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563)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周智凌宁雷宇黄祎梁丽芬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硬化
  • 2篇并发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代偿性肝硬化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伤
  • 1篇有效性
  • 1篇真菌感染
  • 1篇制剂
  • 1篇失代偿
  • 1篇失代偿期
  • 1篇失代偿性
  • 1篇失代偿性肝硬...
  • 1篇首乌
  • 1篇侵袭性
  • 1篇侵袭性真菌
  • 1篇侵袭性真菌感...
  • 1篇终末期肝病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周智
  • 2篇雷宇
  • 2篇黄祎
  • 2篇凌宁
  • 1篇付潇
  • 1篇任红
  • 1篇钟珊
  • 1篇李哲
  • 1篇梁丽芬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0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治疗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终末期肝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情况、临床特点及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改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终末期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诱因、临床表现、血常规、G试验、影像学特征、真菌学特点、抗真菌治疗时机和疗效,观察氟康唑、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抗真菌的疗效。结果:102例患者中确诊28例,临床诊断29例,拟诊45例。其中腹部感染50例,肺部37例,血流8例,中枢4例,腹部肺部同时感染3例。均用过1~2个疗程的广谱抗菌药物,部分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G试验阳性患者82例。102例患者中58例口腔肉眼可见毛状白斑,涂片发现真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个/L者58例(56.9%),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80%的79例(77.5%);29例患者CT发现肺部病变。氟康唑治疗17例,治愈10例(58.8%),无效7例;伏立康唑治疗23例,治愈15例(65.2%),无效8例;卡泊芬净治疗58例,治愈46例(79.3%),无效12例,治愈率以卡泊芬净组为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终末期肝病有高危因素存在,易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念珠菌。但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易漏诊,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卡泊芬净治疗终末期肝病伴发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高、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黄祎李哲雷宇凌宁付潇周智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15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与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有效诊治并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诱发因素、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病原菌分布及临床预后等情况。结果同期收治肝硬化失代偿并行血培养患者1 071例,其中血培养阳性患者154例,并发BSI率14.4%。共分离出155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菌115株,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气单胞菌属;革兰阳性菌40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仅48例(31.2%),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0.75者133例(86.4%);降钙素原检测大于0.5 ng/m L 74例(68.5%);患者治愈好转率为68.8%,死亡及自动出院率为31.2%。并发BSI患者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C级,部分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或反复多次住院。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BSI的比例高,预后差,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经验性抗菌治疗,待药敏报告后,根据临床治疗反应,必要时调整抗菌治疗方案,可望改善预后。
梁丽芬周召刚雷宇钟珊凌宁周智任红
关键词:失代偿性肝硬化血流感染病原菌
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丙肝肝硬化或PR治疗失败丙肝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索非布韦(SOF)联合达卡他韦(DCV)对初治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BV)方案(PR方案)治疗失败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感染病科门诊就诊的初治丙肝肝硬化患者或PR方案治疗失败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SOF+DCV治疗。丙肝肝硬化患者疗程24周,丙肝基因3型患者疗程24周且加用RBV,其余丙肝患者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的第2、4、12周和(或)24周检测肝功能、丙肝病毒定量(HCV-RNA定量)和血常规,其中治疗满4周后HCV-RNA定量采用高精度方法检测。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结束后每12周随访1次肝功能、HCV-RNA定量等,共随访24周。结果共纳入70例初治丙肝肝硬化患者和29例PR方案治疗失败的慢性丙肝患者,治疗结束第12周随访时,有2例丙肝肝硬化患者病毒反跳,均为丙肝基因3型,有多年吸毒史,且2例患者均因个人因素停用RBV。随访24周无新增病毒反跳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因为药物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轻度贫血等。部分服用RBV患者出现轻度贫血,停药后恢复,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SOF联合DCV治疗丙肝肝硬化及PR治疗失败丙肝患者病毒持续应答率高,安全性高;联合使用RBV,特别是对于丙肝基因3型患者,有可能减少复发。
会霞黄祎雷宇钟珊周智
关键词:利巴韦林肝硬化
140例何首乌及其制剂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患者服用何首乌及其相关制剂的原因、药物来源及其制剂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表现、体征,探讨其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减少或杜绝该药相关的DILI发生,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有何首乌及其相关制剂服药史、诊断为DILI的病例。记录其服药原因、剂型、剂量、疗程及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治疗、预后等情况,分析患者肝功能受损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何首乌相关的DILI病例183例,其中资料相对完整的140例,服用单味何首乌75例(53.6%),基层医生中药方剂29例(20.7%),中成药36例(25.7%)。服药时间最长150 d,最短1 d,平均28 d。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32例(94.3%),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各4例(2.9%)。DILI严重程度分级:1级33例(23.6%),2级29例(20.7%),3级28例(20.0%),4级47例(33.5%),5级3例(2.1%)。其中3级以上患者服用单味何首乌比例多,而且剂量大。服用中成药患者以轻中度病例为主,服中药方剂患者介于两者之间。多数患者在治疗7 d内各生化指标(ALT、AST、ALP)降低50%以上,治愈率97.9%。结论:何首乌引起DILI与药物使用的规范程度、剂量、疗程密切相关。轻中度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好,个别患者可出现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应该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恰当用药,科学、规范使用何首乌及其相关制剂,最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在充分发挥何首乌药效的前提下保证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付琪备刘天晨雷宇钟珊付潇周智
关键词:何首乌药物性肝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