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880)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3
相关作者:何纳卫军乔晓春杨清海董少良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闻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6篇艾滋病
  • 5篇免疫缺陷
  • 4篇缺陷综合征
  • 4篇综合征
  • 4篇免疫缺陷综合...
  • 4篇获得性
  • 4篇获得性免疫
  • 4篇获得性免疫缺...
  • 4篇获得性免疫缺...
  • 4篇感染者
  • 4篇病毒感染
  • 3篇抗病毒
  • 3篇抗病毒治疗
  • 3篇艾滋病患者
  • 3篇病毒感染者
  • 3篇病毒治疗
  • 3篇病患
  • 2篇毒副反应
  • 2篇免费抗病毒治...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 6篇山西省疾病预...
  • 6篇运城市疾病预...
  • 6篇闻喜县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7篇何纳
  • 6篇董少良
  • 6篇乔晓春
  • 5篇杨清海
  • 5篇卫军
  • 4篇曲淑霞
  • 4篇贾望谦
  • 4篇高眉扬
  • 3篇丁盈盈
  • 3篇周仁义
  • 3篇王晋生
  • 3篇张铁军
  • 3篇陈莉
  • 2篇刘星
  • 2篇郭晓黎
  • 2篇陈冬华
  • 1篇林海江
  • 1篇裘丹红
  • 1篇冯济富
  • 1篇吴尊友

传媒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浙江省台州市HIV感染者中HBV和HCV及EBV合并感染率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及EB病毒(EBV)合并感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台州市所有可定期随访的167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男性113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40岁。采用ELISA方法检测确定其HBV、HCV和EBV的血清阳性率。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经异性性接触感染HIV 115例(68.9%)。HBV、HCV、EBV的感染率分别为7.2%、21.0%和93.4%;有2例HIV感染者同时感染了HBV、HCV、EBV等3种病毒;有35例(21.0%)HIV感染者同时感染了HCV和EBV。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感染者中,农民的HBV感染率高于从事商业服务者,经血液途径感染HIV者的HCV感染率高于经性途径感染HIV者,已婚者的EBV感染率高于未婚者。结论当地HIV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BV、HCV和EBV共感染者,不同特征的HIV感染者中HBV、HCV和EBV的共感染率不同。
陈莉林海江冯济富裘丹红高眉扬何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EB病毒感染率
山西省某县艾滋病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了解山西省某县艾滋病患者中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HSV-2)的感染率,并分别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山西某县全部已纳入抗病毒治疗的195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血清学检测确定其HSV-1和HSV-2的感染情况;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95份,采集血样195份.195例艾滋病患者中,绝大多数(96.9%)为农民;男性116例(59.5%),女性79例(40.5%);年龄以20~50岁为主(146例,占74.9%);已婚有配偶者180例(92.3%).经有偿采供血或输血途径感染者176例,占90.3%.CD4+:T细胞计数(1~1531)×106个/L[(323.6±14.8)×106个/L],26.5%患者的血液CD4+T细胞计数〈200×106个/L.154例患者(79.0%)目前有性伴;118例(86.8%)患者最近6个月内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123例(91.8%)患者在最近一次的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HSV-1的IgG抗体阳性率为84.1%(164/195);HSV-2的IgG抗体阳性率为13.3%(26/195).合并感染HSV-1和HSV-2的有14例(7.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V-2感染与婚姻状况有关(OR=7.41;95%CI:2.42~22.73;P〈0.01),未婚患者HSV-2感染率(46.7%,7/15)高于已婚者(10.6%,19/180).结论 当地艾滋病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SV-1和HSV-2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HSV-2感染与婚姻状态有关.
