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195)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糜漫天王斌张乾勇刘蕾吕静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脂肪
  • 3篇脂肪酸
  • 3篇乳腺
  • 2篇单不饱和脂肪...
  • 2篇多不饱和脂肪...
  • 2篇血浆
  • 2篇乳腺癌
  • 2篇腺癌
  • 2篇基因
  • 2篇饱和脂肪酸
  • 2篇不饱和脂肪
  • 2篇不饱和脂肪酸
  • 1篇代谢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血浆游离脂肪...
  • 1篇血浆脂肪酸
  • 1篇氧化酶
  • 1篇游离脂肪
  • 1篇游离脂肪酸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王斌
  • 4篇糜漫天
  • 3篇张乾勇
  • 3篇刘蕾
  • 1篇朱俊东
  • 1篇王建
  • 1篇吕静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NA干扰CYP1B1基因沉默抑制多不饱和脂肪酸诱导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介导的细胞色素P4501B1(cytochrome P-4501B1,CYP1B1)基因沉默对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作用下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经EPA和AA处理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干扰CYP1B1的表达,随后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F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效率,以及siRNA干扰后EPA和AA作用下MDA-MB-231细胞中CYP1B1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siRNA干扰后EPA和AA作用下MDA-MB-231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EPA处理组的MDA-MB-231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AA处理组的MDA-MB-231细胞则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转染CYP1B1siRNA的MDA-MB-231细胞中,CYP1B1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有所下降,而COM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有所上升。CYP1B1siRNA转染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且EPA处理组的MDA-MB-231细胞数明显多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CYP1B1基因沉默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逆转EP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EPA可能通过调节CYP1B1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刘蕾王斌糜漫天
关键词: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重庆市女性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谱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与目的:脂肪酸与乳腺癌的关系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但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重庆市女性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分析其与乳腺癌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重庆市开展乳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458位乳腺癌患者(绝经前期女性268例,绝经后期女性190例)和健康人群789例(绝经前462例,绝经后327例)。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各组试验对象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水平,使用SPSS 13.0软件比较各组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不同脂肪酸暴露水平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前、后女性血浆棕榈酸(C16:0)(OR=0.66和0.31)、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OR=0.59和0.39)及油酸(C18:1)n9(OR=0.54和0.42)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而血浆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OR=2.12和2.32)、总n-6 PUFA(OR=1.46和3.24)、亚油酸(C18:2)(OR=1.63和2.35)水平高,以及高n-6/n-3 PUFA比(OR=1.73和2.64)则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此外,绝经前女性血浆硬脂酸(C18:0)水平高也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T=2.53,95%CI=1.21~4.82,P=0.006)。结论:重庆市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浆游离脂肪酸组成有明显的改变,其中MUFA与乳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而n-6 PUFA和n-6/n-3 PUFA与乳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提示合理的膳食脂肪摄入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刘蕾王斌糜漫天张乾勇
关键词:血浆游离脂肪酸乳腺癌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脂质代谢调控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RT-PCR检测各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2,Cox-2)、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及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基因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65±0.913vs1.300±0.712,P<0.01),同时乳腺癌组织中Cox-2、5-LOX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49±1.333vs1.027±0.596,P<0.05;2.766±1.193vs1.159±0.520,P<0.05),PPAR-γmRNA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1±1.313vs2.235±1.383,P>0.05)。结论 FAS、Cox-2及5-LOX基因的高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有关,提示脂质代谢途径调控对乳腺癌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吕静王斌糜漫天张乾勇朱俊东王建
关键词:环氧化酶2
重庆市妇女血浆脂肪酸组成谱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脂肪酸与乳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但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重庆地区妇女血浆脂肪酸组成,分析其与乳腺癌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重庆地区开展乳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458位乳腺癌患者(绝...
刘蕾王斌糜漫天张乾勇
关键词:血浆脂肪酸乳腺癌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