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6000464)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敏生梁海永王连荣朱建峰朱淑新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北方学院邯郸县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毛白杨
  • 3篇基因
  • 3篇白杨
  • 2篇杨树
  • 2篇三倍体毛白杨
  • 2篇转基因杨
  • 2篇转基因杨树
  • 2篇抗虫
  • 2篇抗虫性
  • 1篇对转
  • 1篇双抗虫基因
  • 1篇农杆菌
  • 1篇中农
  • 1篇转双抗虫基因
  • 1篇组培
  • 1篇外源
  • 1篇外源基因
  • 1篇嫁接
  • 1篇杆菌
  • 1篇RI质粒

机构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衡水学院
  • 1篇木兰围场国有...
  • 1篇邯郸县林业局

作者

  • 4篇杨敏生
  • 2篇梁海永
  • 2篇王连荣
  • 1篇张世红
  • 1篇朱淑新
  • 1篇王进茂
  • 1篇朱建峰
  • 1篇苏彦苹
  • 1篇刘兴菊
  • 1篇周怀军
  • 1篇张军
  • 1篇张二亮
  • 1篇李立
  • 1篇缪丽萍
  • 1篇张千千

传媒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rolC基因对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的遗传转化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对Ri质粒转化三倍体毛白杨植株转入rolC基因,使外源基因rolC在植物体内形成多拷贝,从而对rolC基因表达产生干扰,而减少Ri质粒转化三倍体毛白杨造成的不良形态变异。本研究建立了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的叶片再生体系,筛选出叶片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05 mg.L-1;确定了卡那霉素(Km)和抑菌抗生素头孢噻肟钠(CTX)的临界浓度为30 mg.L-1和400 mg.L-1;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rolC基因转入经发根农杆菌Ri质粒30148转化的三倍体毛白杨植株中,获得了18个Km抗性系,对其中14个株系进行了PCR检测,表明rolC基因已整合进再生植株中。与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和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相比,部分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在转rolC基因后发生了形态特征变异,比如部分无性系的叶片由原来的皱缩变为平展,部分无性系的茎由原来的直立变为弯曲,侧枝增多,节间距明显缩短。
苏彦苹刘兴菊周怀军杨敏生梁海永
关键词:ROLC基因
转基因杨树中农杆菌残存状况分析
2009年
以转发根农杆菌741杨为材料,在继代和移栽过程中对其残存农杆菌进行追踪检测。结果表明:培养基中附加头孢噻钨纳300 mg/L可将农杆菌基本抑制;随着转化植株在含抗生素培养基中继代时间的延长,残存农杆菌的数量和活性逐步下降,在继代18个月后,无法培养出目的菌落,但转化植株一旦脱离抗生素环境,农杆菌数量和活性又将得到恢复;残存农杆菌主要分布于植株体表和茎中,且影响组培苗PCR检测结果;将转化株系组培苗移栽到花盆半月和田间6个月后,植株体表、体内均未检测到目的农杆菌,但在室内培养半个月后2个株系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目的菌落。
缪丽萍张千千张军杨敏生王连荣
关键词:转基因杨树农杆菌
转基因杨树中外源Bt基因mRNA及其蛋白运输被引量:8
2010年
以741杨和转Btcry1Ac基因741杨抗虫株系Pb29互为接穗和砧木进行嫁接,利用RT-PCR和ELSA技术对Bt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是否在砧木与接穗间运输进行研究。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以741杨为接穗或砧木的嫩枝和嫩叶中均未检测到Bt基因的mRNA,说明Bt基因的mRNA没有在砧木与接穗间进行运输。ELISA检测发现,各嫁接处理的741杨砧木和接穗的叶片、韧皮部、木质部和髓中均检测出Bt毒蛋白的存在,证明Bt毒蛋白可以通过嫁接的方式在砧木和接穗间进行运输。用各嫁接处理接穗叶片在室内喂饲杨扇舟蛾幼虫,发现嫁接转基因杨树的非转基因杨可提高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率,延长发育历期,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
王连荣杨敏生
关键词:嫁接抗虫性
毛白杨成熟效应与组培幼化被引量:13
2010年
以20 a生毛白杨不同部位顶芽为外植体,进行组培继代培养,分析不同部位材料在组培过程中的分化系数、生长及激素含量变化,探索毛白杨成熟效应及组培幼化效果。结果表明,成年毛白杨上部至基部外植体在组培过程中不定芽的分化率不断提高,组培苗生长也不断加快;成年树木顶端和中部IAA含量明显低于基部萌生枝条的IAA含量,而ABA含量则相反,从而导致IAA/ABA的比值从顶部到基部依次提高。不同部位组织进行继代培养6个月后,这种趋势仍然保持,但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趋于减小,表明经过继代培养,来自不同部位的组织有逐渐幼化的趋势。
张世红李坤霞朱淑新朱建峰
关键词:毛白杨
转双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抗虫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对经过6年田间栽植的转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和API)三倍体毛白杨部分系号再次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同时以成树转基因系号叶片对杨扇舟蛾(Lymantria disparL.)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幼虫进行室内饲虫试验,并对幼虫致死率及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9个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均表现出抗虫性,分别有63.15%和31.58%的系号对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表现出高抗性(校正致死率超过80%),且不同系号对两种昆虫抗性大小是一致的,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致死率与幼树相比均已明显下降;转基因明显抑制存活幼虫生长发育,且以不同系号所饲养幼虫的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转基因系号对幼虫致死率与其生长情况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外源基因转入时对生长没有产生影响。
李立杨敏生梁海永王进茂张二亮
关键词:三倍体毛白杨外源基因抗虫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