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101075)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晓杰李瑞勇张越举陈涛闫鸿浩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理学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冶金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篇氧化铝
  • 1篇陶瓷靶材
  • 1篇温度场
  • 1篇稀土
  • 1篇稀土离子
  • 1篇离子
  • 1篇铝酸锶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粉
  • 1篇晶化
  • 1篇合金
  • 1篇发光
  • 1篇发光机制
  • 1篇非晶
  • 1篇非晶薄带
  • 1篇非晶合金
  • 1篇靶材
  • 1篇薄带
  • 1篇爆轰
  • 1篇爆轰合成

机构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李晓杰
  • 3篇张越举
  • 3篇李瑞勇
  • 2篇王金相
  • 2篇闫鸿浩
  • 2篇陈涛
  • 1篇曲艳东
  • 1篇阎鸿浩
  • 1篇赵铮
  • 1篇谢兴华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爆破器材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稀有金属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爆炸压实烧结ITO陶瓷靶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通过爆炸压实烧结纳米ITO 粉末制备了ITO 陶瓷靶材,结果表明爆炸冲击压实在靶材的后续烧结密实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与常规的加压烧结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等很多优点。经过爆炸压实的烧结靶材具有细小的晶体颗粒,比商业靶材的晶粒度小约1 个数量级。
李晓杰张越举
关键词:ITO陶瓷靶材
铝酸盐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4
2006年
稀土离子激活的铝酸盐系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其余辉时间长、余辉亮度高、性能稳定、不含放射性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其性能优越,大大拓宽了长余辉材料的应用领域,因此它已经成为储能节能发光材料研究的新中心。近几十年来,无论材料的制备还是应用开发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综述了铝酸盐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历史,特别是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对长余辉发光材料余辉机制、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开发应用现状,对其今后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曲艳东李晓杰陈涛李瑞勇
关键词:发光机制铝酸锶稀土离子
非晶态合金薄带爆炸焊接界面传热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通过对焊接界面进行传热分析 ,计算出急冷后融化层温度低于非晶合金材料的晶化温度 ,论证了采用爆炸焊接方法制备块体非晶合金可以使材料保持原有的非晶态。
李晓杰赵铮闫鸿浩王金相张越举李瑞勇
关键词:非晶合金非晶薄带温度场晶化
爆炸粉末烧结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10
2004年
分析了爆炸粉末烧结技术的高温、高压、瞬时作用及其在新材料开发,特别是在粉末冶金中不可替代的特点和发展前景。从粉末材料状态方程、宏观机理和细观机理出发,综述了爆炸粉末烧结机理的研究进展。最初作为多孔材料本构模型提出的p-模型经过不断修正已能反映孔隙的完全闭合并计入熔化效应;在宏观机理的研究上,除实验外,数值模拟已被用于分析烧结机理及各种实际因素对烧结质量的影响;在细观机理上,综述了对爆炸粉末烧结过程中颗粒间结合机制和沉能方式的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简单阐述了各种沉能机制,分析了以往研究成果的不足,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晓杰王金相闫鸿浩
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爆轰合成被引量:6
2005年
对含能前驱体如硝酸盐和控制炸药装药的情况下爆轰反应生成纳米金属氧化物进行了探索研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爆轰产物.氧化物爆轰产物中的碳微粒即爆轰灰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晶型生长机制.通过爆轰合成技术产生的氧化物肯定了纳米粉体爆轰合成技术的有效性.介绍了纳米氧化铝的制备,测试了氧化铝的微观结构和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通过硝酸盐炸药的爆轰产生了纳米尺度的金属氧化物,球形氧化铝粒径主要分布于20~50 nm之间.该方面研究工作的开展也将促进在细微观尺度上的工业炸药设计和爆轰理论的发展.
李晓杰谢兴华李瑞勇
关键词:纳米粉爆轰合成氧化铝
纳米ITO粉末爆炸压实及后续烧结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为了探索生产ITO陶瓷靶材的新工艺方法,降低生产靶材的成本,提高靶材的性能,设计了纳米ITO陶瓷粉末经爆炸压实并附加烧结的工艺路线,提出了快速烧结,快速冷却的烧结工艺,对所得样品进行密度检测,并利用SEM对样品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使用高爆速炸药RDX和选择高温快速烧结方案能够获得密度高达98.71%理论密度,微观组织比较良好的陶瓷块体;纳米ITO粉末经爆炸压实后能够在高温突变条件下进行烧结处理;在快速冷却过程中,没有发现宏观裂纹的产生.
李晓杰张越举阎鸿浩陈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