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879)

作品数:28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全忠刘原君齐蔓莉姚卫锋盛彩虹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衣原体
  • 20篇沙眼
  • 15篇沙眼衣原体
  • 7篇免疫
  • 6篇疫苗
  • 6篇噬菌体
  • 6篇外膜蛋白
  • 6篇细菌
  • 6篇菌体
  • 5篇细菌外膜蛋白...
  • 5篇免疫效应
  • 4篇生殖道
  • 4篇克隆
  • 4篇VP1蛋白
  • 3篇衣壳
  • 3篇衣壳蛋白
  • 3篇生殖道沙眼衣...
  • 3篇泌尿
  • 3篇泌尿生殖
  • 3篇泌尿生殖道

机构

  • 28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刘全忠
  • 23篇刘原君
  • 17篇齐蔓莉
  • 14篇姚卫锋
  • 11篇盛彩虹
  • 10篇侯淑萍
  • 8篇李燕
  • 5篇王惠平
  • 4篇李艳飞
  • 4篇王敬
  • 4篇田敬群
  • 4篇冯斌
  • 4篇马璟玥
  • 3篇江勇
  • 3篇尤聪
  • 3篇李宜儒
  • 3篇李玲杰
  • 3篇展小飞
  • 3篇杨丽娜
  • 3篇孙毅娜

