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ZH239)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玉霞邹赞彭兆荣路庆梅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道德
  • 1篇学人
  • 1篇影像
  • 1篇影像传播
  • 1篇影像书写
  • 1篇游人
  • 1篇人类学
  • 1篇同性恋婚姻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人类学
  • 1篇旅游
  • 1篇旅游人类学
  • 1篇伦理
  • 1篇伦理道德
  • 1篇婚姻
  • 1篇家庭伦理
  • 1篇家庭伦理道德
  • 1篇规训
  • 1篇访谈
  • 1篇非物质文化

机构

  • 3篇新疆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篇张玉霞
  • 1篇彭兆荣
  • 1篇邹赞
  • 1篇路庆梅

传媒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从“文学人类学”到“旅游人类学”——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访谈被引量:1
2013年
彭兆荣教授结合自己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活经历,回顾了由外国文学到古希腊文化酒神精神与文学仪式的研究转向,这种转向主要缘于西方知识考古学思潮的影响,尝试通过西方文化的知识考古以探究文学中所谓诗学的源头。访谈还涉及以下重要论题:首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语境下比较文学与文学人类学的特定关联;其次,文学人类学的跨学科交叉视角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现实意义;再次,如何认识民族志的"真实性",如何重估"大传统"与"小传统";最后,彭教授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从民族仪式、家园意识与民族认同角度评价了旅游人类学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涉及的国家政治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间的关联,并大力倡导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彭兆荣邹赞张玉霞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人类学
新疆形象的影像书写与传播探源——20世纪初两个影像文本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从新疆形象的影像书写与传播的角度,对20世纪初中亚探险热潮中的新疆书写进行探源研究。以《1906-1908年马达汉西域考察图片集》《中国新疆的土地和人民》两个文本为个案,从编排体例、影像内容、书写策略与影像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张玉霞
关键词:影像书写影像传播
论《孩子们都很好》中的道德规训
2012年
2010年的美国电影《孩子们都很好》试图演绎一个同性恋家庭的正常生活。但是传统异性恋婚姻家庭的剧情模式实际上将同性恋家庭拘囿在传统社会性别秩序和家庭伦理道德的规训之下,以一种隐秘的方式传达了异性恋相对于同性恋在家庭伦理关系上的道德优势。
路庆梅
关键词:同性恋婚姻家庭伦理道德规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