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201053)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静周令望裴俊瑞姚洪菊刘晓娜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原代培养
  • 1篇神经元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原代培养
  • 1篇小脑
  • 1篇小脑颗粒
  • 1篇小脑颗粒神经...
  • 1篇大鼠小脑

机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篇刘晓娜
  • 1篇姚洪菊
  • 1篇裴俊瑞
  • 1篇周令望
  • 1篇王静

传媒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为研究慢性砷暴露对小脑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提供实验方法。方法取生后5~7天Wistar仔鼠,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小脑皮层,0.25%胰蛋白酶消化、DNAI酶洗涤制成单细胞悬液,两次差速贴壁后接种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内,相差镜下观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成长、发育变化及突触形成。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元。结果培养后第24小时,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贴壁,呈网状排列;第2~3天,神经元胞体由椭圆形变成圆形,轮廓逐渐清晰,细胞伸出突起,突起逐渐延长,细胞间通过突起连接,形成了稀疏的神经元突触网络;第4~6天,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细胞间通过广泛的突触联系,神经元清晰饱满,形成了复杂的神经元网络。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含NSE的神经元。结论成功地进行了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原代培养,该方法可为今后研究慢性砷暴露对小脑细胞的毒性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姚洪菊周令望裴俊瑞刘晓娜王静
关键词:小脑颗粒神经元原代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