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2008AC5003)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彭贵勇龙庆林陈磊武育卫周倩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黏膜
  • 5篇内镜
  • 4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黏膜切除
  • 3篇黏膜切除术
  • 3篇黏膜下
  • 3篇膜切除术
  • 3篇膜下
  • 3篇内镜黏膜
  • 3篇剥离术
  • 2篇早期癌
  • 2篇早期食管癌
  • 2篇食管肿瘤
  • 2篇肿瘤
  • 2篇黏膜下剥离术
  • 2篇消化道
  • 2篇内镜下黏膜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彭贵勇
  • 5篇龙庆林
  • 4篇陈磊
  • 4篇武育卫
  • 3篇周倩
  • 3篇李向红
  • 2篇赵京晶
  • 1篇何天湖
  • 1篇代剑华
  • 1篇彭志红
  • 1篇赵晶京
  • 1篇罗冬梅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内镜皮圈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皮圈套扎法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a ligation device,EMRL)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西南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对食管黏膜表浅病灶行病理检查明确病灶性质,卢戈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通过我们的早期食管癌内镜分型标准判断侵犯深度,对66例黏膜及黏膜肌层早期癌及食管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行EMRL治疗:用氩气刀标记病灶范围,将静脉曲张套扎器安装于双钳道胃镜的先端,从一个钳道连接操作释放装置,对病灶黏膜进行橡皮圈套扎,从另一钳道插入高频电切圈套器切除病灶。观察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66例食管黏膜表浅病灶,病理检查为黏膜内食管鳞状细胞癌31例,食管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5例;病灶最大直径1~6 cm,均完全切除;EMRL手术时间5~55 min,平均21 min,1例术中明显出血经电凝止血,无穿孔及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观察1~2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严格适应证下,内镜皮圈套扎法黏膜切除术对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和限于黏膜层的早期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彭贵勇陈磊龙庆林赵京晶彭志红代剑华何天湖周倩
关键词:食管早期癌黏膜切除术
早期食管癌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总结早期食管癌内镜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西南医院收治的6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和病理特点。结果食管上段癌8例,中段癌42例,下段癌12例。内镜分型依次为表面扩散生长型30例,双向生长型11例,腔内生长型9例,壁内生长型7例,混合生长型5例。多数肿瘤直径为1.0~2.9cm。行外科手术治疗38例、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23例、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1例。术后病理检查:原位癌13例,黏膜内癌22例,黏膜下癌27例,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22)和15%(4/27)。病理分型:鳞癌57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肉瘤化癌、梭形细胞癌各1例。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于食管中段,以表面扩散生长型多见,以鳞癌为主,普通内镜联合卢戈液和美蓝检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方法。
武育卫彭贵勇龙庆林
关键词:食管肿瘤内镜病理特点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被引量:15
2013年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良恶性病变被发现并在内镜下进行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便是国内近几年逐渐开展的一项新的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其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相比可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的平坦病变及黏膜下肿瘤,获得完整的病理结果,
罗冬梅周倩彭贵勇李向红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消化道黏膜护理配合内镜治疗技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诊疗技术
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比较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0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30例共32个病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4例,外科手术67例共68个病灶。比较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内镜EMR术后病理:31个病灶完全切除,切除成功率为96.9%(31/32);内镜ESD术后病理:4个病灶均完全剥离,剥离成功率为100.0%。在随访期间内,内镜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8%(3/34),死亡2例,死亡率为5.9%(2/34),总生存率为94.1%(32/34),术后3、4、5年生存率分别是93.8%(15/16)、84.6%(11/13)和75.0%(6/8)。外科手术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3.0%(2/67),总生存率为97.0%(65/67),术后3、4、5年生存率分别是96.8%(30/31)、90.0%(18/20)和81.8%(9/11)。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及3、4、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相似。对无淋巴结转移的黏膜内癌,内镜EMR、ESD治疗有效,可代替外科手术。
武育卫彭贵勇龙庆林陈磊赵晶京李向红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外科手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肿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食管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染色内镜及超声内镜探测病变范围及侵犯深度,对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等病变行ESD治疗。于病灶边缘2mm处用氩气刀标记切除范围,于病灶及周围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使病变与固有肌层相分离;沿标记线外侧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21例病灶,最大直径均大于2cm,病灶最大者直径5cm。8例早期食管黏膜内癌,5例食管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及8例食管平滑肌瘤经ESD一次性完全切除。ESD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止血;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发生;1例早期食管癌术中发生穿孔(4.76%),经内镜金属夹封闭、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结论在超声内镜及色素内镜的指导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内癌、癌前病变及黏膜肌层的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彭贵勇武育卫龙庆林陈磊赵京晶周倩
关键词:食管早期癌黏膜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价值。方法129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皮内癌、黏膜肌层癌、黏膜下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34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例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90例行外科手术。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浸润深度。结果高频超声内镜显示上皮内癌30例,黏膜上皮层增厚,黏膜肌层形态规则;黏膜肌层癌42例,3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两层界限不清楚,黏膜下层形态规则,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黏膜下层部分稍增厚,形态规则;黏膜下癌57例,黏膜下层形态改变,变细8例,增粗6例,扭曲5例,不规则10例,部分中断12例,与黏膜肌层分界不清楚16例,固有肌层形态规则。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8例,黏膜下癌51例。高频超声内镜判断黏膜内癌特异性为92.2%(47/51),敏感性为87.2%(68/78),黏膜下癌特异性为87.2%(68/78),敏感性为92.2%(47/51),其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准确性为89.1%(115/129)。结论高频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武育卫彭贵勇龙庆林陈磊李向红
关键词: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黏膜内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