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317)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孙承业谢立璟龙鑫王英伟马沛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有毒植物
  • 3篇中毒
  • 2篇形码
  • 2篇条形码
  • 2篇分子标记
  • 2篇分子标记技术
  • 1篇毒蕈
  • 1篇毒蕈中毒
  • 1篇多态性
  • 1篇有毒动物
  • 1篇有毒动植物
  • 1篇有毒植物中毒
  • 1篇植物中毒
  • 1篇中毒救治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 1篇条形码技术
  • 1篇蕈中毒
  • 1篇卫生问题
  • 1篇扩增多态性
  • 1篇化学物

机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4篇谢立璟
  • 4篇孙承业
  • 3篇龙鑫
  • 2篇王英伟
  • 1篇马沛滨
  • 1篇刘冰

传媒

  • 3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Biomed...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有毒植物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有毒植物中毒是对健康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其易获得性、传统用药习惯和误用滥用等原因,植物中毒发病率居高不下。2000-2006年我国食物中毒原因中,有毒动植物(包括有毒蘑菇)中毒病死率远高于微生物中毒与化学物中毒,居首位。
龙鑫谢立璟孙承业
关键词:DNA分子标记技术有毒植物中毒公共卫生问题化学物中毒有毒动植物
Prospects and Problem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in China using DNA Barcodes被引量:9
2014年
Objective Poisonous plants are a deadly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toxic plants is inefficient, fallible, and dependent upon experts.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the performance of DNA barcod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st threatening poisonous plants in China. Methods Seventy-four accessions of 27 toxic plant species in 22 genera and 17 families were sampled and three DNA barcodes(matK, rbcL, and ITS) were amplified, sequenced and tested. Three methods, Blast, pairwise global alignment(PWG) distance, and Tree-Building were tested for discrimination power. Results The primer universality of all the three markers was high. Except in the case of ITS for Hemerocallis minor, the three barcodes were successfully generated from all the selected species. Among the three methods applied, Blast showed the lowest discrimination rate, whereas PWG Distance and Tree-Building methods were equally effective. The ITS barcode showed highest discrimination rates using the PWG Distance and Tree-Building methods. When the barcodes were combined, discrimination rates were increased for the Blast method. Conclusion DNA barcoding technique provides us a fast tool for clinical identifica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in China. We suggest matK, rbcL, ITS used in combination as DNA barcodes for authentica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XIE LeiWANG Ying WeiGUAN Shan YueXIE Li JingLONG XinSUN Cheng Ye
关键词:有毒植物条形码RBCL基因
急性海芋中毒救治1例被引量:2
2011年
1例44岁男性误食海芋块根,数分钟后出现口唇麻木、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流涎、呼吸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中毒后20 min入院,诊断为急性喉头水肿。给予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 mg、地塞米松5 mg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等处理,并行吸氧、保肝等对症治疗。中毒5 h后症状逐渐好转,50 d后痊愈。海芋是天南星科海芋属有毒植物,含有皂素毒苷及草酸钙等。口服后可致神经和胃肠系统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0~30 min,严重者可致死亡;皮肤或者眼接触海芋汁液会导致皮肤瘙痒、结膜炎,甚至失明。吸入含有海芋的粉尘后也可对眼、鼻腔及咽喉黏膜产生强烈刺激而引起相关症状。中毒诊断主要依据接触史和临床表现。海芋中毒无明确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治疗为主。
谢立璟王英伟龙鑫孙承业
关键词:海芋中毒救治
我国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现况分析被引量:35
2013年
目的了解我国有毒动物、有毒植物及毒蕈中毒的现况,以进一步明确有毒生物中毒控制工作方向,为中毒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医院知识资源总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1994至2011年我国公开发表的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病例/事件的文献,进行回顾性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3463篇,共报道中毒患者94 700例,其中有毒动物中毒46 110例,有毒植物中毒37 172例,毒蕈中毒11 418例。中毒主要发生在物种分布相对丰富的南方地区,中毒病例分布地区与物种自然分布地区基本一致。毒物谱相对集中,有毒动物及有毒植物排名前5位的毒物所致中毒病例数分别占这两类中毒病例总数的78.77%(36 321/46 110)及84.03%(31 234/37 172)。导致中毒的有毒动物以毒蛇、鱼胆、河豚为主;有毒植物以豆科、毛茛科植物为主;毒蕈则以未知种类者居多,占77.09%(8802/11 418),已知种类以鹅膏科及牛肝菌科为主。中毒原因主要为意外(50.24%,41 291/82 185)和误食(42.19%,34 670/82 185)。中毒途径以经口为主(70.34%,66 438/94 458)。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病死率分别为2.52%(1008/39 951)、1.66%(547/33 001)、12.39%(1248/10 076)。结论我国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危害严重,具有病死率高、地域性强、毒物谱相对集中等特点。因此,今后应加强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控制工作,建立相应监测体系,开展中毒控制关键技术的研发,并加强毒物识别、毒物危害及预防的宣传教育,以求最大限度降低中毒发生率。
何仟谢立璟马沛滨孙承业
关键词:中毒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
三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有毒植物鉴定效能的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3种不同的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属级的鉴定能力以选出最适合在中毒现场快速鉴定有毒植物的分子技术。方法选取毛茛科、大戟科共18种19份有毒植物叶片样品,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基因组DNA,分别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简单重复序列问标记(ISSR)和DNA条形码技术进行物种鉴定(属级),使用NYSTS、SPSS、PAUP、MEG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3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结果准确性:RAPD技术未能鉴定样品的属级,ISSR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的鉴定准确率分别为68%和100%。可靠性:RAPD技术与ISSR技术主观影响率分别为44%、26%,条带重复率分别为47%、45%;DNA条形码技术trnH-psbA片段扩增成功率与测序成功率均为100%。时效性:从总DNA提取开始至得到最终鉴定结果,RAPD、ISSR、DNA条形码技术耗时分别为8.5、9.0、42.2 h。可操作性:RAPD与ISSR技术的鉴定工作可在普通实验室完成,DNA条形码技术的鉴定工作则需要特殊的测序设备。结论初步认为DNA条形码技术是比较适用于突发有毒植物中毒事件中快速病因判定的分子鉴定技术。
龙鑫孙承业谢立璟王英伟刘冰
关键词:有毒植物DNA条形码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