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083)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赵巧玲沈兴家唐顺明夏定国裘智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家蚕
  • 5篇病毒
  • 4篇多角体
  • 4篇多角体病毒
  • 4篇家蚕核型多角...
  • 4篇核型多角体
  • 4篇核型多角体病
  • 4篇核型多角体病...
  • 3篇蛋白
  • 3篇基因
  • 2篇电泳
  • 2篇在家
  • 2篇双向电泳
  • 2篇家蚕幼虫
  • 1篇蛋白基因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表达
  • 1篇蛋白质表达谱
  • 1篇序列同源性
  • 1篇血淋巴

机构

  • 10篇江苏科技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10篇赵巧玲
  • 7篇唐顺明
  • 7篇沈兴家
  • 5篇裘智勇
  • 4篇夏定国
  • 3篇付凡
  • 3篇汪生鹏
  • 3篇陈蔚
  • 2篇黄勇
  • 2篇黄金山
  • 1篇王力刚
  • 1篇宋海韬
  • 1篇崔颖俊
  • 1篇吴立娜
  • 1篇宋菲
  • 1篇陈安利
  • 1篇张婷婷
  • 1篇郭锡杰
  • 1篇高鹏
  • 1篇郭伟

传媒

  • 8篇蚕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催青温度对家蚕二化性品种滞育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基因的结构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家蚕二化性品种的卵滞育与否受上代环境影响,25℃高温明催青将产滞育卵,而15℃低温暗催青将产非滞育卵。为探究催青温度调控二化性家蚕滞育的分子机制,对从家蚕卵巢细胞中克隆的家蚕滞育激素受体基因(Bmdhr)的5种c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mdhr基因的5种cDNA由相同的mRNA转录本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而来,其中Bmdhr mR-NA-1与Bmdhr mRNA-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同,Bmdhr mRNA-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家蚕滞育激素BmDHR-1的序列相似度达99.2%。将家蚕二化性品种秋丰的蚕卵用蛾区半分法分成2组,分别以15℃暗催青和25℃明催青,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催青温度对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及蚕体组织中Bmdhr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Bmdhr mRNA-1主要在蛹期卵巢中表达,在对滞育激素最敏感的化蛹后4 d时,其转录水平急速上升至峰值,并且高温催青的转录水平高于低温催青;Bm-dhr mRNA-4主要在各发育时期的蚕体血液中表达,特别是在高温明催青条件下,其在蛹期血液中的转录水平是低温暗催青的7.7倍,说明BmDHR-4可能是决定家蚕二化性品种卵滞育与否的关键因子之一;Bmdhr mRNA-5在化蛹后2~3 d的卵巢中转录水平高,且低温催青的转录水平高于高温催青,化蛹后3 d其转录水平开始下降,至化蛹后4~5 d 2种催青处理间的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阐明家蚕滞育的分子机制积累了实验数据。
王力刚宋海韬黄勇汪生鹏唐顺明赵巧玲沈兴家
关键词:家蚕序列同源性催青温度基因表达
氰戊菊酯和杀虫双诱导家蚕两种解毒酶的变化
为了解析家蚕解毒机制,研究了家蚕在常用农药氰戊菊酯和杀虫双诱导下主要解毒酶的变化。分别给家蚕5龄幼虫添食2种农药,采用酶活性测定和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家蚕不同组织的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
吴立娜赵巧玲夏定国裘智勇唐顺明沈中元沈兴家郭锡杰
关键词:家蚕氰戊菊酯杀虫双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文献传递
家蚕卵黄膜蛋白基因BmVMP23的3'-UTR变异对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BmVMP23已被预测为一种编码家蚕卵黄膜蛋白的基因,该基因在家蚕"明"死卵突变体(l-em)中呈显著下调表达,并已证明其终止密码子后的序列发生了变异。为研究变异位点是否位于BmVMP23的3'-UTR区段及序列变异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RACE扩增获得BmVMP23的全长cDNA序列,证实突变位点位于BmVMP23的3'-UTR区段。在此基础上,以突变体l-em及正常型的BmVMP23 3'-UTR序列为实验模型,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MD18-T(A3-EGFP-SV40)、pMD18-T[A3-EGFP-3'UTR(WT)]和pMD18-T[A3-EGFP-3'UTR(l-em)],并将其分别转染BmN细胞观察EGFP的表达。结果显示,转染pMD18-T(A3-EGFP-SV40)和pMD18-T[A3-EGFP-3'UTR(WT)]质粒的细胞均能检测到绿色荧光,而转染pMD18-T[A3-EGFP-3'UTR(l-em)]质粒的细胞检测不到绿色荧光。上述结果证实BmVMP23的正常表达须具有完整的3'-UTR,由此认为"明"死卵突变体中BmVMP23基因表达量的降低是因其3'-UTR的变异引起的。
陈安利夏定国裘智勇高鹏唐顺明赵巧玲
关键词:家蚕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中表达人生长素被引量:2
2011年
人生长素是由腺垂体分泌的一种在人体生长、发育及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ac-to-Bac表达系统,将人生长素基因(hgh)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通过细菌转座子原理,转化BmDH10Bac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载体质粒Bacmid-hgh,并将其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含有hgh的重组杆状病毒。将此重组病毒感染家蚕BmN细胞,收集重组病毒液并穿刺接种家蚕5龄起蚕,3 d后观察到家蚕感染了杆状病毒的症状,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在家蚕血液中检测到分子质量约20 kD的目的蛋白,表明人生长素通过Bac-to-Bac系统在家蚕体内获得了表达。
付凡陈蔚唐顺明汪生鹏黄金山赵巧玲沈兴家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家蚕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中表达人瘦素蛋白被引量:2
2011年
