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0804016)

作品数:5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徐昀郭欣阳刘立霞张晶钱洪良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品格证据
  • 2篇人身
  • 2篇人身危险性
  • 2篇未成年
  • 2篇未成年人
  • 1篇刑事
  • 1篇刑事政策
  • 1篇许霆案
  • 1篇品格证据规则
  • 1篇取保候审
  • 1篇人犯
  • 1篇人格
  • 1篇未成年人犯罪
  • 1篇量刑
  • 1篇刘涌案
  • 1篇宽严相济
  • 1篇贯彻宽严相济
  • 1篇法治
  • 1篇犯罪
  • 1篇保释

机构

  • 4篇燕山大学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作者

  • 1篇徐昀
  • 1篇刘立霞
  • 1篇郭欣阳
  • 1篇钱洪良
  • 1篇张晶

传媒

  • 5篇河北法学

年份

  • 5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许霆案和刘涌案看人格与人身危险性被引量:10
2009年
人身危险性是影响量刑的因素,是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依据。而许霆案与刘涌案正好是根据人身危险性大小从宽与从严的典型案例。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主要依靠人格特征来判断,人格具有整体性和可测性,共同性和差异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内隐性和外显性。
刘立霞
关键词:人格人身危险性量刑
以品格证据为视角看取保候审被引量:8
2009年
取保候审是我国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与外国的保释在一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外国的保释在适用上与品格证据紧密相连,但取保候审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我国体现得却很疏远。在取保候审无论是立法还是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以品格证据为视角来看取保候审,可以借鉴外国保释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具结取保的引进、被取保候审人的附加义务、保证人的诚信品格、取保候审的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品格证据独特的作用。
钱洪良
关键词:保释取保候审品格证据
从人身危险性出发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未成年人犯罪为视角被引量:19
2009年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中有严,严中有宽。但该政策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贯彻执行中常常陷入误区,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概从轻处理。这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增强,无法实现矫正未成年人临时犯罪人格的目的。为了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应该以未成年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作为司法者在量刑时进行自由裁量的参考依据。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机制包括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时间、实施主体、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
郭欣阳
关键词:人身危险性宽严相济未成年人犯罪
论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中的运用被引量:9
2009年
品格证据是指证明诉讼参与人的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证据,即专属和区分不同个体的道德品质总和。由于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对象、启动和强化都需要品格证据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在未成年人司法中引入品格证据,以期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在具体的设计中,品格证据的调查主体应由基层司法行政机构来承担;品格证据的调查内容应包括:身心方面、家庭方面、社会交往方面、成长经历和案发后的表现。同时,为了保证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品格证据应贯穿于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启动、协商和后续活动之中。
张晶
关键词:未成年人品格证据
品格证据规则的反思与重构被引量:23
2009年
排除品格证据存在价值与事实的理由,由于品格证据立基于现代心理学的人格—行为理论,事实理由往往被忽视,但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秉持的人格的建构性解构了这一理论。品格证据应该以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并以向善的建构作为品格证据规则的建构理念,以品格原则上无相关性、但行为人的好品格具有相关性而坏品格不具有相关性作为建构原则。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具有重大的法治价值,应该慎重对待当前品格证据运用的扩张之势。
徐昀
关键词:品格证据法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