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9-111)
- 作品数:8 被引量:307H指数:8
- 相关作者:贾承造陈书平汤良杰金之钧皮学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与油气分布被引量:28
- 2002年
-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位于盆地腹部,主要发育寒武系海相烃源岩,其次是中、上奥陶统海相和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烃源岩分区、分期成熟,形成不同时期的多个供烃中心.克拉通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多个古隆起.不同时期有效供烃中心与古隆起相匹配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古隆起具有多期油气充注历史,并经历了多期调整甚至破坏,有效供烃中心周围的古隆起及其斜坡区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油气相态与供烃中心演化历史有关.海西晚期是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最广泛的成藏时期,毗邻烃源岩、保存条件良好的原生油气藏是勘探的最有利目标;区域盖层之下、断裂带周围、不整合面上和下油气最富集;石炭系砂岩、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内幕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层段;石炭系、志留系砂岩尖灭油气藏、碳酸盐岩缝洞型岩性油气藏是进一步勘探的主要对象.
- 张光亚王红军李洪辉
- 关键词:克拉通盆地油气藏古隆起
-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盆地地温梯度分布特征被引量:84
- 2003年
- 结合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的 10 9口井的地温数据 ,给出了库车盆地的地温场分布特征 .库车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平均地温梯度值为 18~ 2 8℃ km ,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 ,仍然偏低 .库车前陆盆地整体上是属于低温冷盆 ,山前带部位 ,依奇克里克、克拉苏和大宛齐等构造分区是低温冷盆中的高地温梯度带 ;从山前带由北向南 ,地温梯度逐渐降低 .在盆地的南部 ,地温梯度又存在明显差异 .总体上 ,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趋于一致 ,但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变化的速率不同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地温梯度与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的关系以及油气勘探意义 .
- 王良书李成刘绍文李华徐鸣洁王勤葛锐贾承造魏国齐
- 关键词:地温梯度地质构造库车前陆盆地地温场塔里木盆地北缘
-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大型盐推覆构造被引量:75
- 2004年
-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地层层序可划分为中生界盐下层序、古新统一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一第四系盐上层序。盐岩层序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盐岩、膏岩、泥灰岩和紫红色碎屑岩,厚110~3000 m。盐岩层的存在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发育-系列盐相关构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盐推覆构造。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遥感资料和钻井资料揭示,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西秋立塔克山发育大型盐推覆构造,总体呈近东西走向,并略呈往西南凸出的弧形展布,沿走向延伸超过200km,由北往南逆冲推覆距离达30km以上。主断层沿古新统-始新统盐岩层发育,外来推覆体由古新统-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第四系盐上层序组成,表现为受断层控制的单面山,逆冲推覆在原地中生代-新生代地层之上。地质分析和剖面复原结果表明,盐推覆构造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末期以来的喜马拉雅晚期阶段,现今仍具有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不均匀推覆作用,在盐推覆构造的不同地段,逆冲推覆距离、冲断层产状、外来岩系和原地岩系的叠置关系以及盐相关构造的发育都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走向上分段性特点。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受区域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控制。
- 汤良杰金之钧贾承造皮学军陈书平谢会文王子煜
- 关键词:推覆构造褶皱地层层序
- 库车油气系统北带中、新生界主要储层孔隙流体超压成因探讨被引量:18
- 2003年
- 库车油气系统北带在第三系盐—膏质区域盖层之下已经发现了 6个孔隙流体超压的大、中型气田 ,其主要产层的压力系数多在 1 8—2 0之间。通过对他们的地质特征、分布特点和地应力环境分析 ,及与系统南带各油气田和北带第三系盐—膏质区域盖层之上油田对比研究认为 :在第三系盐—膏质区域盖层之下封闭体系中高速充填—强烈压实和剧烈构造挤压是克拉2等气田孔隙流体超压的根本原因 ;由二者诱发的深部岩系中 (包括气源岩在内 )更高的超压流体不断注入是主要储层超压生成的物理机制 ;生烃过程中产生的相变膨胀压力、构造挤压引发的抬升也会对气层超压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 周兴熙
- 关键词:储层孔隙流体新生界油气系统地应力物理机制
- 塔里木北缘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8