瘦素(leptin)蛋白由肥胖基因编码,对人体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人瘦素蛋白基因(lep)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并转化E.coli DH10Bac,获得重组杆粒Bacmid-lep,然后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在感染重组病毒的家蚕BmN细胞检测到大小约22 kD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的人瘦素蛋白分子质量相符。给家蚕5龄起蚕注射重组病毒液后的4~5 d出现发病症状,RT-PCR检测发病家蚕的血液中有lep基因转录,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大小为22 kD的人瘦素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能够获得含有人瘦素蛋白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且目的蛋白能在家蚕细胞及幼虫体内表达。
陈蔚付凡唐顺明汪生鹏黄金山赵巧玲沈兴家
关键词:重组杆状病毒融合蛋白家蚕
家蚕幼虫正常个体与眠性变化个体大眠蜕皮前后血液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家蚕眠性既受染色体上主基因的控制,又受其它伴性成熟基因的调控,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探讨环境因素改变家蚕眠性的分子机制,以四眠蚕品种898黄绿、D92黄绿和三眠蚕品种三眠A为材料,通过催青期或小蚕期温度、湿度、营养等因素的调控诱导眠性变化,利用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对这些家蚕正常个体和眠性变化个体大眠蜕皮前后的血液蛋白质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获得转铁蛋白、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SCI-I、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2、27 kD糖蛋白前体、核糖体蛋白L20和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2等13个上调或下调的可能与家蚕眠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从蛋白质水平深入了解家蚕眠性变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付凡赵巧玲裘智勇夏定国唐顺明沈兴家
关键词:家蚕眠性双向电泳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编码的miRNA被引量:4
2011年
microRNAs(miRNAs)是长度为18~25 nt的非蛋白质编码小RNA分子,可以通过抑制有关基因mRNA的翻译从而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疾病发生等过程。在很多病毒中发现有miRNA的存在,这些miRNA可能在病毒基因的表达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利用vMir软件预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可能编码的miRNA前体序列,对BmNPV基因组扫描分析后,得到7条能形成发夹结构的可能是miRNA的候选前体序列。以BmNPV添食感染5龄起蚕,72 h后取幼虫血淋巴提取总RNA,对这7条序列进行反转录PCR验证,其中扩增出的5条序列在BmNPV基因组中有相同的序列,推测这5条序列为BmNPV基因组编码的miRNA前体序列。进一步分析5条miRNA前体序列的发夹结构,并用反转录PCR的方法验证其成熟体序列,结果在5条miRNA前体序列共扩增出6条在BmNPV基因组中有相同序列的成熟体序列,它们分别位于不同的ORF之间,是BmNPV基因组编码的miRNA。利用在线靶基因预测程序RNAhybrid和RNA22预测到6条miRNA在BmNPV中的13个可能的靶基因,其中有6个靶基因是病毒的结构蛋白基因,2个为晚期表达因子基因,5个为未知功能基因。推测这些BmNPV基因组编码的miRNA可能与病毒感染宿主有关。
陈蔚黄勇赵巧玲宋菲裘智勇夏定国沈兴家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小RNA生物信息学反转录PCR靶基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早期家蚕幼虫血淋巴蛋白质表达谱的动态变化(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早期的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表达谱进行研究,分析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在感染BmNPV 24 h内,家蚕幼虫血淋巴中有16种蛋白质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进一步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包括了抗凝乳蛋白酶、β-1,3糖苷识别蛋白、丝氨酸蛋白酶样蛋白、抗胰蛋白酶、Sp185/333和转铁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可能在家蚕与BmNPV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崔颖俊郭伟赵巧玲沈兴家唐顺明郭锡杰
关键词:家蚕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血淋巴双向电泳
家蚕新突变体水锈无眼纹和紫皮无眼纹的发现及其遗传分析
我们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了2种新的家蚕突变体,它们的幼虫无眼状纹,而半月纹和星状纹正常,背面布满纵向波纹状斑纹,其中一种突变体波纹呈水锈色,命名为水锈无眼纹(nesw),其蚕体发育正常,蚕茧大小一致,茧型正常;另一种突变...
赵巧玲裘智勇夏定国刘震玲沈兴家
关键词:家蚕突变
文献传递
家蚕脂肪酶基因Bmlipase-1在不同BmNPV抗性水平家蚕品种间的表达差异被引量:8
2012年
家蚕脂肪酶Bmlipase-1在家蚕中肠组织特异性表达,具有抵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的活性。以对BmNPV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6个家蚕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Bmlipase-1基因在不同家蚕品种5龄期健康幼虫中肠组织的表达水平及感染BmNPV后的5龄期幼虫中肠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探究该基因表达水平与家蚕对BmNPV的抗性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间Bmlipase-1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抗性较强的品种,其表达水平较高,6个供试品种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的Bmlipase-1表达水平依次为NIL.LVR>P50>CVDAR18>nsd.NIL>892>306,抗性较强品种NIL.LVR 5龄期的平均表达量约为抗性较弱品种306的8.2倍;BmNPV能够诱导Bmlipase-1的表达,但不同品种间该基因的诱导表达差异显著,仍表现为抗性较强的品种该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较高,NIL.LVR经BmNPV感染诱导后Bmlipase-1在5龄期的平均表达量约为抗性较弱品种306平均诱导表达水平的12.4倍。推测Bmlipase-1的表达水平与蚕体自身对BmNPV的抗性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性。
张婷婷夏定国赵巧玲裘智勇唐顺明沈兴家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