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123)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小飞高增贵庄敬华高金欣张硕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玉米
  • 6篇病菌
  • 4篇斑病
  • 3篇玉米大斑病
  • 3篇玉米大斑病菌
  • 3篇生理小种
  • 3篇小种
  • 3篇大斑病
  • 3篇大斑病菌
  • 2篇多态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 2篇玉米丝黑穗
  • 2篇玉米丝黑穗病
  • 2篇玉米丝黑穗病...
  • 2篇生理小种鉴定
  • 2篇丝黑穗病
  • 2篇丝黑穗病菌
  • 2篇小种鉴定
  • 2篇黑穗病

机构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高增贵
  • 7篇张小飞
  • 6篇庄敬华
  • 3篇赵柏霞
  • 3篇张硕
  • 3篇赵辉
  • 3篇隋鹤
  • 3篇高金欣
  • 1篇张秀霞
  • 1篇陈璐
  • 1篇张志博
  • 1篇张宝艳
  • 1篇周晓锟
  • 1篇薛春生
  • 1篇吕淑霞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 1篇种子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植株体内内源激素水平改变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玉米苗期接种丝黑穗病菌后植株体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从寄主与病菌互作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植株后,植株体内单一激素ABA含量提高;IAA、GA和ZR的含量降低;IAA/ABA、ZR/ABA、GA/ABA及(IAA+GA+ZR)/ABA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激素间的比值变化较单一激素的含量变化更加显著,相对单一激素的调控作用,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调节植株生长发育更为重要。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的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一系列变化可能是引起植株出现畸形症状(如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和丛生等)的直接原因。
高增贵张宝艳张小飞庄敬华赵辉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内源激素
引发小麦赤霉病和玉米茎基腐病禾谷镰孢菌相关性研究
小麦赤霉病和玉米茎基腐病都是世界性流行病害,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ium)是引起我国两种病害的主要菌源,两种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如何,本文从致病力和遗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研究。采集了河北、山...
张志博高增贵庄敬华隋鹤张小飞
关键词:禾谷镰孢菌遗传多态性
文献传递
寄主选择压力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寄主选择压力下得到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致病力分化测定,同时比较其在温度、pH、碳源、氮源利用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存在致病性差异,并且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说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有致病性分化现象。不同致病类型的菌株的菌落形态、最适碳氮源、最适pH和最适的光照条件有所不同。
隋鹤高增贵庄敬华薛春生张小飞赵柏霞
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生物学特性
东北地区2009年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动态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含Htl、Ht2、Ht3和HtN抗性基因的玉米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对2009年采自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省28个地区的113株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种群动态分析。共鉴定出0、1、2、3、N、12、13、1N、2N、123、12N和123N号12个生理小种,有能克服单抗性基因的小种,也有能同时克服4个抗性基因的强致病性小种,生理小种组成趋于多元化。其中,0号和1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47.8%和19.5%。所鉴定的113个菌株对抗性基因Ht1、Ht2、Ht3和HtN的毒性频率分别为37.2%、21.2%、4.4%和15.9%。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明显,生理小种的分布与种间的变异频率趋于复杂化。玉米大斑病菌0号和1号小种以外其他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升高和品种抗性的丧失是玉米大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高金欣吕淑霞高增贵庄敬华张小飞张硕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
一种简捷的玉米大斑病病菌单孢分离方法被引量:12
2010年
介绍一种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分离玉米大斑病病菌单孢子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敲打叶片先将孢子转移至水琼脂培养基上,然后利用自制的简易挑孢针在低倍镜下直接挑取大斑单孢子,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结果表明,此法虽然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但简便易行,污染少,高效快捷,为玉米大斑病病菌生理小种鉴定、DNA遗传多态性的进一步研究做了积极有益的基础工作。该方法值得推广到其他种类大型孢子真菌的单孢分离工作中。
高金欣高增贵张小飞张硕陈璐
关键词:单孢分离纯化
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生理小种鉴定和遗传多态性
利用含Ht1、Ht2、Ht3和HtN单抗性基因的玉米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对2009年采自于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份的28个地区的113株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种群动态分析,鉴定出0、1、2、3、N、12、13...
高金欣张秀霞张硕周晓锟高增贵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遗传多态性
利用UP-PCR、ISSR、AFLP标记分析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丝黑穗病是由丝轴黑粉菌[ Sporisorium reiliana (Kühn) Clinton]引起的世界性重要病害,在中国北方春玉米产区发生较为严重,随着感病品种的种植,丝黑穗病逐年蔓延加重,每年因丝黑穗病...
张小飞高增贵庄敬华赵辉赵柏霞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UP-PCRISSRAFLP
辽宁省部分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完成了辽宁省部分主栽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各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抗品种占17.86%,中抗至抗的品种占53.57%。抗病性鉴定与品种系谱相关性分析表明,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与品种血缘关系相关。另外,气候条件对抗病性鉴定结果影响较大。
高增贵赵辉张小飞庄敬华赵柏霞隋鹤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抗性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