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807-1911)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尹延安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农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来华传教士
  • 3篇教士
  • 3篇传教
  • 3篇传教士
  • 1篇译名
  • 1篇译史
  • 1篇译学
  • 1篇中国译学
  • 1篇中文报刊
  • 1篇中译名
  • 1篇钩沉
  • 1篇翻译
  • 1篇翻译史
  • 1篇翻译特点
  • 1篇《中国译学大...
  • 1篇报刊

机构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尹延安

传媒

  • 1篇辞书研究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9世纪来华传教士中文报刊中译名译介策略
2012年
文章通过对19世纪来华新教传教士中文报刊中所涉及的汉译名形态、特点和翻译方法的分析,认为19世纪来华传教士在音译、意译翻译策略使用上更为"本土化";一名多译、古典翻新和中西涵化等语言特点既反映出西方概念在汉语中词汇化的过程,又传递出汉语词汇变迁的历史传承。
尹延安
关键词:中文报刊传教士
来华传教士中西语言比较之特点、内容与影响
就历史而言,传教士可谓是具有专业水准的语言田野调查者(Hovdhaugen 1996:14)。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从16世纪80年代罗明坚、利玛窦进入澳门、广州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为了传播福音,他们在与中...
尹延安
文献传递
来华传教士翻译史钩沉:《中国译学大辞典》的考察——兼论辞典相关条目的完善被引量:3
2012年
《中国译学大辞典》相关条目勾勒出来华传教士翻译史图景,描述了这一特殊主体的翻译活动对中国社会和语言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出他们在中国翻译史上所呈现的主体复杂性、译事阶段性、译介传媒多层面和外汉翻译双向性等特点。在辞典条目分析基础上,文章最后对传教士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术语翻译、《圣经》汉译、早期翻译教学等条目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议。
尹延安
关键词:传教士翻译史翻译特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