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XZS004)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再聪赵玉平霍红霞黄兆宏吴超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兰州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唐西州里正铨拟、上直与县吏分片管理制度
- 2011年
- 唐朝立国不久,就废止了乡正长,里正长成为地方基层管理的重要力役。吐鲁番出土文书反映,唐朝铨拟里正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为了保证政令及时传达、对乡村事务及时了解和处理,唐代实行了里正上直及县吏分片管理制度。
- 刘再聪
- 关键词:里正选官制度
- 唐宋敦煌染料与紫服制度的被突破——以P.3644为中心被引量:8
- 2010年
- 法藏敦煌文书P.3644中有店铺招徕叫卖诗两首,提及的商品包含药材、食品及果品类、调味品及衣服穿戴之属四类。进一步考察会发现,文书所列"白矾皂矾,紫草苏芳"当属于染料类。这四种商品在店铺中公开销售,是晚唐时期敦煌地区彻底突破隋唐以来逐渐形成的紫服制度的反映。
- 刘再聪赵玉平
- 关键词:敦煌文书染料
- 唐朝“村正”考被引量:10
- 2007年
- 在唐朝以前的汉隋时期,针对"村"组织设立过各种名目的管理人员。至唐朝,开始推行"村"制度,规范了村正长的设置办法,明确了村正长的职责。依据唐令,村正长任用白丁充任,人数无定额,因村之大小设立。律令赋予村正长的职责是"检察非违",但在实际生活中,村正长也参与催驱赋役等事务。村正长是里正长的主要辅助者,其待遇低于里正长。出土文书证明,官府为了减少赋役的蠲免,往往任用中男充任村正长。唐朝后期以降,村正长等职务出现以"富户"充任的趋势,其职责也日趋全面。至五代时期,村正长"催驱赋役"的职责成为制度。
- 刘再聪
- 关键词:里正唐朝
- 元明清开发宁夏平原经营方略比较被引量:3
- 2008年
- 元明清三代在宁夏平原采取了加强行政管理、移民、水利建设、重农政策以及畜牧管理等的统治策略,虽然目的不尽相同,但三代经营策略都促进了宁夏平原的发展。
- 吴超霍红霞
- 关键词:宁夏平原政府决策经营方略
- 畤祭与秦人“天下共主”意念的萌芽被引量:8
- 2009年
- 畤祭源于生活于今甘肃东部的秦人的祖先祭祀神灵的礼俗。秦襄公时,畤祭逐渐摆脱了原始民间的农业祭祀性质,而发展为一种国家宗教行为。至秦朝建立,已经有六畤,祭祀白、青、黄、炎(赤)四帝。汉初的雍五帝畤是在秦的四色帝畤基础上增加黑畤而成。从此,白、青、黄、炎(赤)、黑五色帝成了国家祭祀中最尊之神灵。文章认为,产生于甘肃东部地区的畤祭是中国早期礼制文化的重要内容,经过秦、西汉时期的演变和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畤祭文化的演变过程是西秦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融合的具体反映,也是秦灭诸侯、代周王而作"天下共主"意念形成的具体反映。
- 刘再聪
- 关键词:秦文化
- 从“慕道”到“归化”:唐正州内迁归化部众居住区的“村”制度——以粟特人“村”和新罗人“村”为中心
- 2011年
- 唐朝前期,由于国势强盛,很多周边部族整体或"慕道来归"或"从化内附",而散居的小规模"蕃夷"更是遍布贞观十道各地。对于大规模的内附部众,唐朝以羁縻制度统之。沙州依城而设的粟特人村、登州一带遍布山区的新罗人村则表明,唐王朝将散居的附贯蕃人的治理纳入县—乡—村(里)系列的行政体系之下。从唐初新推行的"村"制度的实施情况看,唐朝对正州地区归化部众的管理有章可循,归化部众没有"治外法权"性质的特权,所谓"侨民村"的自治情形在唐朝制度上则是不存在的。这些事实说明:对内地正州地区已经附贯的蕃人,在制度管理上已与土著百姓没有什么不同,附贯蕃人在居住身份上已完全成为唐人。
- 刘再聪
- 关键词:粟特人
- 唐四镇地区基层行政治理研究——以于阗、龟兹两地村坊制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1
- 2008年
- 唐朝对安西四镇地区的基层行政治理是非常有效的。出土文书证明,乡里村坊名称出现于四镇地区.村、坊实施区域有明确的城野划分,村的命名采用"自名"原则。这些事实表明,四镇地区县以下地方行政体制是随着羁縻州制度在四镇的建立而诞生的,唐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已经渗透到了四镇的最基层。村民差役的催驱由武官负责,这表明该地区在基层管理方面的地方特色。考察四镇地区的基层行政建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四镇的性质,有助于判断四镇所属蕃州县的具体位置。
- 刘再聪
- 关键词:出土文书基层行政
- 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麻研究——种植规模和亩产量被引量:1
- 2010年
- 古代中国,人们对麻类作物非常重视,在唐五代宋初时期的敦煌地区更是如此。本文根据现有的敦煌遗书资料和考古资料,试图研究这一时期麻的种植规模和亩产量的有关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推进这方面研究的深入。
- 徐晓卉
- 关键词:唐五代宋初亩产量
- “在田野者为村”——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 2010年
- "村"作为一种自然聚落名称,出现较早。但具有制度意义的"村"概念则出现于唐朝初年。唐朝赋予"村"以律令性质,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意味着"村"概念完成了从民间性、地域性向制度性、全国性的转变。本文依据日本求益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唐朝的这一制度的实施程度做了个案分析,研究表明,在山东地区,所有郊野聚落均以"村"为名。"庄"则不具备"村"性质,唐朝的"村"制度实施很彻底。
- 刘再聪
- 关键词:《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田野聚落
- 唐朝“村”制度的确立被引量:7
- 2008年
- 依据文献记载,"村"概念出现于东汉中后期,直至隋朝"村"一直作为一种自然聚落的名称。唐朝开始推行"村"制度,将所有野外聚落统一名为"村",并依据村内家户数的多少设置村正,"村"正式成为一级基层组织。"村"制度开始于武德年间,至开元年间逐渐完善。"村"制度是唐朝革弊"求治"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 刘再聪
- 关键词:唐朝