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1882)

作品数:7 被引量:113H指数:6
相关作者:徐昔保杨桂山孙小祥陈爽欧维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太湖
  • 4篇太湖流域
  • 4篇流域
  • 4篇湖流
  • 2篇碳排放
  • 2篇长三角
  • 1篇稻麦
  • 1篇稻麦轮作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分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功能
  • 1篇生态资产
  • 1篇碳通量
  • 1篇土地利用
  • 1篇脱钩
  • 1篇脱钩分析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消费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杨桂山
  • 7篇徐昔保
  • 4篇孙小祥
  • 2篇陈爽
  • 1篇欧维新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特征与影响机理被引量:15
2014年
随着能源问题及全球变化关注,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研究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选择南京、宁波和常州作为长三角典型城市,基于典型居住小区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城市居民出行基础数据,估算与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长三角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出行交通碳排放约1 121.9kg CO2/人,日常通勤和远距离出行碳排放量之比为75∶25;城市居民日常通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交通方式、出行距离、家庭年收入、年龄和性别;远距离出行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出行距离、交通方式和家庭年收入。建议采用差别化的行政干预和经济杠杆有效调控家庭小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消费,兼顾汽车产业发展、家庭小汽车刚性需求与节能减排需求之间的博弈平衡;优化城市功能格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加强节能减排与低碳意识宣传,鼓励与引导公共交通出行。
徐昔保陈爽杨桂山
关键词:碳排放长三角
太湖流域1995-2010年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遥感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为了重建太湖流域1995-2010年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过程,结合1995年NOAA-AVHRR的旬NDVI数据、2000-2010年250m16d合成的MODIS-NDVI数据和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傅里叶变换技术的HANTS方法重建农作物生长NDVI曲线,结合差分算法提取各时相复种指数。结果表明:太湖流域1995-2010年复种指数时空格局呈现以一年两熟为主,但一年一熟比例呈持续增长趋势,复种指数局部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太湖流域复种指数呈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1995-2010年总体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5年189.4%持续下降到2010年167.3%,降幅从大到小依次为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基于遥感和HANTS方法提取太湖流域复种指数在栅格尺度上精度达94.6%;受计算范畴差异及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影响,在县市行政区划单元尺度上,遥感方法与统计数据计算的复种指数平均误差约15.8%~21.6%。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流域农业政策制定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徐昔保杨桂山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复种指数太湖流域
长三角地区1995—2007年生态资产时空变化被引量:21
2012年
结合遥感定量反演与经济评价法,利用1995年1 km的AVHRR-NDVI、2000年和2007年250m MODIS-NDVI等遥感数据,模拟与评估长三角1995—2007年生态资产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长三角1995—2007年生态资产总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由1995年891.39亿元减少到2007年845.54亿元,减少5.14%;各地市生态资产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区域变化差异极其显著;长三角1995—2007年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格局,空间变化呈南部和北部以轻度增长为主、中部以中度和严重退化为主的变化特征;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长三角生态资产减少及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自上而下生态修复工程明显有助于增加区域生态资产。
徐昔保陈爽杨桂山
关键词:长三角生态资产
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0
2015年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2a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变化过程,分析其碳交换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年NEE为-749.49—-785.38 g C m-2a-1,考虑作物籽粒碳和秸秆还田后净吸收88.12 g C m-2a-1,为弱碳汇;稻/麦季日均NEE和白天NEE季节变化直接受作物植被生长影响;麦季夜间NEE与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2012/2013年温度敏感系数(Q10)分别为3.03和2.67;当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时,麦季夜间NEE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反之,夜间NEE受土壤温度和水分双重影响;降水对麦季夜间NEE有短时的激发效应;稻季淹水对土壤呼吸产生较明显的阻滞效应,降低了夜间NEE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2012和2013年分别为1.88和1.39,稻季淹水与烤田交替变化对土壤呼吸产生明显的抑制或激发的短时效应。
徐昔保杨桂山孙小祥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稻麦轮作涡度相关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区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基于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法,分析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区不同植茶年龄(3、9和20 a)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特征。结果表明: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最大碳通量达-1.10 mg·m-2·s-1,晴天为碳吸收,阴天以碳排放为主;采茶使3—4月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降低,对9、20 a茶园影响较大,修剪使5—9月3、9 a茶园碳通量趋于一致,固碳能力大幅下降;茶园生态系统是显著的大气碳汇,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为-304.04 g C·m-2,固碳能力与林地相当,其开发利用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碳汇减少。
孙小祥杨桂山徐昔保
关键词: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耕地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人类活动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尚不清楚。论文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典型商品粮基地——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多期遥感解译数据、统计资料和历史文献,分析太湖流域25 a来耕地变化情况,并选取农产品生产、碳蓄积、水源涵养三个关键指标探讨耕地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25 a来太湖流域耕地减少显著,以城市建设用地占用为主,1985—2000年流域耕地仅减少1 346.82 km2,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和江苏省,态势并不严峻;2000—2010年是流域耕地减少的主要时期,减少面积达4 317.46 km2,县级市耕地减少明显加剧。2 25 a间太湖流域耕地变化造成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明显,供给服务功能中仅小麦产量有所提高,稻谷和油料产量分别下降39.60%、56.56%,调节服务功能中土壤碳储量降低显著,但对水源涵养能力影响较小。建议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服务之间的平衡,有助于减缓流域耕地减少对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压力。
孙小祥杨桂山欧维新徐昔保
关键词:耕地变化生态服务功能太湖流域
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研究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可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方法估算了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并建立“脱钩”模型探讨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无锡市碳排放从843.35万t增加到2528.04万t,总量不断增加,但趋势有所减缓,且各县市碳排放特征差异显著;(2)无锡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脱钩状态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市区经济发展已不依赖于能源消费,朝着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江阴和宜兴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改善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有效途径,各县市根据具体情况,侧重点有所不同。
孙小祥杨桂山徐昔保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