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JHZD07-015)

作品数:3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冯秀魏龙顾伯勤冯飞孙见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端面
  • 2篇密封
  • 2篇机械密封
  • 1篇载荷
  • 1篇维数
  • 1篇面接触
  • 1篇摩擦副
  • 1篇接触面积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 1篇粗糙表面接触

机构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南京化工职业...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冯飞
  • 3篇顾伯勤
  • 3篇魏龙
  • 3篇冯秀
  • 2篇孙见君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润滑与密封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被引量:28
2009年
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真实接触状况,建立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得到了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微接触点的面积分布、临界弹性变形微接触面积、临界塑性变形微接触面积、量纲1真实接触面积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GY70型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量纲1真实接触面积与端面比载荷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真实接触面积随着密封端面比载荷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增加;在相同比载荷下,真实接触面积随着特征尺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当D达到1.67以后,随着D的增大而减小。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的建立,为研究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密封性能提供了依据。
魏龙顾伯勤冯秀冯飞
关键词:机械密封端面接触面积
粗糙表面接触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09年
实际工程中的接触表面都不是绝对光滑的,当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真实表面的接触实际上是微凸体间的接触。粗糙表面间的接触行为对摩擦、磨损、润滑、密封和传热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摩擦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介绍了Hertz弹性接触模型、统计学接触模型和分形接触模型,对粗糙表面接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了分析和评述。由Hertz模型只能求解一些几何形状比较规则的物体,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各种统计学模型都是经过简化的理想模型,这些简化究竟能导致多大误差目前还没有精确的分析;分形模型利用了包含全部表面粗糙度信息的分形参数D和G,其对粗糙表面接触性质的预测不受仪器分辨率和取样长度的影响,使预测具有惟一性或确定性。
魏龙顾伯勤冯飞冯秀孙见君
关键词:粗糙表面接触
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分形维数的优化被引量:10
2010年
机械密封摩擦副接触端面的分形维数对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和密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依据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和泄漏分形模型,分别研究了有利于减轻端面磨损的最优分形维数和基于允许泄漏率的最优分形维数。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出了NHM70型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弹性接触面积比Are/Ar与分形维数D的关系曲线及泄漏率q与分形维数D的关系曲线。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上,进行了NHM70型机械密封试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表明,在综合考虑磨损率、泄漏率和加工成本后,NHM70型机械密封软质环端面的最优分形维数为1.61。
魏龙顾伯勤孙见君冯飞冯秀
关键词: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分形维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