传媒

  • 12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在D型沙眼衣原体外膜中结合位点的检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发现噬菌体phiCPGl衣壳蛋白Vpl在沙眼衣原体中的结合位点,为理解噬菌体与衣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线索。方法诱导表达噬菌体phiCPGl的衣壳蛋白Vpl,通过胶回收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复性后以Far-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Vpl是否能与衣原体外膜中重组多形外膜蛋白(rPmp)家族及主要外膜蛋白(MOMP)结合。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蛋白Vpl;抗Vpl的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印迹,结果无特异性条带出现,可见针对Vpl的单克隆抗体不与任何一种rPmp结合。Far-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rPmpI的位置出现明显的条带,在相对于其他rPmp和MOMP的位置无特异性条带的出现,证实Vpl能特异结合D型沙眼衣原体标准株的外膜蛋白rPmpI。结论沙眼衣原体外膜中有Vpl的结合位点,可能通过和rPmpI的结合从而特异性地与沙眼衣原体结合。
刘原君孙毅娜姚卫锋李燕李卓然卫酒荣刘全忠
关键词:细菌噬菌体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E型沙眼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诱导恒河猴的交叉免疫效应
2012年
目的探讨E型重组主要外膜蛋白(rMOMP)对恒河猴诱导产生的衣原体交叉免疫应答效应。方法恒河猴分3组,每组2只,分别为佐剂蛋白组、佐剂组、对照组。于第0、2、4周双侧肱三头肌注射。末次免疫后两周,ELISA检测恒河猴血清中沙眼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和细胞因子IFN-γ,MTT法检测恒河猴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观察恒河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恒河猴的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结果佐剂蛋白组产生了较强的抗rMOMP反应和高水平细胞因子。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明显强于对照组,抗体中和试验蛋白佐剂组血清能抑制D/E/H/L2型沙眼衣原体生长。结论沙眼衣原体rMOMP能刺激恒河猴产生有效的交叉免疫。
李宜儒姚卫锋展小飞王敬盛彩虹李艳飞冯斌刘原君齐蔓莉刘全忠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疫苗交叉免疫恒河猴
沙眼衣原体E型重组主外膜蛋白疫苗和DNA疫苗免疫效应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E型重组主外膜蛋白(rMOMP)疫苗和MOMP 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效应。方法用纯化的rMOMP和DNA疫苗分别通过股四头肌肌注和阴道黏膜涂布的途径免疫BALB/C雌鼠。通过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和阴道冲洗液sIgA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因子检测、阴道脱落细胞种植等指标进行两组免疫效应的比较。结果rMOMP肌注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OD450值为0.424±0.075,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足垫增厚0.272±0.054mm;DNA肌注组:血清IgG抗体水平OD450值为0.332±0.033,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右足垫增厚0.258±0.041mm。通过肌注途径诱发的保护性免疫应答rMOMP蛋白疫苗好于DNA疫苗(P<0.05)。结论rMOMP蛋白疫苗的免疫应答强于DNA疫苗,通过阴道涂布途径不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盛彩虹刘原君齐蔓莉侯淑萍姚卫锋刘全忠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DNA疫苗免疫效应
沙眼衣原体E型DNA疫苗细胞免疫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构建的沙眼衣原体E型DNA疫苗所产生的细胞免疫效应。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肌内接种免疫的方式,将小鼠分为接种空质粒的阴性对照组、DNA疫苗免疫组和接种灭活沙眼衣原体E型原体的阳性对照组。通过观察小鼠后足垫局部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沙眼衣原体原体刺激后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ELISA检测血清IFN-γ水平、实验动物经生殖道进行同型沙眼衣原体攻击后局部的衣原体培养情况以及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来研究所构建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结果DNA疫苗组和灭活原体组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空质粒组、DNA疫苗组和灭活原体组的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分别为1.48±0.15、2.35±0.25、3.81±0.30,后两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灭活原体组增殖更明显。三组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309.2±157.9)μg/L、(593.3±342.6)μg/L、(2891.7±1048.8)μg/L;DNA疫苗组和灭活原体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灭活原体组IFN-γ水平更高。沙眼衣原体E型原体攻击后,空质粒组小鼠生殖道局部能够培养出衣原体,生殖道局部组织有破坏。另两组衣原体培养阴性,生殖道局部组织完好。结论沙眼衣原体E型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产生一定的沙眼衣原体特异性细胞免疫,该疫苗对同型沙眼衣原体的生殖道攻击具有保护作用。
齐蔓莉王敬刘全忠陈锦英汤乃军
关键词:衣原体沙眼疫苗超敏反应迟发型
衣原体噬菌体ΦCPG1衣壳蛋白Vp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获得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Vp1蛋白,制备抗Vp1的单克隆抗体并检测临床分离的沙眼衣原体标本中是否存在噬菌体.方法 原核表达并纯化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衣壳蛋白Vp1,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分泌株,利用ELISA、Western印迹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采用动物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通过G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沙眼衣原体噬菌体.结果 获得纯化的Vp1蛋白和3株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发现染色体数目平均为96,结构上多数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少数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别均为IgG1.纯化后单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02400.利用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20份临床标本,结果未发现衣原体噬菌体.结论 成功获得重组的衣原体噬菌体φCPG1Vp1蛋白及抗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沙眼衣原体株中噬菌体未发现阳性标本.
侯淑萍刘原君马璟玥盛彩虹邵丽丽王梅王惠平刘全忠
关键词:抗体单克隆衣原体沙眼
衣原体MOMP蛋白生物多态性及细胞表位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预测并分析比较衣原体MOMP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以各株衣原体MOM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预测蛋白的抗原表位;以ClustalX软件序列比对分析其多变区。结果:各株MOMP蛋白含多个抗原位点,各序列在第80-107、165-178、249-264、332-346位序列高度差异,并出现比对"空沟"。多个强表位位于序列保守区内。结论:MOMP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预测的抗原位点为之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单抗制备、亚单位疫苗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宜儒姚卫锋盛彩虹李玲杰尤聪展小飞刘原君齐蔓莉刘全忠
关键词:衣原体
D型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的克隆、表达、鉴定及其免疫原性初探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获得D型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基因及其蛋白,并鉴定其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目的基因,将其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埃希菌DH5c~,提取质粒进行酶切、测序、PCR鉴定。再将重组质粒转化人大肠埃希菌BL21并诱导表达,Western印迹鉴定目的蛋白,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磁珠纯化pgp3-GST融合蛋白。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Western印迹检测抗体与pgp3蛋白的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体效价。结果克隆目的基因序列长度为795bp,与基因库中一致,Western印迹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4000,并得到纯化蛋白。所得兔血清可识别pgp3蛋白,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25600。结论成功表达具有强免疫原性的pgp3-GST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孔杰孙毅娜赵乐然肖萌王敬李卓然刘原君刘全忠
关键词:衣原体沙眼重组融合蛋白质类免疫法
沙眼衣原体标准株不同型之间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鉴定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是否为正确型别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连续多次传代培养,每次培养后用卢戈氏碘液染色观察并进行包涵体计数,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RFLP分型鉴定。结果经分型鉴定后,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为相应的D型、F型、I型;同样的接种剂量400μL,D型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包涵体数(反应感染率)直线增加,F型、I型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包涵体数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没有明显增多,即感染率没有明显增加。结论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分型后均为正确的型别,但不同型之间感染率增长的差异明显,为理解沙眼衣原体不同型别致病性的不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刘原君齐蔓莉绍丽丽盛彩虹姚卫锋侯淑萍刘全忠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感染率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体外药敏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三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体外药敏试验,评价药敏结果和临床疗效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碘染包涵体计数的方法,将采集到的符合要求的237株临床株进行细胞传代培养,并对其中52株感染率达90%以上的标本进行3种大环内酯类的药敏试验。结果共培养出沙眼衣原体82株,阳性率为34.60%。感染率达90%的52株药敏结果(MIC)分别为红霉素0.25~2μg/mL,阿奇霉素0.063~1.000μg/mL,克拉霉素0.004~0.064μg/mL。结论共发现13株红霉素耐药株,未发现对其他2种抗菌药耐药的菌株,但阿奇霉素MIC较以前报道升高。
杨丽娜江勇刘全忠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大环内酯类药敏试验
衣原体噬菌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又称细菌病毒,能在细菌体内快速增殖。现已发现6种衣原体噬菌体Chp1、Chp2、Chp3、Chp4、CPAR39、PhiCPG1。衣壳蛋白Vp1、Vp2、Vp3是衣原体噬菌体的3种主要结构蛋白。衣原体噬菌体的研究为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马璟玥刘全忠
关键词:衣原体VP1VP2VP3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