预防用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CME组大鼠门静脉管径显著缩小,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HA含量显著下降(P<0.05),v WF、α-SMA、ColⅣ、LM、ColⅠ染色减弱(P<0.05),CD44染色增强(P<0.05)。治疗用药2周时,与模型组比较,CME组大鼠门静脉直径显著缩小,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HA含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用药4周时CME组大鼠门静脉管径与门静脉压力恢复至同期正常对照组大鼠水平。治疗用药2、4周时,与模型组比较,CME组大鼠肝窦壁CD44染色面积增加(P<0.05),LM、α-SMA、v WF和ColⅠ染色减弱(P<0.05),肝窦壁ColⅣ染色无显著变化。结论:CME对DMN致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具有良好的干预和治疗作用。CME抗肝窦壁损伤、保护肝窦内皮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与促进其逆转是其效应的组织学基础。
王宪波刘平唐志鹏李风华刘成海胡义扬徐列明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肝窦内皮细胞
不确定性推理与中医学智能专家系统被引量:2
2009年
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推理机、界面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是专家系统的核心;专家系统的难点在于把专家的知识以科学的形式表示出来,并以此为基础,构造高效、合理的推理模型。然而,在知识的表示和推理中又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具有不确定性推理能力是医学智能诊断专家系统真正走向实用化的基本前提。本文对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余江维马利庄
关键词:智能诊断专家系统中医诊断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条目的建立及筛选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先期所构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PHBC-PRO)预试表进行条目筛选及考核,为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科学、客观、可量化的工具。方法:基于病证结合研究思路及前期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建立由64条条目组成的PHBC-PRO量表条目池及预调查表。通过对临床预调查的147例患者量表资料采用条目分布考察法、t检验法、离散趋势法、分辨力系数法、相关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等方法的分析,对条目进行筛选与优化。结果:设定条目被所选方法中至少4种同时删除为筛选标准,最终形成由57个条目组成、涵盖3个领域(生理、心理及社会)的PHBC-PRO量表,经克朗巴赫系数法检验,提示信度较好(α=0.955)。结论:遵循国际PRO量表研制的原则和方法构建的中医PHBC-PRO量表,符合中医理论及量表规范、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可用于中医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证候及疗效的客观评价。
胡鑫才张华周扬刘平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量表条目筛选
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析被引量:15
2009年
张华刘平
关键词:证候心理测量学量表
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分类算法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中医证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之一,其核心是证候分类和诊断标准的研究,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已经大量应用于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本文评述了数据挖掘中分类算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对其中主要算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分类算法。粗糙集和聚类分析不需要先验知识,适合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模糊集理论、神经网络和决策树需要先验知识,适合应用于分类目标比较明确的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模糊集理论更适合与其他分类算法结合应用,产生模糊聚类、模糊神经网络、模糊粗糙集和模糊决策树等更适合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算法。在具体的辨证分类研究中,我们需要根据所研究的疾病和证型分类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类算法及其组合,同时建议应该在集成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分类算法。
周忞褚娜李洁
关键词:证候
UPLC-MS/MS法同时测定扶正化瘀胶囊中12种成分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扶正化瘀胶囊(FHC)中12种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隐丹参酮、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的定量方法。方法选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45℃。质谱条件:ESI源,采用多反应检测模式(MRM),以保留时间及定性离子对之间的相对丰度定性,以定量离子对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 12种成分在进样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该方法回收率在97.1%~107%,RSD<2.0%(n=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FHC中多种成分。
刘姗杨涛刘成海
关键词:扶正化瘀胶囊UPLC-MS丹参素钠隐丹参酮五味子甲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