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9925030)

作品数:5 被引量:137H指数:4
相关作者:邢辉洪坤学关琪魏民马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新疆维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基因多态性分...
  • 1篇毒株
  • 1篇新疆维吾尔族
  • 1篇新疆维族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诊断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突变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酶

机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汕头大学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邢辉
  • 4篇洪坤学
  • 3篇魏民
  • 3篇关琪
  • 2篇全宇
  • 2篇马鹏飞
  • 2篇秦光明
  • 2篇张远志
  • 2篇阮玉华
  • 2篇邓小玲
  • 2篇徐小虎
  • 2篇李军
  • 2篇马军
  • 2篇彭虹
  • 2篇梁浩
  • 2篇许铭炎
  • 1篇万卓越
  • 1篇冯毅
  • 1篇陈健平
  • 1篇陈钊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遗传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我国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的流行性研究被引量:49
2004年
目的 掌握我国大规模用药前耐药突变在我国HIV 1感染者中流行情况的本底资料。方法 在第二次全国HIV流行病调查 2 0 0 2年样本中随机选取 2 0 % ,对于蛋白酶 (PR)基因区全长和逆转录酶 (RT) 2 0~ 2 30氨基酸位点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使用HIVdb DrugResistanceAlgorithm软件进行分析 ,检测耐药相关突变。结果 分别得到 16 4份PR基因区样本和 138份RT基因区样本。PR基因区样本中发现 1份 ( 0 6 1% )样本存在蛋白酶抑制剂 (PI)主要相关突变 ,16 3份 ( 99 39% )样本存在PI次要耐药相关突变。RT基因区样本中发现 8份 ( 5 80 % )具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耐药相关突变 ,2份 ( 1 4 5 % )存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耐药相关突变。结论 我国未用药HIV感染者中耐药相关突变尚处于低流行状态 。
司雪峰黄海龙魏民关琪宋艳辉马鹏飞全宇邢辉邵一鸣
关键词:耐药突变HIV-1感染N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流行性
四川彝族和新疆维吾尔族HLA-B基因座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应用PCR-SSP方法对无亲缘关系的106位四川彝族样品和110位新疆维吾尔族样品进行HLA-B基因分型。在彝族样品中共检出21个等位基因,其中高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40(0.1981)、B*15(0.1368)、B*51(0.1274),低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47(0.0189)、B*44(0.0142)、B*18(0.0094)、B*57(0.0047)和B*78(0.0047),总体基因频率分布介于南北汉族之间。在维吾尔族样品中共检出27个等位基因,其中高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35(0.1136)和B*51(0.1136),低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41(0.0045)、B*56(0.0045)和B*78(0.0091),B*08、B*35、B*50等“高加索人”起源的HLA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的分布频率高于国内其他民族,与高加索人种的数值相当。经χ2检验,两个民族群体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经遗传分析,四川彝族群体HLA-B基因座杂合度(H)、个体识别率(DP)和非父排除率(EP)分别为0.8977、0.9661和0.8009;维吾尔族群体的H、DP和EP分别为0.9372、0.9857和0.8732。获得了四川彝族和新疆维吾尔族HLA-B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数据,为临床器官移植配型、人类学、法医学及疾病关联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群体遗传学资料。
许铭炎洪坤学马军邓小玲李军彭虹阮玉华秦光明张远志邢辉徐小虎邵一鸣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HLA-B基因多态性PCR-SSP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基因诊断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建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 (HIV 1)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 80份全国送检的已确认的HIV阳性样品 ,从健康献血员中选取 40份HIV阴性样品。分别提取人DNA和病毒RNA ,再分别扩增HIV 1的gp41、pol和gag各基因区的 3套反应系统 ,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将结果与血清学方法比较 ,观察结果是否一致。同时检测 3套反应系统的敏感性、重复性和对HIV 1各亚型参考病毒株的扩增情况。结果 用 3套反应系统对 80份阳性样本进行nPCR检测的阳性率为 :gp41反应系统 88 8% ;pol反应系统 83 8% ;gag反应系统 81 3 % ;3套系统联合应用检出率 90 0 %。用RT PCR检测阳性率为 :gp41反应系统96 3 % ;pol反应系统 91 3 % ;gag反应系统 95 0 % ;3套反应系统联合应用检出率可达 98 8%。阴性样品扩增均阴性 ,特异性为 10 0 %。 3套反应系统不但可扩增HIV 1型M组的A、B、C、D、CRF0 1 AE、F、G、H亚型 ,还可扩增其N和O组毒株 ,且与HIV 2无交叉反应。nPCR最低检测限为 1拷贝 /PCR。gag和pol反应系统RT PCR最低检测限为 750拷贝 /ml;gp41反应系统最低检测限为 150拷贝 /ml。nPCR和RT PCR扩增gp41、pol和 gag基因区的重复性分别为 :93 3 %、90 0 %、 86 7%和10 0 %、96 7%、10 0 %?
