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236)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廖斌更多>>
- 相关机构:武夷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社会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高加林、孙少平、涂自强勾勒出1980年代以来乡村蚁族形象谱系及其奋斗史。当代乡村青年正经历从强者奋斗到向下的颓败和逆来顺受的甘心认命;他们的挣扎与时代高度偶合与同构。涂自强身上,浓缩一类乡村蚁族的命运,折射社会转折处的隐忧和时代前行之殇。涂自强式的运命,表明乡村青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呈现打工化、蚁族化、飘浮无依的时代特征和群体面貌,这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 廖斌
- 新世纪乡土文学的身份认同、出走模式与乌托邦叙事——以《寻根团》为中心的思考被引量:1
- 2014年
- 《故乡》与《寻根团》具有互文的意义,后者是文化诗学小说、后寻根文学。它传承《故乡》对"乡村现代性转型"的拷问,在鲁迅的文明/愚昧的启蒙起点上,超越时空立足于身份认同、反思现代性、三农问题等维度发问,显示更加决绝的出走姿态。主人公王六一的认同从失根——寻根——扎根,从身份的建构——解构——重构,终于完成"故乡"从乌托邦——异托邦——恶托邦的认识转化与出走。农民心灵的安顿、溃败乡村的建设值得思考。
- 廖斌
- 关键词:乡土文学现代性转型身份认同乌托邦叙事
- 传媒现代性:新时期乡土文学中的风景发现、现代启蒙、人格塑造与消费导向
- 2015年
- 新时期乡土文学塑造一系列农民形象,他们与现代传媒共生互动。一方面,他们透过传媒"开眼看世界"并发现风景,接受现代观念;另一方面,传媒的现代化内容与理念,以外部力量推动和文化输入的方式,将现代意识楔入乡村,发挥现代启蒙、人格型塑和消费导向的作用,并革新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日常行为、生产观念、价值取向乃至审美情趣等。新时期文学中的乡村现代转型与传媒的共谋、同构关系值得考察。
- 廖斌
- 关键词:现代传媒现代人格
- 新世纪乡土文学的身份认同、出走模式与乌托邦叙事——以《寻根团》为中心的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故乡》与《寻根团》具有互文的意义,后者是文化诗学小说、后寻根文学。它传承《故乡》对"乡村现代性转型"的拷问,在鲁迅的文明/愚昧的启蒙起点上,超越时空,立足于身份认同、反思现代性、三农问题等维度发问,显示更加决绝的出走姿态。主人公王六一的认同从失根—寻根—扎根;从身份的建构—解构—重构,终于完成"故乡"从乌托邦—异托邦—恶托邦的认识转化与出走。农民心灵的安顿、溃败乡村的建设值得思考。
- 廖斌
- 关键词:乡村文学现代性转型身份认同乌托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