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91100110100)

作品数:10 被引量:248H指数:5
相关作者:史国安王玮郭香凤侯小改王娟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洛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牡丹品种
  • 2篇花器官
  • 2篇嫁接
  • 2篇成活率
  • 1篇断根
  • 1篇断根处理
  • 1篇断胚根
  • 1篇引物
  • 1篇引物筛选
  • 1篇油料
  • 1篇油料植物
  • 1篇油用
  • 1篇幼苗
  • 1篇栽培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脂肪酶
  • 1篇脂肪酶活性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植物

机构

  • 8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洛阳国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史国安
  • 3篇王玮
  • 2篇郭香凤
  • 2篇王娟
  • 2篇李友军
  • 2篇高双成
  • 2篇侯小改
  • 1篇李嘉珏
  • 1篇包满珠
  • 1篇范丙友
  • 1篇郭大龙
  • 1篇黄海霞
  • 1篇施江
  • 1篇李昕
  • 1篇刘改秀
  • 1篇王哲
  • 1篇贾甜
  • 1篇刘春洋
  • 1篇侯娟
  • 1篇张旭东

传媒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南农业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牡丹品种‘胡红’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脂肪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以牡丹品种‘胡红’为材料,采用改良铜皂法测定了牡丹花发育过程中花瓣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牡丹花瓣粗脂肪酶作用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5℃。OP乳化剂提高酶活性3.5倍,Mg2+对酶活性没有影响。露色期(I级)脂肪酶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最高,之后各时期酶活性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在盛开期(V级)有一小高峰。
史国安郭香凤高双成李昕李友军包满珠
关键词:花瓣脂肪酶活性
中国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及对策被引量:92
2014年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特有生物资源,中国栽培牡丹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药用、观赏与综合利用三个发展阶段。牡丹容易大面积栽培,生态经济作用突出、牡丹籽产量高、籽油品质优,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概要介绍了中国发展木本油料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与关键技术,提出将油用牡丹归入新木本油料在国家层面加以发展的建议,指出了当前发展油用牡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油用牡丹种植、加工和生态建设3个方面的相应对策。
史国安焦封喜焦元鹏杨会安韩孟伟吴育谦史秉锐
关键词:木本油料植物
牡丹嫁接成活率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进行牡丹嫁接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时间早、采用贴接法、选择适应强的品种、以牡丹根作砧木进行嫁接繁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刘改秀张西方
关键词:嫁接成活率
不同花型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牡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用SRAP-PCR技术对20个牡丹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并用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131条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其中90条谱带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检测率为69.6%,表明受试牡丹品种之间含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部分花型相同的品种相聚,但部分花型不同的品种亦相聚。说明聚类结果与牡丹品种的花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未有完全一致的关系。
王娟郭大龙侯小改范丙友刘改秀李友军
关键词:亲缘关系SRAP分析
牡丹SCoT分子标记正交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45
2011年
以牡丹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的五因素(Taq酶用量、Mg2+浓度、模板DNA用量、dNTPs浓度和引物浓度)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优化的牡丹SCoT-PCR反应体系:Mg2+2.50 mmol/L、dNTPs 0.25 mmol/L、引物0.60μmol/L、Taq DNA聚合酶0.50 U、模板DNA 1.00 ng/μL,1×PCR-Buffer,总体积20.00μL。比较各因素对扩增反应的结果,其中以Mg2+浓度的影响最大,DNA模板用量的影响最小。运用牡丹17个品种验证了该体系稳定可靠,并从36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24个引物。这一体系的建立及多态性引物的筛选为今后利用SCoT标记技术对牡丹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侯小改王娟贾甜张钰乾侯娟李嘉珏
关键词:正交设计引物筛选
牡丹籽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02
2013年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萃取率的3个因素(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了考察;以萃取率为响应值,以温度、压力和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L934),对提取条件较为温和、对油脂抗氧化性成分破坏较小的超临界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DPPH法和亚铁离子(Fe2+)诱导的过氧化体系法,以油酸为对照,研究了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两种工艺提取的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最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 MPa、时间60 min,牡丹籽油的萃取率为28.86%;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0%,其抗氧化性质与脂溶性抗氧化剂类似;超临界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压榨油,而经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则低于压榨油,说明超临界CO2提取的牡丹籽油品质优于压榨油,建议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高附加值牡丹籽油。
史国安郭香凤金宝磊黄海霞王玮张淑霞王凤楼
关键词: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脂肪酸组成抗氧化活性
适合长季节容器栽培牡丹品种的筛选
2013年
研究了10个不同牡丹品种对长季节容器栽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鲁菏红、洛阳红和富贵满堂的表现较好,其株高、株幅、叶片长、叶片宽在3年试验期间变化幅度小,在种植3年后仍能开花。
刘振国王占营卢林郭亚珍庞静静
关键词:长季节容器栽培
牡丹花器官结冰点和过冷却点的研究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原产中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中原地区牡丹的自然花期一般在每年4月上中旬,这一段时间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常出现剧烈降温,甚至出现零下雨雪霜冻天气。目前关于牡丹花器官...
史国安孟海燕李委涛王玮高双成施江
关键词:花器官过冷却点结冰点抗寒性
文献传递
断根处理对牡丹‘凤丹白’幼苗根系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以牡丹‘凤丹白’沙藏催芽种子为试验材料,待其胚根生长至约10cm时,进行30%、60%、90%三种程度的断胚根处理,以不断根处理为对照,观察不同程度断胚根处理对其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处理明显影响牡丹一年生幼苗的根系发育及植株生长状况,显著促进一级肉质侧根发育。30%断根处理幼苗一级肉质根的条数和总长度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1.03倍和1.17倍;90%断胚根处理幼苗一级肉质根的粗度和平均长度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1.38倍和0.97倍。结果提示,断根处理改变了牡丹幼苗主根发达、侧根发育不足的特性。
刘春洋史国安王玮
关键词:断胚根根系发育
牡丹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试验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加快国外引进和名优精品牡丹的繁殖速度.建立牡丹种苗系列化繁育体系,是今后牡丹产业化开发的关键环节。根据基金项目建设内容,经过嫁接繁殖试验,筛选出最有效的嫁接方法。
刘改秀王海歌郑红霞李晓斐姜钧
关键词:嫁接方法繁殖试验成活率繁殖速度项目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