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3-2025)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高连如杨晔费宇行王志国张宁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海军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力衰竭
  • 5篇衰竭
  • 4篇细胞
  • 4篇骨髓
  • 4篇骨髓单个核细...
  • 4篇核细胞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动脉
  • 3篇缺血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肌
  • 2篇缺血性心力衰...
  • 2篇结扎
  • 2篇充血性
  • 1篇动脉移植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高连如
  • 5篇张宁坤
  • 5篇费宇行
  • 5篇王志国
  • 5篇杨晔
  • 4篇贺声
  • 4篇朱智明
  • 4篇陈宇
  • 4篇李贤峰
  • 3篇王丽华
  • 3篇田海涛
  • 3篇朱家瑞
  • 2篇沈燕华
  • 2篇丁青艾
  • 2篇徐洪涛
  • 2篇许如意
  • 1篇沈建良
  • 1篇黄友章
  • 1篇刘惠亮
  • 1篇唐朝枢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重度心力衰竭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本研究对比观察一组治疗上除心脏移植外,不能或难于从其他任何治疗中获益的重度缺血性心力衰竭(end-stage ischemia heart failure,EIHF)患者,给予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移植,探索其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EIHF患者入选。分为:细胞移植组(n=16)和常规治疗组(n=14)。细胞移植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随访观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正电子断层心肌显像(PET)、Holter、血管活性肽等。梯度密度法分离自体BM-MNCs。细胞移植组:经冠状动脉选择性细胞移植,平均BM-MNCs(5.0±0.7)×107。常规治疗组:除细胞移植外其他治疗均同细胞移植组。结果16例细胞移植手术均安全。2例于细胞注入后15-30 min感全身发冷,30 min后好转。1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早搏。术后48 h持续心电监测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细胞移植组:术后观察半年患者均未再发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3个月NYHA分级明显改善[(3.4±0.1)级→(2.4±0.2)级,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术后7天、3个月分别较术前增加9.6%(P<0.05)、9.9%(P<0.001);:PET显示代谢活力心肌增加(10.3±3.4)%(P<0.01)。血浆脑型利钠肽(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显著降低,3天、7天分别较术前下降69.2%(P<0.05)、70.4%(P<0.05);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增加,术后第7天为术前1.3倍(P< 0.05);6个月随访无一例死亡,仅1例心力衰竭加重住院。而对照组3个月心功能检测明显恶化; NYHA分级下降[(3.5±0.1)级→(3.9±0.1)级,P<0.05];LVEF较术前减低7.2%(P<0.001),与细胞移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6个月随访死亡2例;因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71.4%(10/14)。结论自体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EIHF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显
高连如唐朝枢朱智明王志国费宇行田海涛朱家瑞贺声丁青艾杨晔
关键词:干细胞心力衰竭
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制备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冷冻左心室前壁与结扎前降支两种方法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后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8~10周龄SD健康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冷冻组(50只),结扎组(50只)、假手术组(20只)。手术后4周行心电图、心功能检查,取心脏组织行TTC、HE染色并观察其死亡率。结果手术后4周冷冻组大鼠死亡率为32%低于结扎组48%。与假手术组比较,冷冻组、结扎组大鼠心电图显示为心肌梗死,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和结扎组大鼠心肌切片、TTC染色可见100%梗死区;梗死区HE染色主要为瘢痕组织,假手术组未见心肌梗死。结论冷冻法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在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等方面等同于结扎法,且死亡率明显减低,冷冻左心室前壁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较结扎法更好。
张宁坤高连如许如意沈燕华陈宇李贤峰王丽华费宇行杨晔
关键词:心肌梗塞结扎术死亡率死亡率
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二年随访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6例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其中BMMC移植者52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CIHF)26例,对照24例(AMI10例,CIHF1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药物及介入治疗);移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经冠状动脉自体BMMC移植。细胞移植方法:于髂后上嵴抽取骨髓,梯度密度法分离获得BMMC,将细胞悬液调为2×10^6/ml浓度,超选择性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气囊充盈下高压注入BMMC,重复注入6—8次,或经冠状动脉选择性移植,气囊未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细胞。随访观察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正电子发射体层心肌显象。结果52例完成2年随访。AMI病人BMMC移植后1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术前增加了5.8%(53.9%±2.9%vs59.7%±1.5%,P〈0.05),2年增加了3.8%(57.7%±1.7%,P〉0.05),对照组LVEF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无显著改善。移植组2年心肌代谢缺损区与3个月比较无变化;BMMC移植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HF病人BMMC移植后1年、2年LVEF与术前比较分别增加了8.8%、9.2%(P〈0.01),LVESV下降20.4%、27.8%(均P〈0.05),2年心肌代谢缺损区与3个月比较无变化;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恶化。Holter检测未发现新的心律失常。结论BMMC治疗可明显改善CIHF病人的心功能。而对AMI病人并无左室收缩功能改善的长期效果,仅限制了心室重塑。
高连如王志国田海涛朱智明费宇行徐洪涛陈宇朱家瑞贺声张宁坤丁青艾杨晔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安全性
冷冻法与结扎法建立心力衰竭模型的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张宁坤高连如许如意沈燕华陈宇李贤峰王志国王丽华费宇行杨晔
关键词:冷冻结扎法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充血性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bonemarrowcell,MBMC)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IHF)的可行性、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41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此前瞻性研究,分为两组。(1)细胞移植组:14例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超选择性移植,于气囊充盈下高压注入2mLMBMC(2×106/mL),重复注入6~8次,平均共计(3.28±0.44)×107MBMC;13例经冠状动脉选择性移植,气囊未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细胞,细胞数与上相同。(2)对照常规治疗组:共14例,除细胞移植外其他治疗均相同。结果27例细胞移植患者手术均安全,2例于细胞注入后15~30min感发冷,30min后好转;2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早搏,术后48h持续心电监测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随访3个月时,细胞移植组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好转,射血分数(EF)和心搏量(SV)增加,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减少,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心肌代谢显像示代谢活力心肌增加(23.94±7.28)%(P=0.015);术后第3天、第7天脑钠素(BNP)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心钠素(ANP)水平在术后第7天明显上升;随访6个月1例心力衰竭加重再度住院,无一例死亡。对照组心功能恶化,再入院率71.4%,2例死亡。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修复心肌对改善心功能是安全有效的。
高连如田海涛朱智明王志国费宇行徐洪涛李贤峰陈宇贺声黄友章张宁坤王丽华沈建良刘惠亮丁青艾杨晔
关键词:心力衰竭骨髓细胞细胞移植
CD34^+细胞含量在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2005年
目的:探讨CD34+细胞含量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测定移植前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含量。观察患者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的心肌梗死缺损区面积、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的变化。结果:在移植后3个月,CD34+细胞<4.45×105者心肌梗死缺损区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量上升幅度均明显小于CD34+细胞>4.45×105者(P<0.05)。结论: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过程中,细胞系中CD34+细胞含量多者,其心功能改善好于CD34+细胞含量少者。
张宁坤朱智明王志国李贤峰宋智心朱家瑞贺声高连如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心力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