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101063)

作品数:23 被引量:317H指数:11
相关作者:梁冰薛强刘晓丽刘建军李宏艳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污染
  • 9篇运移
  • 9篇污染物
  • 7篇渗流
  • 6篇有机污染
  • 6篇有机污染物
  • 5篇地下水
  • 5篇动力学模型
  • 5篇污染物运移
  • 5篇力学模型
  • 3篇多孔介质
  • 3篇摄动
  • 3篇渗流问题
  • 3篇数学模型
  • 3篇填埋
  • 3篇土壤
  • 3篇流固耦合
  • 2篇地下水污染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问题

机构

  • 24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4篇梁冰
  • 20篇薛强
  • 17篇刘晓丽
  • 3篇刘建军
  • 2篇高红梅
  • 2篇兰永伟
  • 2篇李宏艳
  • 1篇陈贺
  • 1篇孙可明
  • 1篇曹国强
  • 1篇王起新

传媒

  • 3篇岩土力学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工程勘察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灌溉排水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土壤与环境
  • 1篇煤炭学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4
  • 13篇2003
  • 5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分形描述被引量:41
2003年
针对土壤、岩石等多孔介质结构的复杂性,从其结构形成的物理机制和达西定律出发,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将土壤等作为在统计意义上具有分形特征的多孔介质来研究其水力参数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其分维数之间的定量化的函数式。试验应用扫描电镜法研究了多孔介质断面微结构并算出分维数。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预测的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测多孔介质水力参数。
刘晓丽梁冰薛强
关键词:多孔介质渗透率分形分维数渗透率
多场耦合理论在污染物运移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2年
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过程,不仅是地下水渗流场和浓度场相互耦合的问题,而且介质的变形及内部温度的改变对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是一个多场耦合动力学问题。论述了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几类环境污染问题,并对引发环境污染的地质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初步探讨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的动力学行为,详细阐述了多场耦合理论在污染物运移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薛强梁冰王起新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污染物运移多孔介质数学模型
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被引量:13
2005年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为了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逐步达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剖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长期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介绍了生态环境灾害的调查方法与监测手段,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方法与策略。通过建立具有系统综合性、动态可调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恢复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文章还就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研究方向及目标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梁冰刘晓丽李宏艳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深地层掩埋核废料过程中相关动力学问题被引量:1
2005年
在充分考虑水的扩散,热梯度和热膨胀应力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核废料深地层掩埋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渗流场三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力学机理,并提出了在这三场耦合作用下新的数学模型。并针对核废料处置安全性评价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为深地层掩埋核废料过程中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高红梅梁冰兰永伟
关键词:核废料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
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问题的摄动解被引量:10
2003年
考虑变形多孔介质渗透参数 (渗透率和孔隙度 )与孔隙压力呈负指数变化的特点 ,建立了多孔介质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 ,采用积分变换方法求出了一维非线性渗流问题的摄动解 ,并对常数渗透参数和指数渗透参数的渗流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 :两者之间的差别较大 ,且渗透参数的变化对于流体渗流中后期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对渗流早期影响不大 。
梁冰薛强刘晓丽
关键词: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摄动解孔隙压力积分变换
地下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通过对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 ,建立了地下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变系数动力学模型 ,并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解析求解 ,同时对动力学模型中的各物性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 :地下水流速和弥散系数对于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的影响最大 ;当地下水流速比较大时 ,忽略衰变、吸附及生物降解作用的综合系数影响 ,不会造成太大误差。这对于定量化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对流 扩散状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同时还为土壤污染预测预报、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途径。
刘晓丽梁冰薛强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有机污染物迁移动力学模型
填埋场中气体运移的非稳定耦合渗流数学模型被引量:29
2002年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和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填埋场内挥发性气体在土壤中迁移气-固耦合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的非线性特性,采用摄动法求出模型的拟解析解。通过解析求解研究了挥发性气体在土壤中耦合与非耦合渗流情况下孔隙压力分布动态特征,为预测和预报挥发性气体在土壤中的扩散状况,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控制污染的扩散提供了理论依据。
薛强梁冰刘晓丽
关键词:非稳定渗流气体运移摄动解数学模型填埋场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释放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运用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理论及水力学原理,建立了土壤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释放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模型进行了解析求解,运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所建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土壤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释放的真实过程,准确地描述土壤固相释放时液相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规律,为准确预测和预报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扩散状况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防止二次污染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刘晓丽梁冰薛强
关键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动力学模型解析解
填埋气体迁移气-热-力耦合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 势弹性力学原理 ,运用多场耦合理论建立了填埋场中可压缩垃圾气体迁移耦合的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摄动法及积分变换法对该强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拟解析求解。通过算例对比分析 ,探讨了耦僵动力场中气压、温度和应力变化对可压缩气体迁移的影响 ,得出了垃圾气体迁移过程中的孔隙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三场耦合作用与非耦合作用相对差别较大 ,耦合效应不能忽略。这为定量化研究垃圾气体在填埋场中的扩散状况以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和收集、防止二次污染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薛强梁冰孙可明刘晓丽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气体迁移固体废物处理摄动法
有机污染物运移的动力学预测模型及模型参数分析被引量:12
2003年
本文提出了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动力学环境预测耦合模型 ,给出了耦合模型的有限元格式 ,并对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迁移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 ,探讨了模型参数kd、λ1、λ2及Dz 的变化对有机污染物运移的影响 ,为定量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 水环境中分配与去向提供理论依据 。
薛强梁冰刘晓丽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动力学模型模型参数水环境水分运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