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70695)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蔡端张延龄马保金朱雷明项建斌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结石
  • 5篇胆结石
  • 5篇胆汁
  • 3篇胆红素
  • 3篇糖链
  • 3篇红素
  • 2篇胆固醇
  • 2篇热力学
  • 2篇热力学研究
  • 2篇未结合胆红素
  • 2篇结合胆红素
  • 2篇固醇
  • 1篇大疱
  • 1篇大疱病
  • 1篇胆固醇结石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疾病
  • 1篇胆囊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蔡端
  • 6篇张延龄
  • 5篇马保金
  • 3篇项建斌
  • 3篇朱雷明
  • 2篇王丽影
  • 2篇查锡良
  • 2篇孙劲文
  • 1篇杨春俊
  • 1篇刘江波
  • 1篇张群华
  • 1篇林中清
  • 1篇王再兴
  • 1篇杨森
  • 1篇王培光
  • 1篇陈进宏
  • 1篇庄永龙
  • 1篇张学军

传媒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胆汁成核活性蛋白中糖链的致石作用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糖链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将 5mg辣根过氧化酶 (HRP)标记蔓陀罗凝集素 (DSA)、麦胚凝集素 (WGA)和伴刀豆凝集素 (ConA) ,鉴定糖链结构与类型 ,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亲和染色的模拟胆汁泡形态学变化 ;通过结晶生长试验检测胆汁泡蛋白 (0 .1g/L)促成核活性及其糖链水解、多肽降解产物的活性改变。结果 胆汁泡蛋白糖链为DSA强结合、ConA(-) ,属多天线复杂型聚糖。HRP DSA标记的泡蛋白糖链 ,直接反映泡蛋白促进胆汁泡聚集、融合及胆固醇单水结晶析出的动态过程。胆汁泡蛋白具明显促成核活性 ,其It、Ig、Ic分别为 0 .5 7、1.5 2及 1.63 (P <0 .0 5 )。糖苷酶切、肽链酶解后其成核活性均几乎丧失。结论 糖链可能参与成核效应蛋白的致石作用过程。
项建斌蔡端张延龄张群华马保金查锡良王丽影
关键词:糖链胆结石
模拟胆汁体系中游离胆红素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16
1999年
在Small的胆汁热力学体系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含游离胆红素(UCB)在内的更完善的热力学体系。方法:研究胆汁中胆固醇、磷脂、胆汁酸盐、pH和总脂浓度等因素对UCB溶解平衡的影响,制作UCB在胆固醇饱和指数(CSI)1.0的模拟胆汁中的饱和溶解度表,并建立描述UCB饱和程度的指标,评估其临床意义。结果:磷脂能抑制UCB溶解;胆固醇则增溶UCB,但随着胆固醇饱和指数的增高,UCB溶解度又呈反比例下降;总脂浓度(TL)越高,UCB的溶解度也越高;在Carey表格的基础上,任何一份饱和模拟胆汁中(pH 7.0,TL<10g/dl),均可找到一个确定的UCB饱和溶解值。临床上胆石症患者与非胆石症患者的游离胆红素饱和指数(BSI)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UCB和胆固醇有共同沉淀的热力学基础。(2)建立一个UCB饱和溶解度表(pH 7.0,CSI 1.0),BSI在致石胆汁和非致石胆汁之间有显著差异。
朱雷明蔡端张延龄
关键词:胆结石胆汁胆红素
利胆冲剂对胆汁成石趋势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利胆冲剂对胆汁成石趋势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利胆冲剂组、胆酸钠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测定服用利胆冲剂前后四项胆汁成石趋势指标:LI,UCB%,BSI和Z值。结果患者服用利胆冲剂前的LI,UCB%,BSI和Z值分别为1.298±0.265,34.72±2.96,0.353±0.093和0.556±0.499;而服用利胆冲剂2周后的LI,UCB%,BSI和Z值分别为0.926±0.208,8.93±1.19,0.154±0.056和0.257±0.211,均显著低于服药前。胆酸钠组和对照组服药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利胆冲剂能有效降低胆汁的成石趋势。
陈进宏蔡端马保金
关键词:胆结石利胆冲剂胆汁
胆汁泡蛋白促成核作用及其主体活性成分的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分析 33 5× 10 3 泡蛋白促成核活性以及多肽、糖链改变对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制备人工模拟胆汁 ,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晶成核生长过程 ,计算成核活性 ;酶法水解蛋白多肽与糖链结构 ,通过结晶生长试验检测 33 5× 10 3 泡蛋白促结晶生长作用以及糖链水解、多肽降解产物的活性改变。 结果  33 5× 10 3 泡蛋白具有强促成核活性 ,成核活性强达 0 310 ,在不同模拟胆汁体系中 ,成核活性基本相同 ;其结晶生长试验活性指数It、Ig、Ic分别为 0 5 7、1 5 2及 1 6 3(P <0 0 5 )。糖苷酶切、肽链酶解后其成核活性均几乎丧失。 结论  33 5× 10 3 泡蛋白可能参与成石过程 ,其中多肽、糖链调节其成核活性。