陈莉杨清海董少良卫军贾望谦曲淑霞乔晓春何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单纯疱疹病毒属统计学
HIV感染者体内Epstein-Barr病毒致癌性潜伏膜蛋白-1功能区C末端DNA序列分析
2011年
目的初步了解在HIV感染者体内,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致癌性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ain-1,LMP-1)功能区C末端DNA特异性30bp缺失的发生率和33bp重复序列拷贝数的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175例HI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中EBV的LMP-1功能区C末端的基因片段,并进行核酸序列分析。为了避免核酸质量对实验成功率的影响,同时对提取的所有标本DNA的MDR1 C3435 T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所有HIV感染者的PBL标本中,MDR1 C3435 T基因均成功扩增(扩增率为100%),证明标本的DNA质量合格。175例标本中的33例可以成功扩增EBV-DNA(阳性率为18.9%)。在33例EBV-DNA阳性的标本中,27例(81.8%)的LMP-1基因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30bp缺失(the 30bp-del),其33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分别为4(4例,14.8%)、5(12例,44.4%)、6(8例,29.6%)、7(3例,11.1%);其他6例LMP-1核酸序列没有发生30bp核甘酸缺失,其33bp重复序列单位的拷贝数为4(5例,83.3%)、5(1例,16.7%)。结论 HIV感染者体内EBV致癌性LMP-1功能区C末端基因发生特异性30bp缺失的频率为81.8%,而其33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为4、5、6、7,共4种。
周素娟丁盈盈高眉扬陈莉张铁军何纳
关键词:HIV感染者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1巢式PCR
山西省某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危险行为研究
2009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HIV感染者性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HIV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195例HIV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5.6岁(25~64岁),其中男性119例(61.0%),女性76例(39.0%);已婚者152例(77.9%);绝大多数患者(82.6%)系通过既往采供血途径感染HIV。136例(69.7%)在最近6个月中有过性行为,其中132例已婚者在最近6个月中有过性行为,每次性生活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7.1%,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为92.3%;另外4例未婚或离异者在最近6个月中有过性行为,其中3例每次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大多数的农村HIV感染者性生活频率不高,在性生活中多数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但是仍有7.7%~25.0%的HIV感染者在性生活中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仍应加强对这部分感染者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
陈冬华贾望谦周仁义乔晓春董少良杨清海王晋生曲淑霞卫军高眉扬郭晓黎张铁军何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行为安全套
142例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被引量:38
2008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依从性、免疫学变化和生存情况。方法选择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底所有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且年满18周岁的HIV/AIDS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0.5、1、2、3、6、9……个月均接受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杏,监测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生存情况等。结果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四分位距(IQR):15.5~20.8个月]。经抗病毒治疗前,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值为154个/μl[四分位距(IQR):81~212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初3个月增长幅度最大,从基线水平的154个/μl上升到220个/μl(P〈0.001),随后增长减缓,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相比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例,〈100个/μl的病例治疗初3个月该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病例治疗后第3、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4、0.88和0.87,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初始治疗方案(NVP组和EFV/IDV组)变量后,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比较,≥50个/μl的病例存活时间更长,死亡危险比(HR)为0.21(95%CI:0.06~0.68)。结论抗病毒治疗对HIV/AIDS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相关。
丁盈盈贾望谦王晋生董少良杨清海周仁义曲淑霞陆立星卫军乔晓春高眉扬郭晓黎张铁军吴尊友何纳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山西省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质量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HIV感染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MOS-HIV量表调查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95例HIV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5.6±8.2)岁,其中男性119例(61.0%),女性76例(39.0%);大多已婚(77.9%);83.0%的患者系通过既往采供血途径感染HIV;在心理健康总评分,总体健康感受、精力/疲劳、生活质量、心理功能和健康转变5个维度,男性评分高于女性;在生理健康总评分,躯体功能和疼痛2个维度,低年龄组评分高;在总体健康感受、生活质量、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5个维度,收入高组评分高。结论重点关注女性、老年、收入较低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将有助于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
陈冬华周仁义王晋生贾望谦乔晓春董少良杨清海卫军曲淑霞何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生活质量
山西省闻喜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毒副反应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山西省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纳入免费ART项目的 205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定期进行毒副反应临床和实验室评估。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中位治疗时间为47.0个月。在治疗过程中,84.6%的患者出现药物相关毒副反应,常见的短期毒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52.8%)、贫血(38.5%)、疲倦(30.3%)、皮疹(24.1%)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6.4%)等;中长期毒副反应有肝毒性(17.4%)、外周神经炎(15.9%)和血清淀粉酶升高(9.2%)等。ddI与消化系统症状,AZT与贫血,d4T、ddI和AZT与外周神经炎,NVP和EFV与皮疹和肝毒性,NVP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以及d4T与血清淀粉酶升高间有一定的特异关联。针对NVP诱导的肝毒性和AZT诱导的贫血,在更换药物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抗病毒治疗开始后短期与长期内有不同的毒副反应谱,且有一定药物特异性,应保持对患者治疗不同阶段常见药物毒副反应的定期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刘星乔晓春董少良杨清海卫军丁盈盈何纳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毒副反应
山西省闻喜县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毒副反应研究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艾滋病病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ART)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山西省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期间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的艾滋病病人共205名进行研究分析,...
刘星乔晓春董少良杨清海卫军丁盈盈何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治疗毒副反应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