魏民关琪梁浩陈健平陈钊冯毅洪坤学邢辉邵一鸣
关键词:基因诊断艾滋病聚合酶链反应血清学诊断
中国CRF01-AE亚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66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两次全国范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毒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NationalMolecularEpidemicStudy ,NMES)中发现的CRF0 1_AE重组HIV 1毒株的分析 ,研究该重组型毒株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从HIV感染者血液中提取前病毒DNA ,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扩增HIV 1的env基因C2~V4区 ,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使用GCG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到 2 0 0 2年底 ,从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的标本中发现CRF0 1_AE重组型样本 16 9份 ,分布在 17个省。虽然CRF0 1_AE重组型仍然以性传播人群为主 [NMES1为 6 2 2 % (2 3/ 37) ,NMES2为5 5 3% (73/ 132 ) ],但吸毒人群中感染该重组型的比例明显增加 ,由NMES1的 2 7% (10 / 37)增加到NMES2的 4 1 6 % (5 7/ 137)。系统树分析可明显看到NMES2吸毒人群流行毒株远离NMES2中性传播人群和NMES1吸毒人群流行毒株。NMES2吸毒人群流行毒株的V3区氨基酸较保守 ,但C3区第 6、8、9、10、12、15、16位氨基酸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结论 CRF0 1_AE亚型已从东南沿海和西南边境扩散至内陆 ,吸毒人群中该亚型比例不断上升。NMES2吸毒人群和NMES1吸毒人群中流行的CRF0 1_AE重组毒株序列明显不同 ,显示其可能有新的来源 ,并呈现扩大流行的态势。
邢辉梁浩万卓越陈曦魏民马鹏飞关琪全宇洪坤学邵一鸣
关键词:CRF吸毒人群毒株分子流行病学组型
四川彝族和新疆维族HLA-B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应用PCR-SS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方法对无亲缘关系的106位四川彝族样品和110位新疆维族样品进行HLA-B基因分型。在彝族样品中共检出20个等位基因,其中高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40(0·2028)、B*15(0·1604)、B*51(0·1274),低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47(0·0189)、B*27(0·0142)、B*44(0·0142)、B*18(0·0094)和B*78(0·0047)。在维族样品中共检出27个等位基因,其中高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35(0·1136)和B*51(0·1136),低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41(0·0045)、B*56(0·0045)和B*78(0·0091)。经x2检验,两个民族群体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经遗传分析,四川彝族群体HLA-B基因座杂合度(H)、个体识别率(DP)和非父排除率(EP)分别为0·8977、0·9661和0·8009;维族群体的H、DP和EP分别为0·9372、0·9857和0·8732。本研究获得了四川彝族和新疆维族HLA-B基因座基因频率数据,为临床器官移植配型、人类学、法医学及疾病关联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群体遗传学资料。
许铭炎洪坤学马军邓小玲陈耿臻李军彭虹阮玉华秦光明张远志邢辉徐小虎邵一鸣
关键词:新疆维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