马保金项建斌蔡端张延龄查锡良王丽影
关键词:胆结石胆汁糖链
综合模拟胆汁体系中未结合胆红素与胆固醇的溶解方式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在含有未结合胆红素 (UCB)、胆固醇、磷脂和胆盐的综合模拟胆汁体系中 ,探讨UCB与胆固醇的溶解方式及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UCB在Small模拟胆汁、胆汁泡 (胆固醇 磷脂泡 )溶液、泡对照组和本底对照组中的饱和溶解度 ,并分析比较Small模拟胆汁在加入过量UCB保存、过滤前后胆固醇含量的变化 ;同时观察UCB对胆固醇过饱和胆汁成核时间 (NT)的影响。结果 :微胶粒、泡能结合UCB而使其溶解 ,UCB能促进胆固醇结晶形成、NT缩短 ,且其差异显著。结论 :UCB溶解依赖胆固醇的溶解方式 ,同时又可能作为促成核因子参与胆固醇结石形成。
孙劲文蔡端马保金张延龄
关键词:未结合胆红素促成核因子
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细菌感染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比较胆固醇类结石患者和非胆石症患者胆道细菌感染情况。方法用不依赖细菌培养的半定量PCR和16SrRNA序列对照法,检测76例胆固醇类结石患者胆囊黏膜、胆汁和胆石中细菌DNA,与34例非胆石患者对照。结果胆石组和非胆石组胆汁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77%和67%,胆囊黏膜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64%和6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组细菌种类主要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链球菌、鞘氨醇单胞菌、脆弱类杆菌和痤疮丙酸杆菌,胆石组菌种比非胆石组丰富,非胆石组菌种基本上均能在胆石组中找到。结论胆固醇结石与非胆石症患者胆道细菌感染率相似,胆固醇结石中存在细菌不足以证明细菌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陈广平朱雷明蔡端
关键词:胆固醇结石聚合酶链反应胆管疾病
凝集素染色分析胆汁成核活性蛋白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促成核蛋白中糖链的结构与类型及其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凝集素探针介导的点印迹法分析相对分子质量为 335 0 0的泡蛋白糖链组成与结构、筛选出最强结合凝集素 ,并借助透射电镜观察泡蛋白参与模拟胆汁泡聚集、融合的微观过程。通过结晶生长试验检测 335 0 0泡蛋白及其脱糖基产物的促成核活性。结果  335 0 0泡蛋白糖链为DSA强结合、ConA(- ) ,属复杂型多天线聚糖。HRP DSA标记泡蛋白糖链可直接反映泡蛋白促胆汁泡聚集、融合及胆固醇单水结晶析出的动态过程。 335 0 0泡蛋白具有明显的促成核活性 ,其成核时间指数、结晶生长速度指数及结晶最终浓度指数分别为 0 .5 7,1.5 2及 1.6 3(P <0 .0 5 ) ,脱糖基后其成核活性几乎完全丧失。结论 糖链影响 335 0 0泡蛋白促成核活性 ,提示其可能参与成核效应蛋白的致石作用过程。
项建斌蔡端张延龄马保金查锡良王丽影
关键词:糖链凝集素胆结石结石形成
金标免疫电镜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研究中的应用
2000年
采用 LR White作为包埋剂 ,用胶体金标记包埋后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技术 ,对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线型 Ig A大疱性皮肤病皮损组织中的抗体和血清中自身抗体对正常人皮肤的结合部位进行研究。发现 Ig G型天疱疮抗体位于桥粒上 ;Ig G型类天疱疮抗体在半桥粒上及透明层中 ;而线型Ig A大疱病 Ig A型自身抗体结合在半桥粒、透明层和致密层中。提示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抗原均位于桥粒复合体上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位于半桥粒上及其下方的透明层中 ;线型 Ig A大疱病抗原位于半桥粒上、透明层和 /或致密层中。本文同时就金标记包埋后免疫电镜在大疱性皮肤病诊断和研究中的价值进行介绍和讨论。
杨森杨春俊张学军王培光王再兴刘江波庄永龙林中清
关键词:免疫电镜大疱病自身免疫性
综合模拟胆汁体系中未结合胆红素的热力学研究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在Admirand-Small胆汁体系基础上建立一含有未结合胆红素(UCB)的综合模拟体系及其数学模型,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胆汁中磷脂、胆盐、胆固醇以及总脂浓度等综合因素对UCB溶解的影响,获得在总脂浓度不一、胆固醇饱和指数(CSI)同时变化的综合模拟胆汁中UCB饱和溶解度的数学表达式,并建立描述UCB致石指数(UCB Lithogenic Index,ULI),评估其临床意义。结果 UCB饱和溶解度值与CSI、磷脂/胆盐+磷脂以及总脂浓度呈有固定的数学关系;临床上胆石症与非胆石症患者胆汁的ULI有显著差异。结论 UCB与胆固醇的溶解、沉淀(热力学)相互影响,考察UCB饱和溶解的指标能判别致石胆汁与非致石胆汁。
孙劲文蔡端朱雷明张延龄
关键词:胆汁未结合胆红素胆盐胆石症总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