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475)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于涛代丹韩雪娇吴福勇马晓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溶解性有机质
  • 2篇太湖
  • 2篇分子
  • 2篇分子量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水化学
  • 1篇水排
  • 1篇水体
  • 1篇太湖流域
  • 1篇浓度梯度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总硬度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特征
  • 1篇污水
  • 1篇污水排放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流域

机构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篇于涛
  • 2篇石陶然
  • 2篇韩雪娇
  • 2篇许飞飞
  • 2篇田凯
  • 2篇马晓娜
  • 2篇吴福勇
  • 2篇代丹
  • 1篇雷坤
  • 1篇张远
  • 1篇冯胜
  • 1篇徐香勤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市清河水体非点源污染特征被引量:14
2018年
为揭示城市水体非点源污染特征,以北京市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8月—2014年12月对流域不同河段河水、雨水、降雨前后河水、降雨径流以及不同下垫面(居民区、商业区、绿地、街道、农田)的土壤或降尘中主要污染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清河水体污染严重,大部分污染物浓度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标准,营养盐浓度甚至超过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河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远高于雨水污染物浓度,长期来看,受雨水影响较小.丰水期河水ρ(TDP)(TDP为溶解性总磷)显著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而丰水期ρ(TDN)(TDN为溶解性总氮)却低于枯水期和平水期(P<0.05),ρ(COD_(Mn))和ρ(NH_4^+-N)在3个水期没有显著差异.与降雨前相比,降雨后河水ρ(TDN)显著降低,ρ(TDP)却显著升高(P<0.05),ρ(COD_(Mn))、ρ(NH_4^+-N)在降雨前后没有显著差异.研究显示,清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增加了河水外源磷输入,磷的初期冲刷效应最为显著,且水体磷的非点源特征明显,而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排放,受非点源影响较小,清河水体COD_(Mn)、NH_4^+-N则同时受点源和非点源的影响.
代丹于涛雷坤雷坤韩雪娇
关键词:城市河流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
太湖流域污水排放对湖水天然水化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为揭示太湖流域污水排放对湖水天然水化学(主要离子)的影响,对太湖上游19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出水及雨水、入湖河水和湖水中主要离子进行了分析,同时收集历史数据对比了太湖1950s年代和目前的天然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水体天然水化学类型主要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控制,而受雨水影响较小;流域排放的污水主要离子特征类似于干旱地区的河水,部分工业污水甚至具有海水水化学特征,说明人为活动对当地淡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同时,太湖水化学已从60年前的重碳酸盐钙型水转变为目前的氯化物钠型水.进一步通过修正的完全混合断面污染物浓度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生活污水排放可以解释对太湖多数主要离子的影响,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可以更好地解释Cl#的变化;但太湖Ca2+和Mg2+浓度(硬度)的增长受污水影响较小,而是受流域酸沉降的影响控制.分析显示,60年来受流域不断增长的污水排放影响,太湖水体的优势阴阳离子组分均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湖水(Ca2++Mg2+)-HCO-3和(Na++K+)-Cl-均分布在1∶1线上侧,而(Ca2++Mg2+)/(Na++K+)比值则下降了约1半,同时湖水的Cl#/Na+比值显示出显著的升高趋势,说明流域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太湖水化学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湖泊水化学演化研究及强烈人为干预条件下的水环境管理提供新的基础.
代丹张远韩雪娇冯胜于涛
关键词:污水排放总硬度太湖
平衡渗析-多种光谱法研究太湖不同分子量溶解性有机质及其与铜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平衡渗析技术将太湖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按分子量分成不同的组分.利用光谱技术和离子选择电极(ISE)分析了不同分子量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及对Cu的结合,进一步探讨分子量对DOM特性和对金属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太湖DOM分子量以高于10000 Da为主,然而北太湖分子量以低于3500 Da为主.三维荧光光谱(3DEEM)表明太湖沉积物DOM呈现出4种特征荧光峰.类富里酸荧光峰的荧光强度随着DOM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然而类蛋白质荧光峰的荧光强度随着DOM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南太湖DOM碳氮比(C/N)(20.30)显著高于北太湖(7.58),表明了DOM不同的来源.对于南北湖区,DOM-Cu浓度最大值都是在DOM分子量低于1000 Da组分,大约50%的DOM-Cu在分子量低于3500 Da的组分中.结合容量表明南太湖DOM分子量低于3500 Da的组分和北太湖分子量在1000—3500 Da的组分对于Cu结合起主要的作用,表明低分子量DOM对于结合重金属的重要性.
石陶然吴福勇于涛马晓娜田凯许飞飞
关键词:分子量溶解性有机质太湖
分子量和浓度梯度对溶解性有机质结合重金属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平衡渗析法和光谱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滇池代表性湖区沉积物不同分子量溶解性有机质(DOM)与不同浓度Cu^(2+)、Pb^(2+)的结合特征。结果表明,与Cu、Pb结合后,M_w<1 000 u、1 000~2 000 u的DOM组分中总有机碳(TOC)含量最高,且TOC浓度随DOM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受重金属浓度梯度的影响。M_w<1 000 u、1 000~2 000 u的DOM组分中总Cu、总Pb含量最高,且受重金属浓度梯度的影响。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表明,与Cu、Pb结合后,M_w<1 000 u、1 000~2 000 u的DOM组分荧光强度最小,且都是与高浓度重金属结合的荧光强度较小。紫外光谱特征表明草海DOM的分子量在整体上大于外海,同一分子量DOM与Cu结合后在250 nm和365 nm处紫外吸光度之比(E2/E3)小于与Pb结合的情况。研究结果为湖泊沉积物有机质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征提供理论基础。
石陶然吴福勇于涛许飞飞田凯马晓娜
关键词:重金属溶解性有机质分子量浓度梯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