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ZW002)

作品数:16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玉强张振谦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主题

  • 4篇审美
  • 3篇代文
  • 3篇文学
  • 3篇文学批评
  • 3篇明清
  • 2篇视域
  • 2篇古代文学
  • 2篇古代文学批评
  • 1篇道教
  • 1篇心学
  • 1篇以丑为美
  • 1篇语境
  • 1篇原道
  • 1篇中国古典
  • 1篇审美生成
  • 1篇审美特性
  • 1篇诗歌
  • 1篇诗歌批评
  • 1篇诗文
  • 1篇苏辙

机构

  • 12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5篇陈玉强
  • 2篇张振谦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四川戏剧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道教对中唐“怪奇”诗风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怪奇"诗风是唐诗风格中重要的一系,其形成与道教的影响有关。中唐诗坛表现出的尚"怪奇"倾向与儒家传统的诗教观念相异,而与此时期崇道的文化氛围紧密相联。中唐道教文化中鬼神观念的凸现不仅为文人提供了创作素材,而且对一些诗人的世界观、心理状态及其诗风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道教"齐物"与"颠倒"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诗人"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道教语言植入诗歌是中唐诗风"怪奇"的又一重要因素。
张振谦
关键词:道教以丑为美
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奇思”说
2013年
"奇思"是古代文学创作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影响着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传播效果。创新与自由,是奇思的主要审美特征。古人将奇思的获得方式概括为"触景发奇思"。从奇思的表现机制来看,出人意料的比喻可以展现奇思。奇思主要用于诗文批评,而在小说、戏曲等叙事文体批评中较少使用。"奇思"范畴在古代文学批评与书画批评中存在互文性,但由于表现媒介不同,涵义又略有区别。
陈玉强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批评
南朝公文体俳谐文的文体学意义
2010年
南朝公文体俳谐文通过戏拟公文,以鸡、驴、猪、蛇、鳝鱼等恶俗之物入之,打破了公文严肃庄重的文体规范,形成了独特的破体现象。南朝公文体俳谐文是解构型文章破体模式的滥觞和巅峰,后世这种文章破体模式未有出其右者。公文体俳谐文内容的谐谑与文体的雅化,两方面均臻极致,这种"沐猴而冠"的文体风格,使之兼具喜剧性和批判性。南朝公文体俳谐文融雅俗于一体,是南朝文章雅俗观念的表征;而对公文文体的破体,又是南朝文尊笔卑观念的一大明证。
陈玉强
关键词:南朝破体文体学意义
陶望龄“偏嗜必奇”说及其心学语境被引量:2
2012年
陶望龄受王阳明心学影响,从尽心尽性的角度,提出"偏嗜必奇"说,大反程朱理学,一时振聋发聩,并奠定了他在晚明文论史上的独特地位。陶望龄此说从刘邵《人物志》"偏至之材"引出,由人物品评到文学理论,他首次揭示并盛赞了"偏"、"奇"的关系及价值,为晚明文论注入了新说。陶望龄既提倡偏奇,又强调圆美,这与他崇尚自然的审美标准有关,而他所谓"自然"又带有强烈的心学色彩。
陈玉强
关键词:心学语境
明清戏曲批评视域中的“奇”美
2013年
明代以来,戏曲别称为"传奇","传奇以表异"被视为戏曲的审美特征。戏曲"不奇不传","奇"又体现了明清戏曲传播的特点。情事、文词、意蕴俱新奇,又轨乎正道,益于劝惩,才有助于戏曲传播。戏曲之奇有化工之奇与画工之奇的区别。前者本色独运,自然无工,感人至深;后者虽然雕琢工巧,却乏气力,只达于皮肤骨血之间,不足以感动人心。戏曲的"奇"美不在字句而在人情,戏曲称为"传奇",当传人中之"奇",传达真性情。
陈玉强
关键词:戏曲传播
古代文章奇美的历史样态及审美特性
2015年
在古代文章批评视域中,奇崛的风格和新奇的笔法,是文章奇美的主要表现。文章尚奇有助于破除庸腐气,形成文章异彩,从而打破读者的审美惯性,取得振聋发聩的效果,使文章传播久远。文章奇美与诡晦不同,前者是作者独特境遇、心境的外在表现,具有丰厚的审美意蕴;后者不过是文字诡变,缺乏情感底蕴,毫无美感可言。文章奇美的审美特性表现为:奇而稳、奇而正、奇而法、奇而理、奇而易。这种辩证的认识,固然透露出儒家中庸思想的痕迹,但亦为文章奇美的存在奠定了基本的合理性。
陈玉强
关键词:审美特性
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奇笔”说
2014年
"奇笔"是古代文学创作论中的重要范畴,蕴涵着古人对于文学表现手法的独特认知,基本含义是指出人意料的用笔。在不同的文体批评中,"奇笔"的含义略有差异。"奇笔"在文学批评与书画批评中存在互文性,二者都受到古代兵法影响。从使用时间上看,"奇笔"在唐代先用于绘画批评,在宋代偶用于文章批评,至明清时期才大量用于文学批评尤其是小说批评之中,呈现出从书画批评到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
陈玉强
关键词:文学批评兵法
构境之途:明清文学批评中的奇境理论被引量:1
2015年
"奇境"是明清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范畴。关于文学奇境问题,唐宋诗学虽有所注意,但未直接使用"奇境"一词,对之的理论认识也未成系统。明清以来,文学批评对于诗、文、小说及戏曲的奇境建构,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文学构境理论。在构境之途上,明清文学批评主张诗歌以"险"构奇境,文章以"变"构奇境,小说戏曲以"幻"构奇境。这种理论主张,注意到了不同文体在奇境建构上的差异性,兼顾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其中又折射出特定的审美意识。明清文学批评主张诗歌之险要不悖于自然,文章之变要合于理法,小说戏曲之幻要不失于艺术真实,这些观点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对于今天的文学构境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陈玉强
关键词:明清文学批评奇境
佛学家眼中的王国维——王恩洋《王国维先生之思想》的意义与版本被引量:2
2011年
20世纪30年代末,佛学家王恩洋出版《王国维先生之思想》一书,从佛学视角观照王国维的人生哲学和艺术哲学。在人生哲学上,王恩洋指出王国维死于信仰终不可立,为王国维死因研究开一新视角;在艺术哲学上,王恩洋对中国艺术的乐天色彩、解脱与艺术之关系等问题有独到的阐释,弥补了王国维认识之不足。目前诸种图书目录对该书的版本著录均有误,而版本认识不清是学界低估此书的表征之一。
陈玉强
关键词:佛学家
“奇”在古代词评中的审美生成被引量:1
2014年
从晚唐开始,词尚奇的特点开始突显,至宋词尚奇臻于极致。词作为"诗余",被赋予了更多的个人空间,其载道的要求远低于诗体,故词人尚奇是词史上的常态。词出奇的方法有很多,立新意、炼词语、用修辞都可以达到出奇的效果。但词并不是愈奇愈好,词中尚奇亦有一定的规矩需要遵守。概而言之,词尚奇要合理、妥帖、确切;要自然、透彻、明白;奇应出于寻常闻见,不应于隐事、僻句中求新奇。古代词评对于词尚奇的方法、规矩的探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词体特征的认识。
陈玉强
关键词:审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