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3ZR1446300)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潘强刘新垣李红艳杨冬梅董文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TP53基因敲除HeLa细胞系(英文)被引量:2
- 2016年
- 该研究利用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了TP53(tumor antigen p53)基因敲除He La细胞系。CRISPR/Cas9系统能够精确地切开TP53基因并在双链断裂处插入选择标记(通过与供体质粒进行同源重组获得)。进一步的功能试验表明,TP53基因敲除的He La细胞拥有更强的细胞增殖能力、化疗耐药性以及氧化应激能力,提示He La(TP53–/–)恶性程度增强。所有的数据旨在描述一个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即通过CRISPR/Cas9系统来构建基因缺失细胞系,期望在较大程度上帮助研究和阐明基因功能以及细胞机制。
- 董文洁杨远勤方先龙尹晓飞徐燕妮王娇娇褚亮王如伟方玲吴帅刘新垣
- 关键词:TP53基因敲除
- 硫利达嗪联合溶瘤腺病毒ZD55-TRAIL对HeLa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方法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较为有效的癌症生物治疗方法,但其癌症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提高。在该研究工作中,通过联合使用临床神经治疗药物硫利达嗪(thioridazine)与溶瘤腺病毒ZD55-TRAIL来增强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MTT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晶紫染色实验观察了联合使用thioridazine和ZD55-TRAIL对子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使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了联合使用thioridazine和ZD55-TRAIL在引起HeLa细胞发生凋亡上的作用。结果表明,小分子药物thioridazine与病毒ZD55-TRAIL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XIAP的水平,更显著地促进HeLa细胞发生凋亡。该研究首次报道了联合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thioridazine和ZD55-TRAIL对子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子宫颈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 杨冬梅方先龙杨玙李红艳潘强徐海能
- 关键词:硫利达嗪凋亡
- 一个革命性的抗癌研究策略: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被引量:3
- 2015年
- 2001年,笔者提出了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CTGVT)的概念,即将一个抗癌基因插入到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中,从而将基因治疗与溶瘤病毒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由于溶瘤病毒能大量复制,插入其中的基因也能大量复制,故其抗肿瘤效果大增,较单用基因治疗或OV治疗强数十至上百倍。随后又引入双基因策略(CTGVT-DG),即向OV载体插入两个抗癌基因,由于两个抗癌基因之间可能存在互补或协同效应,在一些动物癌症模型中几乎能杀灭全部移植性肿瘤。近年来又采用纳米粒子把CTGVT-DG病毒颗粒包被,或者采用溶瘤痘病毒(OncoPox)作为载体与CTGVT-DG策略相结合,后者将可构建一系列抗癌作用极好的双基因OncoPox-gene1-gene2产物。国外多数使用OV-GM-CSF策略,仅局限于GM-CSF的免疫功能,忽视了基因复制的剂量效应及其重要性,这就是中国的CTGVT-DG胜过西方的优势之处。
- 刘新垣
- 关键词:癌症基因治疗
- 三种连接子多肽对抗癌融合蛋白翻译后剪切效果比较研究
- 2014年
- IL-24和Smac为靶向癌症的多基因治疗研究中重要的候选基因.在构建IL-24和Smac双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选择一个稳定高效的连接子非常关键.利用三个不同的连接子多肽序列IETD、EEED、F2A构建三个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24-IETD-Smac、pcDNA3.1(+)-IL-24-EEED-Smac、pcDNA3.1(+)-IL-24-F2A-Smac,并联合5-氟尿嘧啶(5-FU)处理研究各连接子介导的融合蛋白剪切效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IL-24-linker-Smac双基因表达载体中,F2A连接子剪切效果最佳且与caspase活性成正相关.IETD、EEED连接子介导的融合蛋白都有一定的剪切,但IETD/EEED多肽影响了上游IL-24蛋白的半衰期,加速了剪切后IL-24蛋白的泛素化降解.本研究为构建靶向癌症应用的双基因或多基因载体提供了设计参考.
- 李红艳周志明潘强杨冬梅顾锦法沈佳妮王世兵章康健
- 6种化合物对肝癌细胞活性影响的比较
- 2015年
- 肝癌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在中国,每10万人中约有将近40人罹患肝癌。在临床治疗肝癌等癌症的方法上,最常用最普遍的手段是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等方法。不同的化合物对不同的癌症细胞的细胞活力影响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比较不同的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的细胞活力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利用MTT检测细胞活力的方法,分别检测了不同浓度的阿霉素,顺铂,依托泊苷,5-FU,甲硫哒嗪和白藜芦醇等6种常用化合物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活力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阿霉素,依托泊苷,甲硫哒嗪和白藜芦醇的IC50值分别为0.25μg/mL,20μg/mL,500μM,20μM。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阿霉素浓度的升高,肝癌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正常肝细胞的活力也有一定的下降;随着依托泊苷的浓度的增加,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的细胞活力都显著下降;随着甲硫哒嗪的浓度的增加,肝癌细胞活力显著下降,正常肝细胞的活力几乎没有影响。
- 周驰凯潘强
- 关键词:肝癌细胞化学治疗化合物细胞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