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586)
-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 相关作者:江晓静张君李珊刘媛媛李宁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效果评估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分析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的诊断、预后判断价值,为指导临床治疗、评估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71例老年患者,观察其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发生情况,并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按照感染组患者预后分为良好组及较差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差异。结果 371例老年患者有69例发生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感染率18.6%;69例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31例占44.9%,较差38例占55.1%;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1、8d血清PCT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较差组(P<0.05);血清PCT对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72.3%、特异度为68.5%,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97.0%;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6,P<0.05)。结论血清PCT在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均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采用。
- 钟雷张继青唐运章
- 关键词: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
- 军队腺病毒感染2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军队腺病毒疫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一起军队腺病毒感染住院病人217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从三大常规及生化分析看,肺炎患者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比较,血红蛋白、心肌酶谱、尿液分析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炎性指标看,大面积肺炎组(累及肺叶大于2个)与上呼吸道感染组进行比较: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腺病毒感染发病急,可短期导致军内呼吸道疾病流行,多数伴有呼吸道症状,其他系统症状轻微。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心肌酶异常、贫血、尿液分析异常为重症的临床特征,需重视。
- 宋乐江晓静赵甫涛杨群王欣何俊利孔德娜王文捷
- 关键词:腺病毒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炎性指标
- 住院艾滋病患者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住院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特点,比较不同体液标本CMV DNA阳性率及与CMV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体液中CMV DNA载量,采用微粒子酶学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MV IgM和IgG,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CD4+T细胞数。结果 117例住院艾滋病(AIDS)患者中CMV感染患者72例,阳性率为61.5%。血液、唾液、尿液及脑脊液CMV DNA阳性率依次为53.8%、59.2%、56.3%和20.0%。CMV IgM阳性者有8例,阳性率为6.8%,CMV IgG阳性者有59例,阳性率为50.4%。CMV感染患者中CD4+T细胞数低于50个/μl比例多于CMV阴性患者。结论住院艾滋病患者CMV感染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在血液、尿液及唾液样本中,CMV DNA是合并感染的监测指标。CMV感染多发生于CD4+T细胞低下的患者,感染可引起多器官损害。
- 李珊刘媛媛李宁张一卉陈铁龙张君杨占秋江晓静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6年
-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的双链DNA病毒,人类普遍易感,世界范围内CMV感染率为40%~90%[1],是引起先天和围产期感染,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2]、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后遗症的最常见病原体。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中,CMV感染发病率很高,
- 张君江晓静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糖尿病1型糖尿病胰岛素发病机制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和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nterferon,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和代偿期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PEG-IFNα-2a联合RBV抗病毒治疗的住院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慢性丙型肝炎)与治疗组(30例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总疗程48~72周,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us response,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us response,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treatment virus response,ETVR)、无病毒学应答(no response,NR)、复发(relapse)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53.3%)较对照组(80.0%)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除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症状及腹水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和预防措施的情况下,PEG-IFN联合RBV治疗慢性丙肝安全有效的,大部分患者可以按预定方案完成治疗。对于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使用小剂量PEG-IFN联合RBV较为安全,也有一定疗效。丙肝肝硬化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较慢性丙肝更易出现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的不良反应及肝功能失代偿。治疗过程应密切观察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 陈吐芬江晓静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
- 先天性肝外门体静脉分流Abernethy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8年
- Abernethy畸形是一种异常的肝外门体静脉分流的血管畸形。该疾病相对罕见,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肝脏多发结节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Abernethy畸形的早期筛查,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均可作为Abernethy畸形的最佳确诊及分型方法。现报道本院1例首诊肝硬化最终确诊为Abernethy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 沈贵月江晓静
- 儿科住院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调查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患儿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流行率及临床特点,探讨CMV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0例儿科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检测CMVDNA,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CMVIgM和IgG,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380例住院患儿中,CMV现症感染者占36.6%0。对不同年龄段CMV感染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CMV感染率为60%,高度疑诊为先天性CMV感染。1~3月龄、4~6月龄、7~12月龄的CMV感染率分别为48.6%、60.0%和50.8%;1~2岁感染率为38.6%,2~3岁和3~10岁CMV感染率逐渐下降至19.3%和22.7%。在102例单纯CMV感染患儿中,除2例无症状CMV感染新生儿外,其他100例患儿均有CMV感染导致的器官损伤,表现为CMV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CMV感染性疾病是肺炎(35.3%)、支气管炎(33.3%)和肝炎(26.5%)。()~6月龄组患儿CMV肝炎的发病率为55%,显著高于各年龄组患儿总发病率(P〈0.05);新生儿的贫血发病率达50%,显著高于各年龄组患儿的总发病率(P〈0.05)。3~10岁年龄组患儿CMV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肺炎(52.6%)和支气管炎(57.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CMV感染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特别是12月龄内的患儿中的流行率高,是该年龄段患儿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60%住院新生儿可能为先天性CMV感染,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CMV感染的筛查。在住院患儿中CMV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呼吸道感染、肝炎、贫血、心肌炎、胃肠炎。0~6月龄患儿CMV感染最常见表现为肝炎,50%的CMV感染的新生儿有贫血表现。其他病原体与CMV的共感染可加重CMV导致的器官损伤。
- 刘媛媛李珊李宁杨占秋邓幼萍聂国明江晓静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流行率住院患儿
- 成人Still′s病严重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成人Still′s病( 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类似于少年型特发性关节炎(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sJIA)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炎(“Still′s病”三联征)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肝酶升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浆膜腔积液等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研究提示该病的起始与之前暴露于病毒、细菌与其他病原体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另外,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或其他非HLA基因有关。 HLA2 B8、Bw35、B44、DR4、DR5和DR7等均与AOSD发病存在相关性,而HLA-DR2抗原在AOSD患者中最常见[1]。此外,在AOSD患者的血清中,前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IL-6、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升高;并且针对这些炎症因子的生物学治疗有效,提示这些炎症因子在AOSD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2]。
- 王文捷何俊俐沈贵月江晓静
- 关键词:STILL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