- 2003年
- 结合塔里木北缘的库车拗陷和塔北隆起这两个构造单元的地温资料和岩石热物性参数,利用一维热传导方程,给出了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的热结构。塔里木北缘地区平均地表热流为45mW/m^2左右,地幔热流约为20~24mW/m^2,莫霍面温度为514~603℃,热岩石圈厚度138~182km。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区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P波速度结构和岩石学,结合流变学模拟进一步确定了该区的岩石圈强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的流变分层现象明显,整个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以脆性性质为主,下地壳底部才显韧性性质,壳下岩石圈地幔也表现为脆性性质,具有典型的“三明治”结构。此外,岩石圈强度也具有横向变化的特征,隆起区强度大于坳陷区强度;从南往北,强度依次降低,塔北隆起南部强度最大,库车坳陷强度最小。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拉张背景下强度为4.77×10^(12)~5.03×10^(13)N/m,挤压背景下为6.5×10^(12)~9.40×10^(13)N/m,其脆-韧性转换深度在20~33km之间。塔里木北缘的岩石圈较冷且强度较大,岩石圈表现为刚性并以整体变形为主。该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也表明了这一整体变形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 刘绍文王良书李成李华韩用兵贾承造魏国齐
- 关键词:塔里木北缘岩石圈地球动力学P波速度结构岩石学
-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褶皱带中段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被引量:47
- 2003年
-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带古新统—始新统发育盐岩层系,将库车前陆褶皱带构造变形和圈闭样式分为三层,即盐上构造、盐层(盐间)构造和盐下构造。盐上构造包括盐上背斜、盐上道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盐上背冲断块构造、强制褶皱、盐上逆冲断层遮挡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等;盐层(盐间)构造主要包括盐枕构造、盐间断褶构造、盐焊接构造和外来盐席等;盐下构造主要有背冲断块构造、断层相关褶皱、叠瓦冲断带和双重构造等。库车前陆褶皱带盐构造的形成可能受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多重控制。笔者等讨论了盐相关构造油气成藏条件和模式,认为库车前陆褶皱带盐岩层变形与丰富的圈闭构造形成密切相关,烃源岩主要位于盐下,盐岩层作为优质盖层构成石油和天然气藏最优越的遮挡条件,断裂对盐下、盐间和盐上油气成藏都起重要控制作用,但盐下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 汤良杰贾承造金之钧皮学军陈书平谢会文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盐相关构造油气聚集
- 陆-陆碰撞造山带双前陆盆地模式——来自大别山、喜马拉雅和乌拉尔造山带的证据被引量:25
- 2000年
- 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系统 )。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 ,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 -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 (陆内俯冲 )两个阶段 ;早期陆 -陆拼接阶段直接在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原前陆盆地” ,后期大规模陆内逆冲 -推覆 (或陆内俯冲 )阶段在俯冲板块内部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远前陆盆地”(它比原前陆盆地距主缝合带远 )。原前陆盆地和远前陆盆地是同一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是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它们构成了同一大陆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 ,而不是传统概念的单一成因类型前陆盆地。
- 李曰俊陈从喜买光荣曾强罗俊成黄智斌郑多明彭更新
- 关键词:大陆碰撞造山带周缘前陆盆地造山带
- 塔里木盆地多期盐构造与油气聚集被引量:24
- 2004年
- 目的是探讨塔里木叠合盆地多期盐构造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塔里木盆地发育多套含盐(膏)层系,主要包括:(i)早、中寒武世含盐层系,分布在塔北隆起西部和柯坪隆起;(ii)早石炭世含盐层系,主要分布在塔北隆起南斜坡;(iii)古近纪含盐层系,主要分布在库车前陆褶皱带中、西段和塔北隆起;(iv)中新世含盐层系,主要分布在库车前陆褶皱带东段.这些盐岩层系形成于构造相对平静的环境,而盐构造变形发生于构造强烈活动期.尽管盐岩层系都表现出明显的塑性流动特征,但不同层系中盐构造变形样式却有着显著的差别,反映了盐构造变形机制的差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塔里木盆地迄今找到的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藏)都与盐岩层和盐构造的分布密切相关,如塔河油田的形成可能与下石炭统盐岩层系及横向相变泥岩有关,克拉2气田与古近系盐构造有关,迪那气田与中新统盐构造有关,表明盐岩层和多期盐构造对油气聚集有着重要控制作用.塔里木盆地多期盐构造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塔里木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和油气聚集机理.
- 汤良杰金之钧贾承造皮学军陈书平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盐构造油气聚集叠合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